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奸第一號:幸德秋水

[複製鏈接]

2140

主題

2399

帖子

324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2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戰前的日本刑法對於企圖危害天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以及皇太孫的行為規定了一條「大逆」的罪名,凡是這種事件都叫做「大逆事件」,其中最出名的一起大逆事件就是「幸德事件」。

  1910年5月,日本警察聲稱破獲了一起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企圖用炸彈謀殺明治天皇的事件,並以此為理由展開了一場對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的鎮壓,大批的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遭到逮捕,1911年1月法庭判決了24名被告死刑,後來實際執行了的有12名,排在第一位的是著名媒體人幸德秋水。

  戰後的研究已經判明這是一起完全捏造的冤案,其目的在於打擊當時正在日本社會不斷擴大影響的社會主義思潮。幕後的主謀是那位制定《治安警察法》鎮壓政治和工人運動的日本軍國主義的鼻祖山縣有朋。

  山縣有朋之所以要置幸德秋水於死地是因為幸德秋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麻煩製造者,幸德秋水在1904年就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日文介紹到了日本,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早稻田大學畢業的陳望道先生在1920年翻譯共產黨宣言時還是參考的這個譯本。

  十九世紀後半之後在栃木縣和群馬縣的渡良瀨川發生了足尾銅山礦毒事件,古河礦業(現在的古河機械金屬)在開採銅礦的時候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而幸德秋水在1900年就積極參加了揭露和反對這個污染的運動,那時的首相正好就是山縣有朋。

  山縣有朋對幸德秋水的仇恨還遠不止是幸德秋水在政治上製造了這些麻煩,在山縣有朋看來幸德秋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非國民」。在戰前和戰時的日本有一個叫做「非國民」的詞,這個詞的意思和中文裡的「漢奸」差不多,但沒有「漢奸」那麼源遠流長,因為「國民」本身就是一個現代社會的概念,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是沒有「國民」這個概念的。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成為了一個現代國家,當時的日本人中統一的國家意識和對這個國家的歸屬感非常強烈。當自己認為是現代國民的一員時,對那些和自己思維方式不同的人就直接以「非國民」來稱呼了,實際上當時被冠以「非國民」稱呼的人就是那些不支持甚至反對窮兵黷武的擴張政策的人。

  從1901年12月1日開始到1902年1月19日,當時東京地區發行量最大的《萬朝報》分五十回連載了一篇名為《北清分捕之怪聞》的調查報告,以大量具體的時間地點以及數量的鐵一般無法抵賴的鐵證揭露了參加八國聯軍的日本軍人在中國的強姦,搶劫,盜墓和貪污行為,並具體點出了包括第五師團師團長山口素臣中將和第九旅團旅團長真鍋斌少將在內的不少高級軍官的姓名。

  這個醜聞被揭露之後在日本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各家其他報紙都接著跟進,議員們在議會上也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時的日本軍部還沒有後來那麼牛氣衝天,面對著各家傳媒所提出來的證據,只好查抄了山口素臣,真鍋斌以下被傳媒指名過的第五師團不少軍官的家,抄出了大量的大清銀元寶和其他中國文物。

  根據日本參謀本部1902年編撰的《明治三十三年清國事變戰史》,日軍在天津和北京所搶劫的大清的官銀共達291萬4856兩之多。要知道這部戰史的編撰時間離庚子之亂已有兩年,這個醜聞已經被日本軍部掩蓋了下去,而且戰史的編撰者就是被各傳媒點過名的福島安正少將本人,他在庚子之亂中任臨時派遣隊司令官以及八國聯軍總司令官參謀,是當時日軍最高指揮官之一,根據《萬朝報》的揭發,福島少將本人就涉嫌到搶劫以及盜墓行為,所以這本戰史中的數據能夠信任到什麼程度其實還是很有疑問的,但就這個數目已經是非常驚人的了。

  中國的銀元寶在日文中被叫做「馬蹄銀」,所以這件事在日本就被叫做「馬蹄銀事件」,後來這起事件的處理只是真鍋斌少將受到了休職處分,但真鍋斌還是又後來的日俄戰爭中被開復使用,並晉陞到了中將,還成為了男爵華族,但終究還是因為這個污點而無法成為繼續晉陞。真鍋斌一直深受山縣有朋的欣賞,被山縣有朋認為是將來陸軍大臣的最佳人選,所以揭露了馬蹄銀事件的幸德秋水的最後下場其實是很好理解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1: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