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流海伍德玩不起中國精英政治 浪漫冒險送命成宮廷戲紅線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10-27 0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12-10-27 09:13 編輯

2012/4/12  消息來源:德國之聲

  重慶市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專題)被宣布停止中共黨內一切職務,這出由重慶市前公安局局長王立軍(專題)躲入美國領事館而被揭開帷幕的現代宮廷戲變得更為"驚心動魄"。戲中角色英國商人海伍德還沒出場就已經死了,但"海伍德之死"卻成為一場宮廷戲的紅線。

  (德國之聲中文網)去年11月14日,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Neil Heywood)的屍體在重慶一家酒店的客房裡被發現。此後重慶官方稱,海伍德死於"飲酒過量",並在沒有屍檢的情況下將其屍體火化。而海伍德的家人稱,海伍德是個"滴酒不沾"的人。新華社本周在發表中共中央宣布停止薄熙來(專題)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職務,由中紀委對薄熙來(專題)進行立案調查的稿件中提到,去年海伍德"醉死案"經公安機關複查,現有證據證明海伍德死於他殺,薄谷開來和張曉軍(薄家勤務人員)有"重大作案嫌疑"。"薄谷開來、張曉軍涉嫌故意殺人犯罪,已經移送司法機關"。

  新華社報道稱,薄谷開來及其子同海伍德過去關係良好,后因經濟利益問題產生矛盾並不斷激化。

  海伍德是誰?《紐約時報》的記者調查稱,海伍德在讀書的時候就是個"特立獨行"的人。90年代初的時候他在中國教英文。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認識了薄熙來一家。當時薄熙來尚在大連擔任市長。他告訴一個名叫里德(Tom Reed)的英國記者,為了和中國的政治精英建立起聯繫,他給一些中國的官員寫信,薄熙來就在其中。而薄熙來還給他回了信。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說,海伍德在信中提出幫助薄熙來"尋找商機、吸引外資落戶大連"。這樣他和薄熙來之間建立起關係。

  中國很多富裕的家庭都希望為子女在海外找到良好的受教育條件。薄熙來一家也不例外。谷開來為兒子薄瓜瓜選擇了英國的私立寄宿學校哈羅公學,但最初未能入學。《紐約時報》報道稱,畢業於哈羅公學的海伍德向他的朋友們講述說,他成了薄瓜瓜的"導師 ",他幫助安排薄瓜瓜進入英國的學校。

  在此之後,海伍德同薄家的關係變得密切起來。海伍德在中國創辦了多家公司,為打算在中國投資的外商提供諮詢服務。《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當時谷開來也通過一家名為"荷魯斯諮詢投資"的公司開展類似的業務。"但沒有公開證據表明她或她的公司跟海伍德的公司之間存在業務聯繫"。

  2010年開始,海伍德和薄熙來一家的關係突然變得疏遠。英國記者里德告訴《紐約時報》,海伍德曾對關係要好的朋友們說,薄熙來對他的影響力表示懷疑,他們之間出現裂痕。海伍德甚至開始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感到擔憂。

  《華爾街日報》在一篇標題為《海伍德生命中最後幾小時》的文章里寫道,"(海伍德)還警告他的一些朋友和商業夥伴,不要在電子郵件和電話中討論敏感問題。……他曾說自己處在來自薄家的難以承受的壓力之下。海伍德告訴他的幾位朋友,他計劃第二年離開中國。"

  沒人能解釋,為什麼和薄家開始疏遠的海伍德會在去年突然趕去重慶和薄家的人見面。

  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里,海伍德的朋友們將其描述為"有魅力,卻又難以捉摸,性格有些矛盾"。據說,他在朋友面前毫不掩飾對英國殖民史、君主制度及文化的自豪感,而且他還非常蔑視社會主義。

  《紐約時報》的記者寫道,有一些在中國見過海伍德的人說,海伍德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像是"戴著面具的假行家"。"他樂於給人留下一個印象,好像他在為情報部門工作,是個情報間諜。但是具體做什麼,他又不肯說,"一位認識海伍德的中國問題分析人士說,"不過有一點是真的,他真的和薄熙來有著長期的聯繫。"《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也包含類似的內容。報道中說,"海伍德總是故意讓人覺得他在中國的工作很神秘"。

  海伍德在中國賺了不少錢,生前他住著"豪宅",子女在中國的英國學校讀書。由英國情報部門軍情六處前軍官創立的Hakluyt戰略情報公司說,海伍德有的時候幫他們工作,例如寫一些在中國投資的盡職調查。《紐約時報》報道說,雖然海伍德在去世前幾個月就停止了為Hakluyt戰略情報公司工作,但這種關聯卻未免讓人想到他的身份很可能是一個間諜。英國官方一直否認海伍德為情報部門工作。

  海伍德的一個朋友說,"事實是,(海伍德)知道,他自己的風格更像休·格蘭特"。英國演員休·格蘭特風流成性,被媒體稱作"麻煩多多"的演員。海伍德朋友的這種說法讓人難免聯想到海伍德和谷開來之間關係曖昧的傳聞。而這也可能是最終要了他的命的原因。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寫道:"此人利用自己的聰明和魅力,跟一位中國高級領導人結成了非同尋常的密切關係,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發現這種關係令他進入了一個其自己無法把握的中國精英政治世界。"

  海伍德死後,他的一位朋友在Facebook上留言寫道:"我認為,認識尼爾的大多數人都覺得,事實或許比想象的更為普通。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最終會成為某種形式的浪漫冒險,讓他達到某個其他人未曾去過的地方,而結局卻超出人們所能控制的範圍。"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28 )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10-27 09:1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法院對薄古開來的審判,不過是一場鬧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