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印戰爭50周年 盤點關於這場戰爭需要澄清的傳聞

[複製鏈接]

2352

主題

2650

帖子

35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電腦磚家 發表於 2012-10-24 0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62年爆發的中印戰爭圍繞著中印邊境上的爭議地區全線展開,中國軍隊在這次戰爭中在軍事層面上大獲全勝。但在戰勝之後,中國單方面將軍隊後撤,印度得以佔領藏南中印爭議地區。這個結果使國人扼腕不已。關於50年前的這場戰爭,不斷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傳聞出現,漸漸模糊了這場戰爭的真實景象。

  流言之一:解放軍兵臨新德里

  在中印戰爭的諸多傳聞中,最受歡迎的是這個傳說:中國軍隊在反擊作戰中已經快打到新德里了。在傳說中往往還給這個「快」配上了一個具體的數字,即中國軍隊已經打到了離新德里僅僅只有XXX公里的地方。似乎只要沒有中國政府的主動停戰,連印度的首都都要被拿下了。如典型的「我軍風掃殘雲,氣吞江河,戰事只進行了十多天,先鋒部隊便推進到距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的地方。印度首都一片驚慌,大街上修築工事,市民們爭相出逃。」;「該師先頭部隊從海拔6000米的高原一直打到離新德里只有300公里的恆河邊上……由於沒有接到命令,該師準備一直打到新德里。此時的新德里已經混亂到了極點,全國上億印度難民向安全地區涌去。」這個傳說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一些正規出版物中也出現了這個說法。在《喜馬拉雅山的雪——中印戰爭實錄》中記載著「與東部軍區的戰爭同時開始的是在西部的喀喇昆崙山口。中國軍隊已經打到了重鎮楚舒勒。印度人都知道,那兒離新德里大約三百多公里。」;《兵器知識》2010年第12期一篇題為《中印楚舒勒之戰1962》的文章,據稱是翻譯曾參加過中印邊境西段作戰的印度退役准將L。N·薩勃拉曼尼亞的回憶,在文末也說「相繼丟掉古榮山和熱贊山口后,遭受重大損失的印軍第114旅已無心戀戰,所有部隊倉皇逃往列城,楚舒勒谷地已無一兵一卒。印度人都知道,楚舒勒離新德里僅300多千米,新德里已經開始挖戰壕了……」。

  最驚悚的是一篇以「美國人」身份講述中印戰爭的網文,宣稱「此時,中國軍隊繼續持續逼近。其先遣部隊,以達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裡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中國軍隊士兵已經看到了新德里的莫漢萊比塔塔尖。」從這個數字有零有整精確到個位,說得煞有介事的傳說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著名二戰傳說:德軍進攻莫斯科已經能看見克里姆林宮尖頂上的紅星的影子。但,這是事實么?

  事實上中國軍隊從未越過國境,距離新德里還有千里之遙。

  流言之二:中國曾完全收復有爭議的藏南地區

  在對中印戰爭的各種描述和傳聞中,另一個也很有市場,即在中國軍隊的反擊中,已經成功的將印度軍隊驅逐出中印有爭議地區,「收復了中印傳統邊界以北的中國領土」。也就是幾乎全部收復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因而與這個巨大的戰果相比,後來中國主動撤退至麥克馬洪線后還額外後撤20公里的結果格外顯得刺激國人的神經。但是,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中國軍隊在藏南真的一度幾乎完全收復了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么?

  事實上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中國軍隊從未完全收復爭議區。

  流言之三:亞東地區也屬於中印爭議地區

  在眾所周知的東線中印有爭議的藏南藏南地區,傳聞中又加進了亞東的身影。在一篇慷慨激昂的網文中宣稱「亞東當時距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約110公里,是中國、印度、錫金三國交界的地方」,而又聲稱「戰後一直以為中國從亞東撤軍了,撤到了戰前的實際控制線。巧了,今天央視10套正好播放了一段這一地區的片子,一看,這裡現在叫亞東縣,邊界又回到了當時錫金脫離西藏時的地方,就是清政府設立海關的地方。PLA不僅沒退,還前出了不少。真是大快人心。」已經把亞東划進了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里,可是亞東真的屬於中印有爭議的地區么?

  事實上亞東地區並不屬於藏南爭議地區,其屬於中國也從未有爭議。

  流言之四:亞東地區也是1962年中印戰爭中被中國收復的

  說到亞東,在傳聞中,「有爭議」的亞東也是之前被印度侵佔,而在1962年的戰爭中被中國軍隊收復。有傳聞是這樣描述「收復亞東之戰」的:「中印邊界反擊戰時,印度軍隊在這一地段並沒有挑起事端,但駐有一定力量的兵力設防,中國軍隊突然間用一個師的兵力發動進攻,進展神速,當時考爾中將乘蘇聯援助還是由蘇聯人駕駛的米-8正在此地視察,還沒反應過來,直升機就被中國軍隊繳獲,害得考爾中將坐牛拉的敞篷吉普冒雨而逃,要不是一個穿插的連隊迷路,勞爾中將就被中國人優待了。這架米--8直升機就是中國繳獲的唯一一架印軍的直升機,中國戰後對外宣布歸還所繳獲的印軍的一切裝備,但這架直升機沒還。」言之鑿鑿似乎真有其事,亞東真是在1962年中印戰爭中被中國軍隊收復的嗎?

  事實上亞東一直是中國控制的領土,1962年中國在亞東沒有軍事行動。

  流言之五:1962年中國在中印邊界西線收復了晚清以來丟失的30萬平方公里被佔領土

  對應於印度侵佔了中國藏南領土9萬平方公里的事實,另一個傳聞誕生了,就是「中印戰爭我軍實際收復3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個傳聞中中印邊界西段「地區廣闊,也有個類似於麥克馬洪線的XXX線,也是英國人搞得鬼,印度在現在的邊界談判中還在堅持這一條早已不存在的線,事關重大呀,近30萬平方公里。」結果是,傳聞宣稱「大家看清了吧,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國共拿回了自晚清政府以來在中印邊界丟失的3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因此「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一段話,『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小學課本里寫著哪,連小娃娃都知道,不能到了我毛某人的手裡就成了930萬平方公里,憑空少了30萬平方公里,你們不能讓我背著賣國賊的罪名去見祖先』。」可是事實是中國真的在中印邊界西段的戰爭中收復了自晚清政府以來丟失的3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嗎?

  事實上西線爭議地區面積只有3.3萬平方公里,且從未被印度控制過。

  流言之六:1962年中國主動停火後撤是撤到一個秘密的實際佔領線

  另有傳說,說1962年中印戰爭停火后,中國軍隊主動撤軍,沒有撤回到麥克馬洪線,而是撤回到一個對外秘而不宣的「實際佔領線」,因此對外宣稱是「1959年控制線」而不是「麥克馬洪線」。那麼真的有這麼一條神秘的外界不知道的「實際佔領線」么?1959年控制線和麥克馬洪線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事實上中印邊境實控線與1959年實際控制線相同。

  流言之七:中國秘密佔領了藏南爭議區3萬平方公里

  關於藏南中印爭議地區的面積,一直以來中國主張都是9萬平方公里,而又出現了7萬餘平方公里的說法。於是又有傳聞出現,聲稱中國實際在藏南爭議地區秘密佔領了2、3萬平方公里的地盤。因此現在印度佔領的藏南有爭議的領土面積只剩下6、7萬平方公里。那麼現實中中國確實在藏南爭議區佔領了2、3萬平方公里么?

  事實上1962年中印戰爭撤軍時中國完全撤出藏南,不存在秘密佔領。

  

2352

主題

2650

帖子

35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84
沙發
 樓主| 電腦磚家 發表於 2012-10-24 09:06 | 只看該作者
人民網軍事在線北京5月14日電今天上午,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做客人民網,澄清了近年來網路上流傳有關軍事和歷史方面的虛假傳言,還原歷史真相。

近年來有一些文章談及到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的時候使用了不少誇張的描述,甚至說中國軍隊已經是深入了對方境內縱深,逼近某些主要的城市。關於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的時候中國軍隊是否進入了印度境內這個問題,徐焰表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是在1962年10月到11月間進行的,時間很短。按照我們中國地圖的劃法,中國軍隊在這次作戰中間,根本沒有進入印度境內,中國軍隊作戰都是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按照印度地圖的劃法,其實也沒有進入它的縱深。按照印度的劃法,也只不過是在雙方爭議地區交戰。而且中國軍隊在反擊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很快還撤回到戰前的位置。

對於有傳言稱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時逼近印度的首都時,徐焰教授表示,這是屬於誇張的不實信息。當時作戰情況從地圖可以看出來,兩個作戰方向,離印度首都都有千里之遙,根本不在一個方向上。這種說法當時一些不了解情況的人在那自己憑空幻想編出來的,完全沒有事實根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52

主題

2650

帖子

35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84
3
 樓主| 電腦磚家 發表於 2012-10-24 09:07 | 只看該作者
亞東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東鄰不丹,西連錫金(今屬印度),是中印邊境西藏重鎮,自古乃為聯繫南亞的主要陸地通道。亞東商埠既是西藏自治區傳統民間邊貿通商口岸之一,又是中國近代史上西藏地方在6年之中兩度被英帝國主義侵略、同祖國內地一樣淪為西方列強半殖民地的標誌性產物,即與租界性質毫無二致的貿易市場。然而當下一些導遊書籍等讀物中輕描淡寫地說「亞東曾一度成為極其繁榮的商埠,被譽為『小香港』」云云,在不經意中抹去了歷史的風霜雨雪,淡忘了喪權辱國的苦難歲月,抑或因為懵懂無知,這是不應該甚至是有害的。

在今天國家興盛、獨立自主、對外開放的大好形勢下,針對越來越多的人對歷史往事知之越來越少的實際,很有必要喚起人們歷史的記憶,追溯當年亞東商埠的開市起因、背景、過程及其後果,以求論從史出,析其癥結,這將必定大有助於我們牢記辛酸史,激活愛國情,引發更深層次的思緒,在前所未有的大好時代機遇面前,以熾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審時度勢,統攬全局,通盤籌劃,進一步加強西藏口岸開放和建設,堅定不移地維護祖國統一和西藏自治區的發展、穩定,規範管理,開拓邊境貿易。

19世紀後期,英帝國主義在憑藉堅船利炮脅迫清政府進一步開放東南沿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瓜分中國內地的同時,一直凱覦中國西藏。1876年《中英條約另議專條》中迫使清廷接受英方享有自內地入藏以抵印度,或由印度入藏以進內地的特權要求。此間英帝完成了對中國西南的全麵包圍,繼而先後佔領西藏南面的拉達克、尼泊爾、不丹,侵入錫金,對西藏亦垂涎三尺,急欲佔據,逼迫清廷及西藏地方自拆疆防,並一再提出要「通商」。1888年竟以西藏「阻止通商」、「越界戍守」為由,入侵隆吐山。西藏軍民以「男盡女替」的英雄氣概浴血奮戰,展開第一次抗英鬥爭,持續2年之久終敗績。英帝便於1890年迫使清政府簽訂所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又稱「哲孟雄條約」),強行議定:「哲孟雄(錫金—引者)由英國一國保護」,並劃定藏哲邊界。

該條約簽署過後,英帝對西藏地區的侵犯與滲透逐年加劇,遂於1893年脅迫清廷簽訂所謂《中英會議藏印續約》,其中的第一款即為:「藏內亞東訂於光緒二十年三月二十六日(1894年5月1日)開闢通商,任聽英國諸色商民前往貿易,由印度國家隨意派員駐亞東,查看此處英商貿易事項」。這一條約的續訂,使得英國在西藏獲得商貿和政治上的許多特權,從而也使西藏地方和祖國內地一樣開始淪為半殖民地,並且這種歷史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當時英帝本欲徑直深入拉薩自由貿易,因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堅決反對,未能如願。亞東商埠在英方威逼下按期開放,清廷邊務委員王延齡、英駐錫金政治委員懷特、西藏地方政府官員等參加開市儀式。英國派德爾為首任商務代表駐亞東,隨帶衛隊護兵70人。據統計,1895年至1902年間,該商埠進出口貿易總值緩慢遞增,年均達到1。5萬盧比。英貨通過亞東傾銷到西藏和內地,這些地區的農牧土特產品也廉價湧入印度,真正獲利的是英國等西方列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