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誰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布魯諾」?

[複製鏈接]

2346

主題

2510

帖子

365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笨鳥后飛 發表於 2012-10-23 15: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布魯諾1600年2月17日,在義大利美麗的羅馬。一位擔任過法國駐英大使私人秘書的平民哲學家被宗教法庭燒死在火刑柱上。行刑完畢,骨灰隨風輕揚,鋪滿了「坎普迪菲奧利」。懂義大利語的人會告訴你,那是花卉廣場。

  花卉是血與火種出來的。

  被燒死的人,叫布魯諾。他的罪名就在於告訴了人們:「國家無權告訴人們應該想什麼。」「社會不應該用劍懲處不同意通常公認的教理的人。」他還告訴人們:「世界是圍繞太陽轉動的,而主教大人所居住的世界也是繞太陽轉動的普通行星。」

  其時,在中國,正是大明萬曆二十八年。

  三十年過去了,一場關於天文學的論戰又在北京展開。所幸的是最高仲裁者不是愚昧殘暴的羅馬教皇,而是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

  北京畢竟不是羅馬,論爭的結果是以「布魯諾」的勝利而告終。這位「布魯諾」,就是來中國傳教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

  湯若望之發跡,首先要感謝聰明好學的徐光啟。

  這位徐光啟,即是《農政全書》的編纂者,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宋氏三姊妹母親的遠祖。上海之徐家匯即為紀念他而命名。他在三十八歲進京趕考時,途經南京而結識了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從此,皈依在天主教的門下,還起了個洋名,叫葡爾休。

  葡爾休十分看重西洋的科學與技術。他穿著翰林院的官服,如痴如醉地研究起西洋的天文、數學、曆法、兵器。他和利瑪竇合作,居然譯出了《幾何原本》。

  有一天發生了日食,而掌管天象的欽天監居然沒有呈報。這件事使得崇禎帝大為惱火。徐光啟上前啟奏道:「天文台使用的曆法還是元代的郭守敬法,時間長了,必然會發生差錯。天體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曆法也不能一成不變,必須時常校正……」為此,崇禎下令專設一個機構,修改曆法,由徐光啟任總監督,年輕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遂被引進了朝廷。

  湯若望是三十一歲時來華的。先住北京,後轉西安。在北京的時間雖短,但準確地預報過三次月蝕,這件事給徐光啟的印象極深。所以,一接到聖旨,徐光啟立即將湯若望召回到北京,委以修改曆法的重任。

  這件事,自然引起了朝廷內部保守勢力的不滿。法國傳教士白晉在給法王路易十四的奏摺中這樣寫道:「他們出於排外的心理,先排斥湯若望一派。對他們來說,在職務上允許這些外國人建議並服從其指揮,但這在體面上和社會輿論上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他們力圖把西洋天文學者從自己執掌的事業中徹底清除出去。已經皈依天主教的閣老徐光啟及其一派,對湯若望神甫及其同行予以保護並鼓勵。在徐光啟等授意下,在確認將要出現日蝕時,湯若望神甫向中國天文學者提議,由雙方分別推算出日蝕的準確時間,對方接受了這個提案。推算的結果當然是湯若望取得了勝利,然而他卻因此得罪了中國天文學家。」

  湯若望精確的天文預測引起了崇禎帝由衷的嘆服,他忽然異想天開,要湯若望造大炮,來對付背後日益強大起來的滿洲人。在中國皇帝看來,天象預報與兵器製造是一回事。湯若望接到這項叫人哭笑不得的聖諭后,堅辭不受,但明王朝的態度則更加堅定頑梗。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頭,湯若望只得參考書籍,現販現賣,竟然成功地鑄造了二十斤、四十斤重的大炮兩種,還製造出能放在馬和駱駝背上運走的輕型大炮。由於這一功績,崇禎帝頒賜兩塊金匾給湯若望,一以表彰湯若望的才德,二來頌揚天主教的教義。

  《崇禎曆書》書影1641年,湯若望向皇帝獻上崇禎十五年的新曆書。這本新曆書和天文現象完全一致,準確地測定了日蝕,因此,崇禎帝想要廢除自古以來相襲沿用的回教曆法,代之以新的西洋曆法。遺憾的是當時政局不穩,農民造反,沸反盈天,清兵入關,勢在必行……兩年後,崇禎帝弔死在煤山,湯若望編製的新曆法也就無法推行了。

  湯若望真是好運氣,明朝滅亡后,新的統治者清順治帝依舊非常器重湯若望的才能,任命他為欽天監監正,並把他編製的西洋新曆法命名為時憲歷,在全國推廣。湯若望本人則被賜號通玄教師,先封太常寺少卿,后又提升為光祿大夫。

  順治皇帝特地給湯若望下了這樣的聖諭:「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為朕修大清時憲歷,迄於有成。又能潔身持行,盡心乃事,今將賜爾嘉名,俾知天生賢人,佐佑定歷,補數千年之缺略,非偶然也。」接著,又加封湯若望為通政使,進秩正一品。欽天監舊設回回科場。因為施行了時憲歷,回回曆就被打入了冷宮。

  生死存亡的鬥爭由此而起。

  順治與湯若望順治十四年,原回回曆的主持人吳明炫上疏:「我的祖父默沙亦黑等一十八姓本出自西域,自隋開皇年間來朝中原,專掌天文曆法,已經一千零五十九年了。順治三年,湯若望對我們說,日月之蝕,乃天象運行變化,與人事無關,你們用不著一一啟奏皇上。這種大事,我們豈敢隱瞞?湯若望對天文並不內行,他預言今年二、八兩個月看不見水星,可今年二月二十九日,水星現東方,二月廿四日傍晚,又看見了水星,由此可見,湯若望的天文學實在是謬誤百出的,請皇上明鑒。並請能恢復我們回回科,使祖上的絕學能得以發揚……」

  看罷奏章,順治帝令大臣愛星阿及各部院大臣登觀象台測驗水星,觀測的結果是:水星依舊不見,湯若望勝利了。吳明炫以「奏事詐不以實」的罪名,判絞刑,后被人營救而獲赦。

  鬥爭並沒有停止,更大的迫害接踵而來。

  順治死後,康熙即位。康熙五年,新安衛官生楊光先上疏,大劾湯若望。其主要罪名有四:①湯若望編製的時憲歷已推廣到全國,這本書的封面上居然題寫:「依西洋曆法」五字,這是中國的國恥,「非所宜用」;②天主教違背以孝道為本的國教,不能提倡;③在中國傳教的湯若望等神甫和在印度、菲律賓、日本的傳教士一樣,都懷有顛覆國家的陰謀,他們在澳門私藏大批的軍火彈藥就是圖謀不軌的明證;④湯若望把順治十八年閏十月錯成閏七月,榮親王(康熙之弟)下葬時,他又看錯了時辰、風水,選擇的又都是犯殺的時日……

  這個楊光先是個惹不起的人物。明末,他叫人抬著棺材上殿,劾大學士溫體仁和給事中徐啟新,結果是一頓廷杖,發配遼西。他不懂中國原有的天文學,更不懂湯若望的天文學。他只是個狂熱的國粹論者,尤其是見不得中國曆書上寫上「依西洋新法」五個字。就是這種國粹的偏見和狹隘的民族感情挑起他與湯若望進行生死搏鬥的慾火。

  當時,康熙帝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要弄清這樣一樁撲朔迷離又胡攪蠻纏的公案確實是不可能的,況且,當時的朝政還控制在以鰲拜為首的四輔臣手中。

  湯若望被捕了,他的同事南懷仁、利類思、安文思等三位神甫也被捕了,天主教被取締了。七十四歲的湯若望戴著鐵鐐跪在公堂上,他行動不便,口齒不清,無法還擊楊光先及四大臣的咄咄挑戰。

  愚昧和偏見勝利了,湯若望的義子潘盡孝被斬,湯若望領導下的欽天監里有十人被凌遲處死。

  在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凌遲」的死法,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中國科技界的先驅們是如何以身殉職的。

  明刑部主事張文麟,自始至終參與了對大太監劉瑾的審理,後來奉旨處死劉瑾:「凌遲三日」,「凌遲刀數例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頭一日例該先剮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至晚,康熙西洋版畫像押瑾順天府宛平縣寄監,釋縛數刻,瑾尚能食粥兩碗,次日則押至東角頭。先日瑾就刑,頗言內事,以麻核桃塞口,數十刀氣絕,時方日升在彼。」

  清代的凌遲與之大同小異。

  據《庸閑齋筆記》載,嘉慶八年(1803年)二月,帝由圓明園還宮,入順貞門時,御廚陳德突出犯駕,被處凌遲,刑法是這樣的:「先立一木樁,將德縛於樁上,其南面又植二木樁,乃牽其二子至,一年十六歲,一年十四歲,貌皆韶秀,蓋尚在塾中讀書也。至,則促令向德叩首。訖,先就刑,德瞑目不視。已,乃割德耳鼻及乳,從左臂魚鱗碎割,再割右臂以及胸背,初尚刀刀見血,繼則血盡,只黃水而已。割上體竣,忽言曰:『快些。』言甫畢,廠上走下一官謂之曰:『皇上有旨,令爾多受些罪。』德遂瞑目不言,臠割至盡乃死。」

  所幸的是湯若望未能得到如此酷烈的「禮遇」,皇帝為他頒發一道特赦令:「湯若望效力多年,又復衰老,免死。」雖然下了特赦,但湯若望依舊幽囚在牢獄之中。

  精確的時憲歷自然也就應運而終了。

  這時,北京城上空出現了彗星,併發生了大地震。餘震不斷,城裡又發生大火。迷信的中國官吏把這些現象視為上天對無辜傳教士判以極刑的報應。因此,清政府釋放了傳教士,並把他們逐往廣東。

  湯若望依舊被囚。為此,皇太后十分震怒,她斥責大臣們不該如此對待先帝的寵臣……這樣,湯若望才步履蹣跚地邁步出監。

  攝政王們與禮部並沒有停止對湯若望的迫害。他們為了報復,下令封閉了湯若望的教會,踐踏聖壇,破壞聖像,暴徒們蠻橫地砸爛了崇禎帝賜的匾……北京住不下去了,湯若望只得和利類思、安文思兩位神甫一道,移居廣東。

  留在康熙帝身邊的南懷仁神甫決心伸張正義。當康熙帝親政后,他就頻頻地向康熙帝顯示先進科技的魔力。他知道,要給湯若望平反決非一件易事,光靠先進的科技知識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必須靠人事、靠政治。於是,他把楊光先說成是鰲拜的依附者,他誣告湯若望是受了鰲拜的指使云云。

  湯若望案平反了——可湯若望已經死了。

  康熙帝下令為湯若望營造墳墓。墓前,設置了只有顯貴才配有的石獸與翁仲。

  終湯若望一生,所著科技書籍有:

  《新法算書》總一百卷:《緣起》八卷,《大測》二卷,《測天約說》二卷,《測日略》二卷,《歷學小辨》一卷,《渾天緣說》五卷,《比例規解》一卷,《籌算》一卷,《遠鏡說》一卷,《日曆指》一卷,《日表》二卷,《高赤正球》一卷,《月離歷指》四卷,《月離表》四卷,《五緯歷指》九卷,《五緯表》十卷,《恆星曆指》三卷,《恆星表》二卷,《恆星經緯圖說》一卷,《恆星出沒表》二卷,《交食歷指》七卷,《古今交食考》一卷,《交食》九卷,《八線表》二卷,《幾何要法》四卷,《測景全義》十卷,《新法歷引》一卷。入清后,又寫了《曆法西傳》一卷與《新法表異》二卷。

  我們不妨做這樣的假想,在上帝的宴會上,先到的布魯諾會這樣問湯若望:「哈啰,密司脫湯若望,祝賀你。你比我幸運,從火刑柱上解救了下來,又回到了鮮花盛開的人間。不過,你分析一下,是誰解救了你的呢?是政治的力量還是科技的力量?」

  湯若望當作如何回答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3: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