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富二代教育問題:貴族式留守兒童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10-19 2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10月19日 11:08   山東商報

  富二代兒童教育問題出在哪?

  在中國,富二代、富三代似乎已經被社會定義為了一個負面辭彙,他們總是和飆車、摳女、撞人甚至吸毒等新聞聯繫在一起。而在西方,世家子弟,意味著發達的智商,優良的品格,承擔責任,受過良好教育的同義詞。西方貴族從孩子出生時就為他們準備了長期的結構化的教育系統,而剛剛富裕起來的中國,並沒有為那些在「優越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做好教育理念和實施技術的系統準備,中國富二代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案例1貴族式留守兒童

  陳總是某家企業的創始人,妻子也是一個女強人,他們倆是典型的「兩頭不見孩子」:早上出門時,孩子還沒醒,晚上回家時,孩子已經睡著了。2歲的兒子很可憐,每天陪伴他的只有從農村來的保姆。爸爸媽媽給他報名參加了一個很貴的早教課程,但每次帶他去上課的只有保姆和司機。

  專家分析:

  事實上,很多企業家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留守兒童」。中國企業家的忙碌是世界公認的。而在發達國家,無論生意做得多大,周末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是雷打不動的。單就獲得父母關注和相處的時間而言,中國企業家子女的0- 3歲甚至遠不及普通家庭的孩子幸運。中國企業家的子女在成長早期,成為了另一種特殊意義上的「留守兒童」。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是涼的,他們在人際關係中極度冷漠,這種冷漠甚至還會直接影響他的智力發展。

  而這種留守兒童雖然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內心往往比外來工子女的留守兒童更加陰暗與負面。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父母即使在身邊,也不關注我。那些養了一個敗家子的老闆20年前沒有一個會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他們會花大價錢送孩子學鋼琴學舞蹈,但對重要的素質教育,恰恰是忽略了。

  案例2原生家庭的衝突

  吳先生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事業有成后他買了大房子,把父親母親岳父岳母都接過來一起住,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面,兩代人經常會發生衝突,老年人對孩子太縱容,吳先生和太太稍微表示不滿,他們還有意見,「我們是不是老了?不中用了?」「你小子當年就是我們這樣帶大的!」

  專家分析:

  在西方,幾代同堂的情況少之又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夫妻吃飯A A制,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吃飯也A A制。中國人太黏糊了,很注重親情,掙錢以後就會想方設法地買大房子,幾代同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住在一起,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大家的教育理念很難達成一致,對寶寶的性格形成非常不利,有時候甚至會讓孩子形成某種程度上的人格分裂。0-3歲的孩子是通過「人際關係的互動」來判斷自己,「姥姥說我很乖」,「爸爸說我很調皮」,到底我是乖的,還是調皮的。對於孩子來說,每個人都是他的「上司」,「上司」太多了,反而不知道應該聽誰的,當一個人的自我判斷不一致時,原本可以正常進行的行動力就會受到阻礙。

  而且,原生家庭的衝突,遲早會變成孩子內心的衝突。還容易養成矛盾猶豫,糾結迴避的個性,對孩子的一生來說,會造成有害的負面影響。讓孩子難以面對挑戰與壓力,也不容易承受挫折與失敗。

  案例3強勢父母下的膽小孩子

  田先生是一個叱吒風雲的企業家,很多財經雜誌都採訪過他,認為他膽大果斷,性格剛毅,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繼承這種優良品質,但不知道為什麼,兩歲的兒子總是一副很膽小的樣子,眼神很游移,田先生很困惑,「我這麼愛他,他為什麼要怕我?」

  專家分析:

  中國的企業家都屬於創業型的,他們膽大果斷性格剛毅,這種性格對事業開創非常有利,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卻會起到負面影響。

  教育是由無數細節構成的,做老闆的人習慣了高高在上,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很少會蹲下來用眼神去鼓勵他們,孩子看到的是一座大山,家長(微博)的語氣再溫柔也沒有用。教育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不是你想孩子怎麼樣他就會怎麼樣,你對孩子說一千遍一萬遍,「你要膽大啊!」這些都沒用,教育是一個技術活,是一招一式做出來的,而這些招式是需要有人去研究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孩子一起做遊戲,你扮演烏龜他扮演兔子,你扮演老師孩子扮演貓,你扮演鬼子孩子扮演八路,在孩子面前扮演一個弱者,時間長了,他就會變膽大了。

  總結 多點時間陪孩子

  中國有一句老話,「富不過三代」,身為企業家的孩子父母,對這種無奈的感覺是沉重和揪心的,他們期待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投身事業,又能不耽誤孩子。普通家庭子女的教育,可能影響的只是孩子一個人,而企業家子女教育的影響遠不止於此——正如英國皇家總督學ChristineG ilbert Cbe女士的看法,中國企業家的子女「是否在生命初期播下根植於內心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的種子,具有正確的財富觀、智慧的智能、內在的原則性和圓潤的靈活性……,甚至影響將來國家的G D P指標。

  所以,更應該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物質條件。對於我們來說,富二代並不是人格健全,生活充滿希望與陽光的代名詞(雖然許多人都會這樣以為)。他們也許擁有最多最好的教育資源,但其實最需要的,僅僅就是父母的關心與愛,還有溫暖的陪伴。

  無論再忙,都不是借口,至少在每一個星期,都能創造出一個屬於彼此的家庭日。在這一天里,放下所有的工作,專心陪伴孩子,能夠多點笑容,多點寬容,多點欣賞!(許琨)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 06: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