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談談莫言獲獎

[複製鏈接]

650

主題

1307

帖子

140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nqiang 發表於 2012-10-16 03: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4:31:10 10/15/2012:

作者: 寒江釣雪(燕.崗.千.菊)


一個中國人,收穫了諾貝爾文學獎。有人認為這該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與慶賀的事。最近一段時間,圍繞這件事的渲染與起鬨就正是這樣一種真實寫照。

莫言獲獎,這是他那個文人圈內的事,本來犯不上我們來作錦上添花般捧場,但又感覺他今次獲獎本身的意義卻大約遠超出了所謂文學的範疇,所以不得不多非一番口舌了。

莫言自詡挖掘「人性」的寫作,能得到「諾獎」文學獎頒獎原則如「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這樣的符合標準,能被評獎者這樣的青睞與發現,難道不怪異嗎?這裡所謂的「具有理想傾向」這個標準又是對於世界範圍而言的,那麼,這個世界的最理想傾向是什麼?是如用庸俗筆調描述的「豐乳肥臀」?是蓄意著墨歪曲對命運不公的抗爭者和對舊社會那樣一種叢林世界的「人上人」作「人性」的同情?筆者在此不想多討論莫言的文字水準與對文學的把握能力,只想談文學寫作的意義是什麼?

毋庸置否,一件文學作品,當它與讀者見面的時候,就已具備了作者注入其中的思想。而這種思想是表現什麼,歌頌什麼,抨擊與鞭撻什麼,就確值得注意了。從廣義範疇而論,文學屬於文化範疇,但文化又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一定的思想性與階級性歸屬。如同法律一樣,決沒有純粹意義的法律,也不存在絕對超階級性的文學。「諾獎」評判者能相中莫言,大抵還是看中他筆下表現出的強烈階級性,也就是妄圖以所謂「人性」而挖苦、鞭撻對強權惡勢以及資本擁有者的反抗精神,再還是有意向讀者展現的女性身體以及情色描寫,來瓦解人們的抗爭意志。從而達到以使人們向社會現狀屈服,對強權與資本低頭的目的。

這樣的「理想傾向」最符合誰的評判標準?如此作文字灌輸與精神麻痹之下的社會又最符合誰的利益?

我們首先應該承認,所謂諾貝爾文學獎演變至今,絕對被其實質把握者注入了強烈的階級傾向性在內。

自文學誕生以來,具有著諸入休閑、娛樂的功用。但又不能排除宣傳、歌頌、抨擊、揭露、影射等作用。人類社會一旦客觀具備了階級劃分,文學便逃避不了其階級的屬性。無論怎樣迴避,都無法否認人類社會的階級性,既然如此,就不能無視本來存在的階級抗爭。無論這種抗爭是激烈還是相對平和,是顯性還是隱性。這樣以來,文學的責任與功用就產生了。而擁有不同意識形態價值觀的人,對一件文學作品的評判無疑就會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當今世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無法否認有資本的橫行無忌,有強權的霸道肆虐,同樣,就產生了不甘命運壓身,不甘社會不公的不屈抗爭者。這時,誕生於如此社會的文學作品,是站在怎樣的立場,為誰說話以及歌頌什麼,弘揚什麼,又是揭露與抨擊什麼,這樣的現象應該直觀或含蓄地表現在一切文學作品中。

可以如此定論,無論怎樣的隱晦含蓄,無論用怎樣情色描述和下半身誘惑,或是以所謂子虛烏有中性的「人性」來遮掩,都無法遮掩一個文學作品實際想表露的意識形態屬性。

而,莫言作品就是這樣撞上了諾貝爾文學獎評判者的法眼。

諾獎的評判有以下幾種:

「1.在物理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2.在化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改進的人;3.在生理學或醫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的人;4.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5.為民族間的和睦親善、廢止或裁減常備軍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撇開前三種而言,後面4、5兩項都有可以人為意志左右的強烈成分。如同時時刻刻都在打仗的或是總以採用戰爭訛詐而收穫政治目的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居然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諾獎的正義與客觀信譽還用我多說嗎?

就以第四項文學而言,不妨打個比方。一個男人,他窮困或是雖然肥大卻病弱衰敗不堪,他還有一個絕色妻子。現在有比他有錢有勢的另一個男人,不但在經濟上剝削他,在人格上歧視他,還覬覦並勾引欺辱他的妻子。這時,這個男人如果還對得起男人的稱號,是該要選擇對抗而維護自身權益了。但偏有人偏在為他灌輸對抗而將會引發的不河蟹,有錢有勢者的高尚與人性,以及暴力對抗的諸般不是。再還為他看一些消解意志的女性裸體圖片,或是引他聲色犬馬、縱情玩樂……你能說這個有意灌輸者沒有傾向性?他又是站在什麼角度、抱有怎樣居心作這些的?

而莫言就有幸作了對這個受辱男人不利而對凌辱者有利的事,以他的筆。附庸於凌辱者的評獎者,授獎給莫言。

我看莫言獲獎就是如此性質。

再從分裂分子達賴與所謂「異見人士」劉曉波獲諾獎即可知道此獎的性質與居心何在。

是否莫言此次獲獎,就表明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一把了?是否表明中國的文學創作已上升至世界最高度了?

其實拋開陰謀論成分與強烈的政治居心,此種獎項對中國國家與民族利益,對特色中國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毫無改變。釣魚島還在爭端中,而原來的特色P民並不會因為有同類拿了諾獎而命運得以絲毫改觀。

2012年10月11日:「人民網評:祝賀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1011/c1003-19234842.html

「一個有過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的傳統文學大國,一個曾誕生過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國,走到今天,終於有中國籍作家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冊上留下名字。我們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是慰藉,是證明,也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新起點的開始。」

「……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這是一種接納和融合的過程,這是一種文明對話的過程。」

「人民網」不但作如此鼓吹意淫,還更對此挖掘出一個深層次的意義。

而此,才是最值得深思的。作為主流媒輿,它的導向作用不可低估。但這樣的流露又表明,特色文化導向非但崇洋媚外,自爆齪劣,還更欺弱媚強,誣弱媚資。

這表明是殖民文化開始向反動、反人民文化的滑落。

莫言獲獎以及主流媒輿對此傾向態度就是明證。

一個社會的政治取向、價值觀取向,更多時候要先看其文化取向。而一個社會的墮落,又必然先從文化墮落開始!那些附庸於體制的所謂文人,往往就是人們對社會取向最直觀的評判物。

而莫言獲獎,一個中國人被「諾獎」所相中,特色主流媒輿的傾向性躁動與歡慶,還有許多中國人的盲從附會,崇拜驚羨,才說明這個社會端地特色至深了。並且已特色至病入膏肓,非良醫猛葯而無救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