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曉華:意淫民國之風可以休矣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2-10-10 11: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民國遠非民主和法制的典範,也不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相反,專制傳統依然在這個時期壓抑著民主的萌芽,個人的決策同樣會遊離於法律之上,陰謀時刻會戰勝理想主義者,大多數知識分子依然處於依附狀態。被意淫的民國與真實的民國無關,它只不過表徵了指向過去的烏托邦情懷。

作者:王曉華(專欄作者)

近年來,中國文化界興起了民國熱。在不少文化人的敘述中,民國被理想化了。它似乎是段絕對完美的歷史,永遠將現實規定為欠缺。面對它漸行漸遠的背影,後人似乎只有感慨的份兒。

將過去的歷史說成黃金時代,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也是借古諷今的常見手段。然而,如果對某個階段進行過度想象,回顧很快就會異化為意淫:把本不存在的東西強加給過去,然後再讚揚被美化的歷史,難免會陷入循環論證的怪圈。在我看來,部分喜歡拿民國說事的人就有意淫的嫌疑。

客觀地講,不少學者回首民國並非僅僅為了滿足純粹的考證癖和戀古情結,而是因為民國確實存在我們借鑒的地方。譬如,孫中山創立五院制(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就是為了分權,超越大一統的政體。這種努力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大勢,值得我們永遠珍視。不過,在民國時期,這種制度設計並沒有完全落到實處,而是被複雜的博弈所耽擱和扭曲。

1927-1936被稱為民國的黃金十年,但五院制恰在這個階段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五院中的立法院本應擔當重要使命,卻常常處於被削弱乃至架空的狀態。根據當時民國政府的立法原則,一切法律條案提出之後,都要經過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審核。政治會議所定的原則,立法會不得變更,政治會議對立法院的決議則可以修改。在這種體系中,立法院僅為名義上的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既沒有實際決策權,也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經常處於有名無實的狀態。

正因為如此,力主「要以立法來提倡法制,而逐漸代替人治」的立法院院長鬍漢民,註定命運多舛。作為中國現代法律體系的開創者,他非但無力阻止蔣介石走向壟斷,而且難以保全自身。1931年初,當他直言「萬萬不可以某人為萬能」之後,竟然被蔣介石扣押於湯山。在決定扣押胡漢民之前,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2月10日)胡某欲人為其傀儡,而自出主張,私心自用,顛倒是非,欺妄民眾,圖謀不軌,投心取巧,妄知廉恥,誠小人之尤也。」顯然,這些罪名的羅列具有很大的任意性。以這些罪名處置立法院院長,顯示了民國法制的不成熟品格。雖然蔣介石對胡漢民最終採取了相對寬容的策略——「制止其作惡之機,而保全其身」,但採用人身囚禁的方法解決政治爭端,無疑不應該是我們應該效法的「民國范兒」。

需要提及的是,胡漢民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作品雋逸渾厚,深受當時的文化人所喜愛。按照今人的看法,他完全可以不入官場,專事藝術創作,但實際情況恰好相反。在被蔣介石扣押之後,他確實曾表示自己要回歸文藝之道:「我平生昭然若揭日月,你必有明白的時候,去年我亦早已提出辭職之議,自去年祖庵、湘勤等唱和以還,竟自審我非政治中人,而發現有做詩人的天才,實可為一詩家。當民國十五年(即一九二六年)自我返國,避居上海,從事評述著作生活者余年,以維生計,以遣長日,竟頗有成就。今後必將以數年之時間,度我詩人生活也。」然而,如此表白不過是他自保的一種手段;被解除羈押以後,回到廣州的他立刻重登政壇。

由胡漢民的生命軌跡,我們可以瞥見民國時期的另一風尚——文人從政。當時的大多數文人絕非如後人想象的那樣視功名如糞土,而是喜歡來往於學界和廟堂之間:胡適先後擔任上海公學校長、國防參議員、駐美大使,章太炎曾為某大元帥做秘書長、劉文典當過安徽大學校長……我們倘若做個統計,會發現當時知識分子參政的比例絕不比今天低;真正像熊十力那樣「誓絕世緣,而為求己之學」者,也沒有我們想象得那樣多。即使是熊十力和黃侃等不入廟堂者,也就職於當時的國立大學,屬於「體制內人士」。既然生活在體制內,就必然要接受其遊戲規則,領受體制內生存的無奈。不得意時,他們還會發出「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樣的感慨。從根本上說,民國時期的大多數知識分子並未真正走向獨立,其自由度同樣直接依賴於體制的寬容指數。過度渲染這些人的「民國范兒」,同樣體現了一種烏托邦情懷。

如果採取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那麼,我們就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民國遠非民主和法制的典範,也不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相反,專制傳統依然在這個時期壓抑著民主的萌芽,個人的決策同樣會遊離於法律之上,陰謀時刻會戰勝光明正大的理想主義者,大多數知識分子依然處於依附狀態。「民國范兒」絕非僅僅意味著自由之精神和獨立之風骨,相反,它更意味著使用陰謀的技藝、扭曲的人格、被打壓的痛苦。我們不能只懷念民國時的太陽而忽略其黑暗地帶,不能把彎月說成滿月。被意淫的民國可能妖嬈多姿,但這些與真實的民國無關,它只不過表徵了指向過去的烏托邦情懷,而當下中國人最需要的是面對現實的智慧和勇氣。

當然,我如此較真可能會被當作愚鈍之徒——拿民國說事的人並非意在符合真實的歷史,而是以懷舊的方式抒發情懷:被刻意美化了的民國不過是一個寄託心愿的烏托邦,一種反諷的手段。不過,這不能成為戲說乃至意淫的借口。即使我們把民國當作寄託心愿的手段,也應該儘可能再現真實的歷史。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