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人瘋狂假期推動歐美GDP 歐洲商家稱謝謝中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10-10 0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2-10-10 01:04 編輯

2012年10月09日 02:30

  

  中國遊客瘋狂掃貨,歐洲商家特設黃金周促銷,瑞士鐘錶業說「謝謝中國」

  

  歐洲游暴增近9成!

  若把這個中秋國慶雙節假期稱作「瘋狂的假期」一點也不為過,而四處掃貨的中國遊客更成為刺激歐美經濟的動力。最新數據顯示,僅僅是廣州地區,組團出國游一枝獨秀,21家主要旅行社組團出國遊人數達2.3萬人次,同比增長32.53%,其中組團歐洲遊人數的同比增幅更是達到89.59%,21家主要旅行社經營總收入達3.4億元,同比增長34.75%。

  「這或許是赴歐美旅遊最好的假期了。」資深旅遊策劃師勞毅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笑稱,「貨幣價格下降,2012年的末世情懷,這些都是歐洲游暴漲的因素。」

  中國遊客「掃貨」能力驚人

  中國遊客一直被稱之為「最捨得花錢的遊客」。世界旅遊組織的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國際遊客在美國消費市場所佔比例從17%下降到11%。與此相反,中國遊客在美國消費則逆勢上升,為美國經濟帶來了新的活力。美國旅遊協會統計,平均每個中國遊客的消費額為6000美元,而世界其他國家遊客平均消費額為4000美元。

  強大的購買力,歐美商界將中國遊客視之為「救星」。記者曾在英國倫敦最有名的百貨公司Harrods里見到,凡是中國人喜歡的奢侈品品牌專柜上,都配備一名華裔銷售人員。Harrods的員工也表示,雖然英國依然在歐債危機的陰影中,但是奢侈品的消費並沒有受到影響,而主力消費人群則來自「中國、日本和中東」。

  紐約第五大道的街頭,從暑假開始便擠滿了黑頭髮黃皮膚的遊客,不時還能聽到熟悉的普通話在分享購物心得。紐約附近的奧特萊斯就更是中國消費者的「購物天堂」。華裔導遊郭先生透露,這個奧特萊斯是中國遊客到紐約的指定「遊玩」點之一,其中中國人喜歡的COACH品牌特價場,常常因為前來購物的遊客太多而不得不「限客入內」。

  而在巴黎春天裡購物的王先生透露,排隊的90%以上是中國人,「我買了一個LV包、一個普拉達包,光排隊就用了一個小時」。

  回國后奢侈品「轉手率」高

  「簽證難、團費高等原因,歐美游沒有東南亞來得方便,所以發展得不算太快,」勞毅波分析指出,「但換一個角度看,歐美游門檻高,出遊的購物與期望更高,消費者的出手也更闊綽一些。」

  勞毅波分析指出,此前也許是日本人獨佔歐美游的鰲頭,但由於經濟不景氣,加上匯率的變化,中國人已經開始「爬頭(超越)」。 勞毅波坦言,中國消費者的「出手闊綽」也跟歐美旅遊市場的大門在打開有關,「就跟去香港購物一樣,剛開始大家也是特別闊綽的,等去的條件寬鬆了、去的次數多了,購物的數量就會相應減少。」

  網友「自由島羽你同在」發微博道:「很多人歐洲游都是沖著購物去的,現在匯率低,購物很划算,性價比提高,歐洲商家也抓住了中國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巴黎春天甚至推出了黃金周促銷期,嬌韻詩、倩碧、雅詩蘭黛等大牌不但可以打九折,還設有專門的華人退稅區,退12%的稅。黃金周促銷與國慶節的『不謀而合』,讓人不得不相信這是專為中國消費者設立的。」

  「但跟日本消費者相比,我們發現了另一問題,就是中國消費者的名牌購物品回國內轉手率極高,」勞毅波分析指出,「有的是送禮,有的只是幫朋友代購,我估計真正自用的,也只是三分之一。」

  歐洲商家說「謝謝中國」

  對於深陷經濟危機的國家,中國遊客的到來,是難得的好消息。「謝謝中國」是瑞士鐘錶業近來常說的話。他們一度因為美國和歐洲金融危機陷入低谷,但亞洲市場適時地成為了他們的白衣騎士——中國消費者已成為瑞士手錶最大買家。中國人強大的購買力,讓許多國家都敞開了國門。對所有國家及奢侈品牌來說,中國市場突然變得極其重要。

  據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為7025萬人次,同比增長22%;這一年,中國人出境旅遊花費達到6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0億元,比北京市2011年一年的財政收入還多。而在國內,自從1999年推出「黃金周」假期以來,國內旅遊市場風生水起,2011年營收高達2.25萬億元,相當於全國財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美銀美林:黃金周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據新華網報道,美銀美林發表最新研究稱,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令市場焦慮,但中秋國慶黃金周截至目前的強勁旅遊業數據顯示,擔憂中國經濟「硬著陸」屬過慮。

  「相信中國正深陷危機、股票價格跳水、經濟增長下降的人,將會被如此強勁的旅遊業數字所震驚。」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等在報告中寫道,黃金周的旅遊業數據比唱空中國經濟者所關注的用電量和製造業產出數據「可能更為真實」。(記者 李曉莉)

  中國遊客(2011年)旅遊目的地及人均花費

  目的地 人均消費

  美國 6300美元(約4萬元人民幣)

  日本 2200美元(約1.4萬元人民幣)

  中國台灣 2000美元(約1.2萬元人民幣)

  韓國 1600美元(約1萬元人民幣)

  新加坡 1500美元(約0.95萬元人民幣)

  泰國 1100美元(約0.7萬元人民幣)

  中國香港 800美元(約0.5萬元人民幣)

  中國澳門 200美元(約0.12萬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人民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