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網友:外媒對日不留情面 日應有危機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成長力量 發表於 2012-10-8 2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本NICONICO網站文章,原題:尖閣問題,海外媒體對日本的態度比想象的還要不留情面。
在尖閣問題上(編者註:中國稱「釣魚島」),海外媒體對日本的態度比想象的還要不留情面。

從上海的反日遊行氣勢高漲的9月半一直到昨天,我一直都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方來回。同時也沒忘記順便用筆記記錄一下海外媒體的論調中值得注意的一些地方。

1)與日本國內把尖閣群島說成是日本的固有領土一樣,中國,香港和台灣把正在被日本不法佔據的「釣魚島」說成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對日本的主張不屑一顧。日本雖然把「中國GCD扭曲的歷史教育」當作原因,但香港或者台灣則是和中國教育制度分離,表達方式、報道的自由性都是受到保障的,就算GCD的一黨獨裁終結,日本的主張被接受,這個問題也不會得到解決。

2)(立場上處於)中立系的香港的英語新聞里,雖然把對日系企業和日系商店的暴力行為進行了批判性的報道,但也把反日遊行的責任歸於日本政府。

3)就連與中國有著一定距離的新加坡,媒體的論調仍對日本有著極強的批判性。領土問題是從原理上就不可能解決的,不要讓它表面化,這是國際社會的常識。因為日本的國有化行為踏毀了(這個常識),才引起了反日遊行。這和中國政府的主張基本相同。

4)雖然像CNN這樣的歐美媒體原則上都是中立的,但中國問題專家等也有很多表示「在領土問題上點火的責任在於日本」。其中也有說到,「德國對於在二戰中犯下的戰爭罪行進行了真摯的道歉之後,都已經成為了歐洲的一份子,日本卻還在遭受著來自中國或者韓國的激烈抗議,這是戰後日本沒有表現出足夠悔改之意的原因。」,也就是說,這些媒體在慰安婦問題上和韓國的主張基本是相同的。

更進一步,如同邁克爾·桑德爾(譯註:美國哲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政府系講座教授,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當代西方社群主義(共同體主義)最著名的理論代表人物,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講席教授」之一。)在《公平:怎麼做才正確?》一書中,寫到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應該對韓國道歉一樣,把這些當作是歐美知識分子普遍的主張比較好。

5)日本國內的媒體和海外的媒體論調有著相當大的溫度差。「國際輿論」這東西,比日本人一直以來想的要嚴峻的很多。說白了,在單方面看來,日本基本和當反面角色的壞蛋差不多了。

不過雖然這麼說,對尖閣問題高度關心持續報道的也就只有領土相鄰的中國,香港,台灣而已,馬來西亞或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除了新加坡)基本都不關心。這和日本人完全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問題沒興趣是一樣的吧。

6)日本國內的議論則在日語的障壁之內產生了大龜群島效應(譯註:大龜群島上的鳥進化出來的喙無法在島外覓食,即指在國內非常完善的東西到了國外會格格不入),自己就這麼結束了,基本沒有把聲音傳到海外。

7)日本媒體僅僅報道了日系企業被害的事,但真正悲慘的是那些在香港或者中國紮根,在中國國內經營工廠的中小日本企業家。聽他們說過,被當成了眾矢之的的話,也只能忍氣吞聲的接受這些損失了。

日本政府雖然形式上對中國作出了賠償的要求,但這當然不會被認同,然後就被放置不管了。為了國家的面子,雖然這些認真的經營事業的人即將面臨破產的危機,但大部分日本人還是對他們的困境不抱一點關心。

8)這些東西,就連我這個只在海外呆了幾天的人都知道,那麼日本媒體的海外特派記者肯定也是應該知道的,但在日本這些東西卻基本不會被報導。

以下是日本NICONICO網站網友的評論:

★德國和日本的不同主要是冷戰和地理的原因。作為對蘇聯主導的共產主義的防波堤,有必要迅速讓德國成為西歐的一員。

★把自己的想法也加進去了是不是間接有點偏頗呢?我是不覺得會有媒體特地把連二戰的事情都拿出來用來批判日本。

★第六點說的沒錯啊。日本有必要更多的在政府,行政方面向世界展示自己。就是因為沉默才會被領國誤解(為軟弱),讓他們得意忘形。第七點在日本稱之為脅迫。剩下的的觀點我就不發表意見了。

★感覺到日本外交終於開始邁出步子了啊。守護自己國家利益的話被他國媒體駁斥之類的事是肯定有的。所以美國才一直被他國媒體攻擊吧。

★垃圾媒體就該有垃圾媒體的樣子這我知道,那些傢伙的倫理觀或者自尊有多低我也知道。因為沒有去回應那些海外對日本的反響,中國的歷史就成了正確的歷史這也是事實。日本一方雖然也有自己的歷史,但因為愚蠢的政治和外交,所以缺少強有力的聲音,也無法被海外了解……從現在開始也好,進行更多的主張吧。

★歐美真是比中國還要膚淺。因為不想參和到尖閣問題里來,所以就回到之前的狀態去吧,這就是歐美的主張。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意見而已,本質則是另外一件事。

歐美想要避免中國經濟再這麼混沌不清下去,但中國在被軍閥派奪取以後,只能戰戰兢兢的旁觀了。

歐美仍在探索在中國經濟里改變的市場。

歐美緊緊抓住亞洲全部都是市場經濟這一點,但自己又不能像支配殖民地的黑暗時代那樣為了某種目的直接打開市場,就變成了這種把亞洲經濟的活性託付在日本身上的式。

日本如果可以在亞洲和平的創造出富饒的經濟的話,歐美的態度就會轉變了。無論那個國家都討厭中國經濟的撲朔迷離。中國軍閥派大概會極盡所能的利用這種恐怖吧。

但是,歐美是絕對無法容忍中國的這種不確定性的吧。所謂尖閣問題不過是表面上的問題罷了,也並不是日本對中國,而是歐美對中國的紛爭,這才是這個問題的本來面目。

★由海外沒什麼興趣的我來說可能沒什麼說服力,但日本人實在是太內向了(不是指性格,是指出國之類的國際方面)。升學派學校的人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都是東京大學,成績拔尖的學生也只是去考當地的國立大學醫學部,為什麼會這樣啊。

在韓國成績拔尖的學生就回去留學。在美國大學韓國的留學生真的太多了。他們在竹島問題上就會在美國宣傳。同樣的事日本人就完全沒做過。

★有軍隊的國家真的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真好啊。

★在國內,不去報道對自己國家不好的事這是哪個國家都一樣的吧。

就算是那樣也要去破壞氛圍的文章。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愛著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面對這樣的文章,就算說的是正確的東西別人也會想要去反駁的吧。

★再鎖國一次不就好了。國際關係真是太煩人了。

★危機感還是要的。

然後至少先聽完對方說的話,帶著考察這件事所需要的坦率和寬容去聽。當然,不是說接受對方的意見,但不稍微聽一下的話也是無法反駁對方的。

然後在慎重考慮過的基礎上,在對方說的對的地方,也要有認同對方的勇氣。當然如果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公正性給丟掉,對對方言聽計從的話就沒意義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