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人兩次打斷阻礙了中國的崛起強大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0-6 2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史上日本兩次打斷中國的崛起,第一次是「甲午戰爭」,打掉了中國的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改革開放。中國戰敗被迫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日馬關條約》。不僅割讓台灣,日本還因此得到了價值1億兩白銀的戰利品和2.3億兩的賠款相當於當時日本7年的財政收入。

       其實那時中國並非一些人說的那麼一無是處, 也並非什麼中國解放前連一個釘子都要靠進口。那時中國已經能製造出大型輪船,中國北洋海軍里的好幾艘大馬力軍艦,就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那時中國軍工企業正在壯大,槍炮彈藥中國也能自己造。清朝時期中國就有現代化兵工廠,就有大型鋼鐵煤炭聯合企業,有大型煤礦,還有眾多留學軍事人才,有現代現代軍校,只是那時中國各方面正處在起步階段,正在打基礎。

       日本人看中國正在壯大有些慌,怕中國和日本一樣崛起,然後吞併日本。所以日本人先下手為強,把中國現代化扼殺在搖籃里。日本明治維新后的國策就是不準中國強盛。這次「甲午戰爭」戰敗陪款,嚴重的打擊了中國的國民的民心,不久清政府倒台,中國天下大亂,而日本卻成為工業強國。

  當中國終於從戰亂中逐漸恢復和平與統一,日本人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成立偽滿洲國。妄想再一次把中國扼殺在搖籃里。但中國沒有上當。(1927年-1937年)這黃金十年的國民經濟發展速度超過改革開放后的十年國民經濟發展速度。農業上1936年取得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豐收,一度出現了賣糧難、穀賤傷農現象。

       《劍橋中華民國史》這樣評價道:「1936年中國農產品收穫值高於1933—1935年的平均值達45%。隨著農村的相對繁榮,農民開始購買1931年以來從不敢企望的工業品。這對城市經濟也是一個新的刺激。」民族資本榮氏麵粉已經採取原料方面的農田工業化生產,天津的味精打敗了當時風行世界的日本產品「味之素」。張裕葡萄酒令在華的外國人讚不絕口。
中國的化工原料榮獲當時世界級金獎。中國物理科學家差點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中國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時刻。全國(除東三省)工業產量1936年較1933年增長了近80%,全球經濟深陷危機的情況下,1936年,中國經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劍橋中華民國史》: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納撒尼爾·佩弗在1936年10月報道,「這時,中國人處於自信和愛國的熱情之中」。由於中國現代化的過程越來越快,農民正在學會與他們原來的生活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通過商業流通,農民知道了他們村莊以外的形形色色的世界,而商業到30年代也已急劇擴大。

       例如,在1935年,中國約54%的家庭購買火油;香煙和香煙廣告甚至深入到最偏遠的省份。此外,農村青年被招收到城市工廠做工,由於受城市及來自其他省份的工人的影響,大大地拓寬了他們的智力範圍——而且,他們也定期回鄉,把他們知道的東西傳播給同村人。收音機和報紙也在進入偏僻地區,傳播著各種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的信息。塞繆爾·亨廷頓說,「沒有什麼比這種了解更具有革命性質」。

       到了1937年中期,中央政府似已穩操政權,從而出現了自1915年以來政治上從未有過的穩定。經濟正在好轉;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種種運輸及工業計劃;貨幣比以前更統一了。許多中外觀察家認為,國民黨人僅用10年就扭轉了分裂的浪潮。例如,美國大使內爾森·T·約翰遜在1937年4月寫道,「觀察家……不會不為中國政府在農業、工業及交通等方面推行經濟建設計劃的活力而留下深刻印象」。英國大使館商務參贊在大約同一時間,特別提到「中國人自己及全世界對中國前途的信心都在日漸增長,這種信心的基礎是最近幾年取得的顯著的穩定發展,以及關於政府和私人事務的政治、財政及經濟行為都有改進」。

  中國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時代中國就能造飛機,能出口萬噸輪船。就是抗日最艱苦的時候日本飛機對中國重工業狂轟亂炸,中國人也照樣製造出大批優質鋼材,用於製造槍彈抗擊日本。(渝鑫鋼鐵廠曾五次遭到日機轟炸,炸后又建立,儘快出產品,它每月可生產各種鋼材100噸,灰口鐵140噸。重慶最大的兵工廠二十一廠,生產的兵器品種有步槍、重機槍、重炮、迫擊炮、各種炮彈等19種,1941年僅步槍就生產3.25萬支、手榴彈10.6萬枚。《陪都風雲》)

  但日本人又發動「七·七事變」,中國是不能再忍了,中國和日本血戰八年。日本又一次破壞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再一次崛起強大……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