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自己打敗自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經濟學者為中日之爭出謀畫策:或者說,購買日債提高對日本的貨幣掌控力;或者說,抵制購買日本產品,讓日本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或者說,減少對日本的資源出口,讓日本因為缺乏資源失去經濟引擎。

  如黃有光先生所說,購買日債是餿主意。正如中國向美國出口大量低價商品抑制住了美國的通脹,同時通過購買美債增強美債信用維持美債高價,這是對美國經濟的強有力的支撐。中國如果大規模購買日債,日本債券信用將得到極大提升,日本債券價格上升,對於在流動性陷阱中焦頭爛額的日本央行與大藏省,無異於雪中送炭。兩個國家的貨幣捆綁得越緊,貿易額越大,打起經濟戰來,兩敗俱傷的概率也就越高。

  今年3月13號,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宣布,經中國相關部門許可,日本獲准最多可購入650億元中國國債。當時兩國毫無疑問是在為未來的金融互通做準備,這也是建立中日韓東亞自貿區的必經之路。如果中國目前拋售日本債券,兩國金融勾通之路斷絕,對於兩國都會有損失,對於日本的損失更大。因為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較低,與日本交易比較少,日本購買中國國債的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

  減少對日本的資源出口,目前正在進行中,中國的稀土戰略正在起作用。《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釣魚島風波可能使得中國稀土對日的出口再度面臨停滯。2010年9月的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后兩個月時間,中國未再對日本出口稀土,日本輿論當時就稱這是中日邦交恢復以來,中國首次對日本實施的經濟制裁。在2009年之前,日本稀土9成以上來自中國。稀土是電子工業不可或缺的原料。

  作為能源稀缺國,日本一直通過收購與股權投資,保障資源安全,如日本在國際市場的鐵礦石、漁業資源等投資十分充分,有日本投資公司的人告知,全球重要漁業碼頭都有日本資金的身影。

  為了減少對中國的稀土依賴,日本未雨綢繆,一則增加稀土進口,儲備豐富,根據日本統計,2012年上半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金屬總量為3007噸,僅占其稀土總進口49.3%,自2000年以來,這一數值首次降至50%以下。2011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就比上一年減少了34%,為1.54萬噸。二則大力開發稀土的替代物,2010年開始就在不斷尋求中國以外的稀土進口,也在開發不使用稀土的電子零部件。對日本而言較為嚴重的打擊是,目前日本所獲取的稀土資源大多數為鈰、釹等「輕稀土」(能確保日本國內需求的六至八成),但應用於電動汽車、節能家電引擎的永久磁石用鏑元素等「重稀土」,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度仍為90%以上。

  原計劃定於10月在杭州舉行的中日動力煤長協談判可能也會因釣魚島事件取消,一旦此事兌現,將是中日動力煤年度合約30多年來首次落空。這對日本影響不大,因為中國已經成為煤炭進口國,從印尼等國進口煤炭,而國際煤炭資源並不缺乏。

  一旦開打貿易戰,雙方均有損失,日本損失更大。國外專家指出,日本公司需要中國這個製造業中心,因為中國的平均製造業工資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而日本有五分之一的出口產品銷往中國。中國既是日本的產業轉移基地,也是日本未來最重要的市場,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對於陷入創新難題的日本企業而言,是雪上加霜。

  對於中國而言,主要是看從日本進口的技術能否取代。如汽車發動機、變速器,如精密機床、高端機器人等,很不幸,這些技術都能被替代,中國在歐美航空公司動輒幾十億美元的巨大訂單,以及中國從德國精密機床、高端機器人進口大增,都是對日本的巨大打擊。日本要融入全球產業鏈、證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必須有一些產品是不可替代的。很可惜,在本輪創新中,日本輸給了韓國,而在精密儀器中,日本可以被德國取代,日本企業失去創新能力,自己打敗了自己,而不是被中國打敗。

  任何一個經濟體,都必須具備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或者表現為成本,或者表現為技術至高點,或者表現為金融滲透力。日本的優勢在下降,此時與重要貿易夥伴打貿易戰,必然得不償失。一個經濟體,與一個人一樣,只有自己的落後能打敗自己,而不是外力。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