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晒晒毛澤東時代的小偷小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毛澤東時代是不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連毛主席都不信,否則他老人家也不會發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聲音。
  
  毛澤東時代出英雄。劉文學是怎麼死的?徐學恵是怎麼殘的?要是沒有小偷偷生產隊的辣椒劉文學不會犧牲。要是沒有盜竊犯搶銀行的錢徐學恵也不會失去雙臂。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英雄是這樣誕生的。怎麼可以說毛澤東時代是青天白日朗朗乾坤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呢?
  
  甭說別人,連我自己都不幹凈。文革前曾和鄰居家的建明在北太平庄偷過老玉米被當場抓獲,審了兩個鐘頭才被寬大釋放。怪誰,那時缺吃少穿根本就吃不飽肚子。因此,還偷過別人家葡萄架上的葡萄棗樹上的棗。1969年在管庄學農時還刨過農戶英大爺家地里的白薯,不慎刨了一手屎。
  
  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描述了知青偷萊偷雞偷糧食的內容。在毛澤東時代這種小偷小摸的現象在知青中十分普遍。人窮志不短,肚子餓了怎麼辦?人心是肉長的。所以,發現了誰也不願上綱上線,弄不好還會成為又一個劉文學。因此,睜一眼,閉一眼。
  
  那個時候,人們管小偷稱為"佛爺"。如果年歲大,是"老佛爺",年歲小是"小佛爺",女人是"女佛爺"。雖然我們從不偷錢包,卻又經常幾個孩子湊在一起伸出兩個手指模仿偷功切磋偷術。偷水果,更絕,上衣下面的兩個口袋沒有底,雙手一伸伏在水果攤上,別人還以為你是顧客。偷桃是桃,偷梨是梨。
  
  到了文革,紅衛兵開始打砸搶,社會秩序亂成一團。儘管文革前,故宮有過好幾次盜寶案,但遊客不斷。文革一來,周總理前怕狼后怕虎,索性關門閉了館。那時沒有防盜門,很多家庭都是兩把鎖雙保險。一把是明扣吊,螺絲擰在門外邊。一把是暗扣吊,螺絲擰在門裡邊。防賊防盜,給小偷撬鎖添了點難。
  
  文革時,偷軍帽十分流行。後來,一不做二不休發展到了街頭巷尾明目張膽搶軍帽。文革前,中國上演過兩部義大利電影,一部是描寫妓女的《她在黒夜中》,另一部是《偷自行車的人》。其實,這兩樣東西北京都有,"她在黒夜中"的叫"暗娼",人數不多,比不過改革開放。但"偷自行車的人"卻是今不如昔,毛澤東時代更普遍。本博秦全耀至今總共丟過三輛自行車。文革前丟過兩輛,一輛飛鴿漲閘,一輛看外甥小時候的幼兒三軲轆。文革后的1993年,丟了輛紅色小26金獅。
  
  文革時,北京街頭還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自行車上沒鈴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流行起了偷鈴蓋。為了預防萬一,很多人放車時都把鈴蓋取下來裝進口袋裡。
  
  1994年,老秦給演電影的錢勇夫搞產品策劃,他一天到晩開個大賓士拉我吃飯。每到一處,停車時他總是把車前的賓士標識取下,怕丟。怪了,水漲船高,連小偷都與時俱進。毛澤東時代吃不上飯偷自行車鈴蓋。改革開放,有飯吃了偷汽車標識。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