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對日憤怒急速爆發 激進民族主義推波助瀾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9-14 0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09-13 01:41:48        (泉野 撰稿)

懸崖勒馬」、「一觸即發」、「玩火自焚」、「全民抗日」……這是日本政府不顧及中方反對落實釣魚島「國有化」引發的聲討和抗議。在中共最高層領導的帶領下,加上大眾媒體一浪高過一浪的戰爭氣氛渲染,中國輿論場完成了激進民族主義統一戰線的「搭建」,同時將民眾對日本的憤怒迅速推至最高峰。

「中國人對日本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憤怒昨天全都被喚醒了」,這是中國官方媒體12日向世界喊出的一句大實話。中共四位政治局常委、中國外交部、人大、政協,以及包括《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在內的主流媒體都在第一時間以罕見強硬姿態就釣魚島問題表態,加上中國開始全面中止與日本的官方交流、各地反日遊行照片頻頻亮相各大報刊頭版,此一列作為傳遞出的憤怒情緒,令日本媒體連呼「沒想到」,並稱中國的做法是「驚人之舉」。

讓日本切身感受到中國的憤怒、「中華民族任人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固然是好事。此舉一方面可以給中國民眾以希望和安慰,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挫傷日本日漸高漲起來的挑釁熱情。但憤怒之餘,過剩的激進民族主義情緒卻不利於務實的理性思考。具體來說,便是——激進民族主義情緒在團結聚合人心、取得話語霸權的同時,也會對合理的軍事與政治選擇造成干擾。

第二次中日戰爭的歷史會不會重演?在中國民間的民族主義越來越激烈、中共高層態度越來越強硬的情況下,諸如此類的擔憂和揣測頻頻出現。有深喑中國文化和國民特點的學者就此指出,中國近代以來的民族主義是一種反應型的民族主義,在面臨外部的挑戰時,這種不定型、具有群體性心理基礎的社會心態,聚合在集體無意識中,不自覺但持續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選擇。放在保衛釣魚島的場合,這種社會心態的直接反映便是,人人都可能在瞬間成為徹底的愛國者,給自己貼上這樣的「愛國」標籤后,只需要用亢奮的情緒來表達誓死護佑國土疆域完整的決心,即便做出一些打砸同胞車和店鋪等「讓親者痛仇者快」的傻事,也有了「愛國」作為護身符和擋箭牌。

中國激進民族主義情緒雖然很容易在一瞬間爆破,但其形成卻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自秦漢以來,中國就以地大物博的天朝帝國優越感自居,「小日本」、「洋鬼子」等稱呼伴著對其的不屑感在中國這樣一個古老民族的大地上蔓延開來。但甲午戰爭徹底改變了這一切,中國不得不將東亞強國的「頭銜」拱手讓給日本。此後不久,西方國家垂涎日本不費吹灰之力得來的巨額賠款,也藉此獲知了中國的「虛胖」,故而「狼性」被喚醒。中國從此如同推到了多米諾骨牌,一步步走向積貧積弱。這是中國國民心態形成的關鍵一環。

北伐完成後不久,中國再次實現了統一。民眾被日本壓制下去的大國情結被重新喚醒,心中油然而生一種虛幻的大國感。然證明一個國家實力的最根本因素——經濟實力,卻並未隨之得以同步發展。換言之,中國還是處在「虛胖」階段。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虛胖」,卻為時已晚。中國國民心態中的「受害者心態」,以及建立在「人多勢眾」、「大國即強國」基礎上的自信心逐一現出原形。

日本投降后,雖然中國在循著既定的軌道一步步走向一貫宣揚中的繁榮、富強,但積壓在心裡的對日憤怒卻越來越難以調和。以至於一出現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日本政界參拜靖國神社、慰安婦等歷史問題,甚或只是單純的戰爭類電影等「刺激點」時,都會無一例外地掀起一股抗議和不滿情緒。在對日是否從口頭譴責轉向武力對抗的問題上,這股憤怒造成的後果便是——戰或者不戰,判斷標準不再是軍事能力或是政治考量,而是通過戰爭來證明中國不是無能的、軟弱的。所以,在此種氣氛下,中國官方一再的口頭譴責和「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的綜合考量,自然只能換來「無能」的標籤。

日本的島國情結和菊與刀構築而成的雙重性格催生了「欺軟怕硬」的外在形象,但中國不能將日本會否產生「怕」的感覺當作行動指南。放大來看,中國每遇外交困局時,民間抵制日貨、抵製法貨等行為,事實上反倒暴露了自身的不自信和焦躁感。中國民眾,不管是那些群起激憤者,還是沉默的大多數,都應該意識到一個普適化的真理——大國的崛起,向來不單單是政治地位、經濟實力的崛起,還包括國民心態的崛起。而後者的「崛起」,在當前的中國還任重道遠。

中國可以說不,因為在中日兩國之間,中國始終居於道德高地,畢竟日本有中國幾十萬同胞的血債附著於身。同樣地,中國也可以不高興,因為當前的中國已經不同於往最新專題
谷開來被判死緩  薄谷案8月20日宣判,谷開來被判處死緩,從犯張曉軍被判有期徒刑9年。 相關新聞
四大軍區密集軍演 東海驅逐艦試射導彈 中日為釣魚島瀕臨一戰 美四招力挺日本「火上澆 中共官媒談帕內塔訪華 中國應對全球製造業「爭奪戰」 日,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已經到了不需要看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臉色行事的程度。但在「說不」和「不高興」之時,在宣洩積壓了一個多世紀憤怒之際,也需得認識到保持理性、清醒的重要性,因為中國本國民眾的清醒遠比讓日本清醒緊迫得多。前者的清醒,決定著中國能否真正從受害者心態中走出來,進而展現出一個成熟大國乃至強國該有的成熟和大氣;而後者的清醒,卻很難讓中國走出「虛胖」帶來的大國臆想,至於對激進民族主義帶來的危害,以及持續不斷拉響的警報,就更容易視若無睹、充耳不聞了。



(泉野 撰稿)


【多維新聞】本文網址:http://china./news/2012-09-13/58843710-all.html#page1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7: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