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時事書場:關於拉丹的N種死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9-13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2012-09-12 16:58

  《不輕鬆的一天》目前在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上位列第一名。

  殞命至今,有關本·拉丹的最後一刻依然眾說紛紜,如:

  ——「海豹」突擊隊隊員降落在拉丹在巴基斯坦所居住房子的屋頂上,衝進了他的卧室,並在行動開始后90秒內殺死了他;
  ——拉丹是在美軍特種部隊發動午夜行動幾分鐘后被活捉並擊斃的;
  ——拉丹在美國士兵衝進他的住所後點燃了身上的炸藥,軀體被炸得粉碎;
  ——「基地」組織頭目在美國宣布將其擊斃之前5年就已死於疾病;
  ……

  不過,以上這些說法都不足以推翻美國官方公布的版本:海豹突擊隊試圖活捉拉丹,但在遭到抵抗后將其殺死。當時,據說海豹突擊隊隊員在拉丹躲回自己的卧室后才向他開了槍,因為他們認為他可能是去拿武器。

  然而,前海豹突擊隊隊員馬特·比索內特(Matt Bissonnette)與人合著的《不輕鬆的一天》(No Easy Day)一書似乎就不同了。

  比索內特當時就在一位沿傾斜的黑色走廊向上攀爬樓梯的先頭偵察兵身後。在發現已經中彈的拉丹后,那位偵察兵和其他海豹突擊隊隊員用機槍的激光瞄準器對準了這個老頭仍在顫搐的身體,對其進行了數次射擊,直到他一動不動為止。

  這似乎聽上去很冷血:如果拉丹當時沒有攜帶武器,也沒有試圖反抗,是否必須將其擊斃呢?

  這正是本書所披露的最易引發爭議的細節:從人性角度來說,當然不忍對一個手無寸鐵的老人施以極刑;以拉丹雙手沾滿了美國人民的鮮血作為直接擊斃他的理由似乎也不充分,這就和警察抓住布雷維克或霍姆斯后不能就地擊斃的道理一樣。

  這樣的細節之所以會引起爭議也再次說明「未審先殺」的後遺症:奧巴馬總統下令擊斃本·拉丹,但他欠世界一個審判。

  不過,作為執行者的海豹突擊隊隊員,「They do what they have to do」(他們做他們必須做的)。

  書中還有這樣一個細節,按照程序,要給已經斃命的拉丹拍照。為了獲得最佳的拍攝角度,比索內特把拉丹的鬍子往左拉了拉,又向右拽了拽。他還拿出事先準備的小冊子,翻看了一下,以確認「基地」組織領導人的那個臉部器官是識別他的最好特徵(指鼻子——本報注)。

  「他們思維靈活,能適應遇到的任何情況」。在《紐約時報》書評人珍妮特·馬斯林看來,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描寫可以說明,海豹突擊隊隊員都是冷酷無情的實用主義者(比索內特決定出書似乎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據悉,他決定以化名Mark Owen出書,是出於對自身遭遇的不滿,當效力14年的東家以一張機票把他打發回家時,註定他不會再死抱著那些保密協定不放)。

  難怪《不輕鬆的一天》還未出版,就已經遭到五角大樓的嚴厲警告。但面對眾多新聞媒體的關注,各種批評以及消費需求,該書的出版商——企鵝出版集團旗下的達頓出版社,還是將這本336頁的大作原定9月11日的發行日期提前到4日。

  比索內特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採訪時說,他無意影響大選,也沒有政治目的。但這多少有點此地無銀、或者一廂情願:從去年5月份開始,奧巴馬開始利用拉丹之死拉票,而這本書此時問世,很容易讓人們產生一種奧巴馬為了政績而掩飾事實真相的感覺。《時代》周刊認為,既然白宮把拉丹之死放進電影劇本的炒作行為可能遭到批評,那麼比索內特把海豹突擊隊拉進黨派之爭同樣應遭到批評。

  但話說回來,這種披露對於「無知的讀者」來說不僅無害反而有益,就如同盲人摸象,讀者了解越多有關拉丹之死的細節,就越接近事實真相。

  這不禁讓人想起拉丹喪生1周年時出版的《追捕》一書,作者彼得·伯根敘述了本·拉丹居住在阿伯塔巴德的最後6年。甚至披露了本·拉丹生命中的最後一句話——「別開燈」。伯根是研究拉丹的專家,他了解海豹突擊隊做了什麼,但比索內特不僅知道他們做了什麼,還至少知道他們中的一個人在那一刻正在想些什麼……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5: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