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反聞自性」的實修體會和思考

[複製鏈接]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jd713 發表於 2012-1-26 0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2-1-25 10:27 編輯

因為是和眾位師兄交流體會,我這裡就不引經據典了。從現象界來看,一切萬物(萬法)因空而存在,因其空而能包容萬物,物質有生滅而空無生滅,在溫哥華用空盒子裝了一箱的「空」帶到上海,打開盒子,並不是說溫哥華的「空」少了一塊,而上海的「空」多了一塊。而空間決定了時間,時間因空間而存在。那這個道理用在意識上呢?意識的生滅背後的這個「空」在哪裡?道德經講: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我在靜坐中嘗試了一下,要知道思量是無邊的,周邊法界,所以反觀不是觀在自己身上的哪處,而是觀自己意識中周邊法界的有無生滅上;觀每一念的生滅,特別是每一念生滅時的那個「空」;觀這個真空生妙有,由這個真空而起,然後而滅;觀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剛開始的時候會感到還是混混沌沌一片,腦袋重重的,好像塞滿漿糊,這可能和神秀大師所講:「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一致,因為自己的自性蒙塵已久,但是久而久之後每一念的升起會變得慢慢清晰起來,彷彿真能感覺到《百法明門論》中各法的升起,身體會產生一種無以言表的清涼感。我感覺如能繼續堅持下去,可以使蒙塵的大圓鏡慢慢變得無垢,如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觀照,可能就能有所體悟。而這個能生萬法的、本自清凈、無生無滅的真空(非現象界中的)就是自性,就是真如。這可能就是金剛經中所講,心無所住而生其心。


其中表達可能有點不是太清楚,請有實修經驗的師兄指點。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沙發
-ND- 發表於 2012-1-26 03:20 | 只看該作者
我不知道,但這個因該還不是,「空亦是空」,有感覺的東西也還是相對的,感到「清涼感」那也是意,我想也因該是妄,因該放掉。

我沒有你的感覺,我感到「廣」,無邊,但有好像是「亮光」多彩的。但我看到了不能住在這個上,因為,當以前,一開始有這個意的時候,感到好奇,當再去找的時候,就找不到,現在不去理它了,時不時就會出現,的確很舒服。

我也不知道這個是什麼,好玩,等大德開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3
 樓主| zjd713 發表於 2012-1-26 04:20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2-1-25 11:20
我不知道,但這個因該還不是,「空亦是空」,有感覺的東西也還是相對的,感到「清涼感」那也是意,我想也因 ...

多謝師兄指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4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04: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6 04:36 編輯

虛雲和尚在參破話頭的,感覺是虛空粉粹,狂心當下息。得大無礙。沒有時間空間的障礙。活脫脫。永嘉大師描述是: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觀到念起心已經被這個念帶走了,我覺得關鍵是死死咬住這個念的起處,才能破除念的起處。破了這個念前面,才是自性。也就是參破話頭,就是念的頭。

神秀大師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我的理解是守住心,不要讓它跟著念走,時間長了,就能破除這個念的頭。其實這就是永嘉禪法。
楞嚴經描述這個過程是:入流忘所,所入既寂,動靜兩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其實就是破五蘊對自性的束縛,所以凡是落入受想行識的,都要破。
破的過程先破「所」,「能」自然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5
 樓主| zjd713 發表於 2012-1-26 04:35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5 12:25
虛雲和尚在參破話頭的,感覺是虛空粉粹,狂心當下息。得大無礙。沒有時間空間的障礙。活脫脫。永嘉大師描述 ...

師兄說的很對,我也感到這個「起處」十分重要,以前基本上都是在觀「有」,雖然也有所體悟,但是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內心還是混沌一片,狂心不歇,每一念感覺都不清晰,只能見到粗像。現在由「起處」入手,好像慢慢能由粗像轉成細像,我感覺這應該是好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6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04: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6 04:42 編輯

回復 zjd713 5樓 的帖子

我的感覺不應該是混混沌沌,那是玩空,我的感覺是活脫脫,很自在,很清晰。不管如何,咬住起處,就能忘「所」,沒有「所」的動靜兩相,就沒有了「能」,沒有了「能」「所」,也就沒有相對。五蘊都是這樣的。所以感覺修持中盡量咬住念的起處,不要跟著念走。時間長了,會容易感覺到心有沒有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7
 樓主| zjd713 發表於 2012-1-26 05: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2-1-25 13:04 編輯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5 12:41
回復 zjd713 5樓 的帖子

我的感覺不應該是混混沌沌,那是玩空,我的感覺是活脫脫,很自在,很清晰。不管 ...


我說的混沌不是無記狀態而是沒有那種清澈感,修持需要循序漸進,我覺得需要先從粗像轉成細像,念頭的起處剛開始一定是咬不住的,甚至連念頭本身都模糊,只見粗像,這時與其勉強為之,不如置身事外,觀其沉浮,任性游之。就像一缸水如果一直搖晃,那肯定難以清澈,如能無為施之,明生生之理,以一種局外人的態度觀照,久而久之水自然會變得清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8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05: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zjd713 7樓 的帖子

我的意思是指連咬住的念頭都沒有,就是看著這個念的起處,其他不管,一旦發現你的心跟著念頭跑,就回來,除此外不要有別的念,如此才能忘掉念頭,也就是忘「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9
-ND- 發表於 2012-1-26 05: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6樓 的帖子

我說兩點。

1:感覺自在,是有,但清晰與否,不定,我其實只有一次,非常清晰,但再也沒有出現過,那時,非常舒服,難以形容。

2:看了幾遍你的文字,才明白你說得「咬住起處」,但「咬」字有點太形象了,不用那麼費力吧。在我是用「隨」字,隨順起處。我時不時會走念,但好玩的是我還能還回來,如果我一直去追著想,那那天就玩了,一定就是什麼也沒有了,只是身子好像落地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0
 樓主| zjd713 發表於 2012-1-26 05:21 | 只看該作者
向各位師兄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11
-ND- 發表於 2012-1-26 05: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zjd713 10樓 的帖子

別客氣,交流了。

心靜了,意靜了,就會出些現象,以前,我數息,後來我念佛號,都一樣,這個不稀奇。

反正至少我沒當回事,放心上,我只求能「了斷」,不想受後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2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05: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6 05:40 編輯

回復 -ND- 9樓 的帖子

其實這種辦法是默照禪。剛開始走念很正常,發現了就回來,慢慢的就不會了。但我覺得用心去參,力度大,照的力度小。如果是逆向追著念頭,其實就是參話頭了。順著追念頭,心就跑了,隨妄念走,就是顛倒。不管什麼辦法,我覺得只有一念,沒有身體的感覺,否則,你的心就跑了,跑去感覺身體。
自性是有無量光的,能破睡覺魔,所以心不被妄念跑的時候不需睡覺,就像廣欽和尚已經破了睡魔。既然有無量光,自性的透露就應該清清楚楚,自在無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3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05: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ND- 11樓 的帖子

我比較傾向於念佛,到只有一聲佛號清清楚楚,沒有別的時候,再往佛號起處追。其實哪裡有我們這個五蘊之身,不過是一念在輪迴,一念清凈了,也就自在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14
-ND- 發表於 2012-1-26 05: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12樓 的帖子

哦,多謝教導,我真不知道,這個還有個叫法「默照禪」,我只是覺得這個我做的自然。

我發現,我如果隨心了,我就少起念,如果我刻意的想用什麼方法了,比如說有些佛法,就好比,你說的方法,我如果起念,去做,反而感覺不自在,我想可能這個方法比較適合我。看來我還是屬於比較沒有根器的。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5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05: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6 05:59 編輯

回復 -ND- 14樓 的帖子

每個人以前修過什麼法門,只有見性的人才知道,或者自己嘗試,發現那個自己修起來得心應手,就是適合自己的。不過不管什麼法門,如果越修,念越多,心越不清凈,就不對路。默照禪和參話頭的缺點是在生活里不好修,心總被生活里的事帶走,特別參話頭,起大疑情的時候根本無法做事。照念頭起處也有同樣的問題。念佛容易在生活里修,有事沒事一句佛號在心裡,廣欽和尚到了和別人說話時佛號還在心裡,平時生活里佛號念熟了,再加上每天或每星期或每年集中時間念佛,這樣的話臨終時,容易佛號不會斷,還記得阿彌陀佛,容易和阿彌陀法相應。如果修的好的話,甚至夢裡都能夠持佛號的話,到了沒有佛號被念,也沒有能念的心,佛號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號,也可以見性。就是這個原因,歷代不少大德比較推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16
-ND- 發表於 2012-1-26 06: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15樓 的帖子

看到這個話,我歡喜,也知道廣欽老和尚,看到有介紹,他老和尚身前是證的念佛三昧的。

那個可是大修行人,可惜我無緣能覲見,我這個人是緣薄的,但還好我還能在這裡看見各位論佛法,除了個別人,大多我還是很歡喜看的,哪怕是爭論,我也能受益。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7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06: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ND- 16樓 的帖子

廣欽老和尚是年輕的時候就已證了念佛三昧,然後再進深山苦修,所以應該至少是見性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18
-ND- 發表於 2012-1-26 0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17樓 的帖子

哦,你說得這個「廣欽老和尚是年輕的時候就已證了念佛三昧,」這個我也是不知道的,多謝告知。

我對念佛法門是很有信心的,也歡喜受教。

我同時也很喜歡南懷瑾老居士的受教,看了「南禪七日」的視頻,解了我很多疑,很是受益。
因此,現在也找些他老的書在看。

這裡有些師兄是很有修行的,希望以後還能看到他們的辯論和交流,我佛經看的少,所以只有看的資格了。

今天也多謝您的指教。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9
chico 發表於 2012-1-26 06:59 | 只看該作者
和各位同修相比,慚愧得很。從來就沒有坐下來過。
參禪、坐禪的同修,可以參考以下南懷謹先生的「如何修正佛法「。應該會得到些啟發。
網址;http://www.quanxue.cn/ct_nanhuaijin/FoFaIndex.html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20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08: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ND- 18樓 的帖子

阿彌陀佛。大家顛簸在修行路,都是在盲人摸象,應該互相照顧,互相學習。討論也無所謂對錯,誰能夠保證自己就是對,何況對錯都是分別。
我對修行的體會是行門上一門深入,解門上廣讀各類經論。其實即使行門也不妨多了解,因為其背後的道理是一樣的,事理融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7: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