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式英語在美國吃不開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9-5 04: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09-04 09:51:46)    陳晚

昨天我在博客公開了我和孩子的英文書信通訊記錄后,一些國內的讀者不禁大吃一驚。你去美國這麼多年了,怎麼還說good good study and day day up 這樣的中國式英語呢?你這英語也太差勁了吧。

沒出國前,我就知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並不是good good study and day day up。我之所以在信中和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提這個,這是明顯的玩笑話。中國人不挺幽默的嘛,這麼明顯的玩笑,怎麼會看不出來呢?我用中國式英語幽了一默,我的孩子倒是高高興興地買賬了,旁觀者卻拿起了放大鏡。我這人膽兒特小,一旦被網中人用放大鏡監督,我的心就會咚咚咚咚跳個不停。不是激動,是緊張的。

中國式英語在美國沒市場,對此我深有體會。你信嗎,我比任何人都痛恨中國式英語。最明顯的例子是,我在中國能聽懂中國英文老師的英文,但到了美國就不靈了。學問深厚的中國英語老師那麼說,美國文盲卻那麼說。一時間,在美式英語的光照下,中國英文老師一肚子的洋碼子,馬上就黯然失色了。再比如說,中國英語老師不辭辛苦教給我的很多語法,我在美國根本就用不上。而美國人天天嘮叨的大大咧咧的英文,我在中國卻從來沒學過。啥叫文化休克,這就是。

簡單舉個例子,說說中國式英語的複雜和厲害吧。在國內時,我學過「到達什麼什麼地方」的句型。我的幾位英文老師多次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如果你到了小地方,要用arrive at,如果你到了大地方, 要用arrive in. 注意啊,at和in 是不一樣的。等我到了美國之後,想用這個句型表達「我到了美國」的時候,美國人卻面面相覷,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還差點兒把我誤會成火星人。

我胡思亂想了很長時間,也沒搞懂中式英語和美國英語的巨大差距到底來自何方。或許這種說法是書面語?或許這種說法是美國十八世紀的口語常用表達法?反正在今天的美國,這個句型我基本沒聽到過。如果想表達誰誰誰到家了,美國人特別懶,他們根本不會考慮該用arrive in 還是arrive at,只用三個字,回家的感覺便意猶未盡了: I am home(我回來了), Dad is home( 爸爸到家了), Mom is home( 媽媽到家了)。

在中國時,我的英文老師反反覆復告訴我們,home 是副詞,house才是名詞。按照中國式的語法教育,I am home 是錯誤的。而這個錯誤,美國人卻天天嘮叨個沒完。美國人犯了如此大的語法錯誤,我和誰講理去?其實咱就是一凡人,又不是什麼語言大師,咬文嚼字有什麼必要呢。入鄉隨俗,忘了語法,忘了句型,才是硬道理。

在美國飄了這麼多年,我早就從文化休克中恢復過來了,實在不想再遭二茬罪了。您千萬別怪我狂妄,在我出國二十多年後,如果國內哪位好心的英文老師想對我誨人不倦,我是可以不買賬的。為什麼呢?中國式英語在美國根本就吃不開。我已經身在美國了,再退回到中國式英語中去,腦袋沒進水吧?既然我家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沒抱怨我的英文,我就可以自信地肯定,我的英文和美國英語還是基本接軌的。否則,美國老師知道我在擔心什麼嗎?美國稅務官明白我為啥向他討退稅嗎?美國醫生知道我是頭痛還是肚子痛嗎?反正別人說啥都沒用,我家的大學生才是我的美式英文老師。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沙發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2-9-8 08: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冬開梅 於 2012-9-8 08:50 編輯

看見了另一個同樣的帖子。在英語園地。比你的帖子晚一天,居然還被評為精華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