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識個女孩子從小在美國長大(美國出生),但父母從小一直讓她暑期回國,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喜歡中國,還讀過各種古典名著,她很聰明,也很漂亮,成績很好,皮膚白白很有氣質,的而不是一般ABC那種只追求tan,我覺得我是她爸媽會特別proud of her,不是因為她有多中國,而是她很懂得把握什麼是自我。
2)有個新同事,中國南邊那塊兒的,10歲來美國,長得一幅國內的官腔的樣子肥頭大耳油油膩膩,說話也是一幅搖頭晃腦的官腔。第一次碰到我禮貌地問他是否會講中文,他倒好,揚起下巴,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說「 I forgot it all」。我心罵說了句「裝什麼B之間啊」,但還是禮貌地介紹身邊一個同樣10歲國內移民去西班牙,後來又移民美國的同事B給他「I see. XX emigrated to Spain when he was 10 and now he speaks Chinese, Spanish and English, so I though you may be still able to speak some Chinese「。 然後我就不跟他廢話了,和B同事轉身走人。 這個新同事,在美國本土同事哪裡也吃不開,大家都覺得他,怪。
孩子的性格形成,和父母有關,也和社會環境有關。我一直覺得自己在中國長大,有很溫馨的家庭,幸福的童年,一路求學也很順利沒有被應試教育太摧殘,I'm very proud of myself。可能因為lg是美國人的關係,看那篇文章產生了帶入感。但區別是我是留學生,而不是郵購新娘。下定決心以後的小孩,一定要每年送回國一次,一定要能說中文,一定要懂中西古典文化(我在中國長大時可以做到,沒有理由小孩在美國長大做不到),因為這是父母的根。只有懂得,只有親身體會到,才會欣賞,也會因自己能擁有有一半的中國血統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