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公告與書評: 天行健先生的二十四史沉思錄

[複製鏈接]

444

主題

444

帖子

506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5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ls009 發表於 2012-9-6 09: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天我連載完了天行健先生的二十四史沉思錄---實際上這是一本未完的煌煌巨著,大俠還在寫,現在只到鄭莊公克共段克段於鄢。


http://pop.***.com/chan1/messages/22814.html

由於時間關係,我一般不太在歷史版搞連載的,印象里這是第3次--第一是連載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歷史,其次是西夏歷史。

我對本書的通俗一點的評價是--堪稱通史領域,雅俗共賞的好書,堪比斷代領域裡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
所不同的是,明朝那些事是一本才子書,而二十四史沉思錄更偏向學者書--這從其編排細緻的參考引文即可管窺。

亮點如下
1史識有亮點。給大家釐清了三皇五帝世系,夏,商,周三代信史與各種類似被歐saga的文化傳說的界限--神話是民族的幼年史,但不乏戲說成分,天行健先生的論述基礎是從浩瀚的歷代訓詁材料以及現代考古學資料之中脫穎而出。尤其可貴的是他摒棄了江曉原等那套爭議極大的夏,商,周斷代法。

2 運用史料縱橫馳騁。看得出天行健先生頗受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 史》三本通史導論影響。運用史料縱橫馳騁,韋編成冊,有一種嫻熟的貫通感。我舉例,我們現在說王道是個褒義詞,說誰霸道是個貶義詞,實際上這是起源於春秋時代的兩類戰略思想--作者在論及王霸思想之形成與影響力的時候,就從春秋戰國一路縱橫到漢唐,無處不用典,慢慢地剝離出王霸之道在中國歷史上的成長曆程。 再舉一例,春秋為何叫春秋,不叫冬夏,為何我們如今一提及歲月歷史滄桑,都說春秋幾度,不說夏冬幾度呢,作者都給以了分析與答案。

其次可貴的是,如陳寅恪一般,天行健先生重視中國的詩歌傳統里的史料及分析---前面說神話傳說是一個民族的幼年歷史,那麼中國的詩經楚辭等由國家官員採集,編撰的詩歌就有詩史的意義,實際上就是官方對於民眾的口頭歷史教育課本。

最難得的,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說法,作者能夠運用從上古到明清的典籍進行比對,取中庸即邏輯最可靠者--例如對於姜太公的生平,他的寫法和分析頗有陳寅恪借分析柳如是一人而管窺晚明社會全貌的那種手筆。對於那些經典著作,譬如說左傳,他也一一指出其謬誤與不足。

3 史觀有亮點。天行健先生學錢穆等前輩,而不為其所惑。能夠取馬列史觀與民國史家之長--例如,我們知道治中國通史的本質就是治中國的政治史和思想史兩大塊,例如資治通鑒。而治中國的政治史和思想史就繞不過中國特色的封建制度和井田制度。
現代,錢穆和郭沫若兩位對封建制度和井田制度不同表述也是一大爭鳴奇景。

天行健先生把這些前人述略與馬克思的東亞農業生產方式論進行了綜合,也有一些新意。

最與時俱進的,他對現在流行於網路的某些歷史民科的陰謀史論,翻案論在進行了分析,考據之上的批判--這有助於我們掌握嚴肅區別信史與偽史,稗史與野史的方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6: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