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京猛打「領土牌」的背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9-1 19: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09-01

作者  卓南生


東京猛打「領土牌」的背後

——兼論日本輿情走向與中日關係


  今年8月是日本戰敗(日本人稱之為「終戰」)67周年。按照往年的傳統,8月也是日本人談論戰爭與和平話題最多的月份。如果說,戰後最初的二三十年是主張和平與反思的聲音壓倒「一小撮」「大東亞共榮圈肯定論」的右翼勢力的話,從上世紀90年代「非自民黨聯合政權」誕生及名為村山政權、實為自民黨勢力捲土重來之後,日本國內公然為侵略翻案及主張修憲派兵的聲音已逐步成為日本論壇的主流。理由很簡單,原有由自民黨與社會黨針鋒相對、「國論二分」的「保(守)革(新)對峙」格局,已轉換為自民黨與另一個與自民黨毫無差異的保守黨(以今日來說,就是民主黨)共同主宰政壇的「總保守化」時代。也正因為如此,日本與亞洲周邊國家的歷史觀摩擦也在加劇。也許最能體現這些摩擦的,就是六年六拜靖國神社的小泉純一郎當政時期(2001-2006)。

  與小泉時代相比較,民主黨野田佳彥政權與周邊兩個大國中國和韓國這回衝突的重點,不在靖國神社等歷史觀摩擦,而是集中於領土糾紛的問題上。

  先談談中日兩國8月間在釣魚島(日本稱之為「尖閣諸島」)問題上的矛盾與衝突。

  是誰在綁架中日關係?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最近一系列事件是2010年撞船風波的延續與發展。特別是結合今年4月石原慎太郎選擇在華盛頓提倡「購島論」到日相野田在7月7日表示有意將之「國有化」的動向來看,日本的目的和上回一樣,無非是要向國內外宣示其主權及對諸島「有效的控制」;所不同的是,這回的宣傳力度要比上回來得更為猛烈和有計劃性。

  針對石原的「購島論」,較早時有部分論者將之限定為「一小撮右翼」的孤立言行,併發出別讓一小撮右翼綁架中日關係的呼籲,但事實說明,地方政府首腦石原與首相野田與其說是一個在「攻」,一個在「守」,不如說兩者是在一唱一和。石原說,因為國家不出面管,所以東京都只好插手購島。野田則表示:這件事由不得東京都操心,中央政府已有將之「國有化」的打算。足見兩者是你呼我應,堪稱合作無間。

  不僅如此,就連那自我標榜自由派,對石原諸多偏激言行似乎頗有微言的《朝日新聞》,也迫不及待地挺身助陣,在其社論中表示:從長遠來看,國有化對中日兩國都是好的,中國應該認識到這一點。

  日式輿論誘導慣用手法

  了解了日本上述「官(中央)官(地方)」與「官民(媒體)」在領土問題上相互呼應的輿論造勢或輿論誘導,人們對於接下來日本中央政府是否批准石原慎太郎等人登島,或者更早之前響應東京都捐款購島的數目有多少,捐款運動是否成功等話題,大可不必花太多心思去關注與推測。因為,這原本就是日本式調動輿情或輿論誘導慣用的方式與手法。

  就以這次日本當局逮捕香港保釣人士24小時后又立即放人的行為來說,如果就此輕易得出野田態度「軟弱」的結論,並對日本國內的「輿論壓力」信以為真,以為野田將得為此付出極大的政治代價,顯然是對日本政治的錯誤判斷和解讀。

  日方這回為何在逮捕保釣人士后立即放人而不像前年一般鬧得滿城風雨才退讓呢?個中真正原因,也許不是我們局外人所能知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東京當局在考慮對策時,不會忽視上回「虎頭蛇尾」的經驗教訓。換句話說,在還未做好和北京全面衝突的準備工作(包括取得白宮的支持或默許)之前,採取較為穩健的態度,以「國內法」拘留和驅逐保釣人士出境,仍然不失為東京的一項應對佳策。畢竟,通過「國內法」「拘留」與「驅逐」的措施,日本已再次達到了其宣示主權的目的。何況這種表面「不夠強硬」的姿態必然地會帶來日本國內某些輿論的「強烈不滿」,而為當局進一步制定相關法律和加強防衛措施,做好輿論的準備。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小撮右翼綁架中日關係」論固然不可取,所謂民間「輿論」比官方還要強硬,或者「民間反中或厭中感情高漲」論,乃至「官方左右為難」論等,其實都是日方放出的煙幕或者是輿論誘導的結果。說得透徹一些,野田與其說是迫於在野黨或「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採取日益強硬的政策與措施,不如說東京是按照著原定的劇本,有條理地出牌。

  「最佳對策是不讓問題凸顯」

  當然,對於野田首相在領土問題上採取如此急進的態度,日本的統治精英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前防衛大學校長,也是自民黨福田康夫政權最得力智囊的五百旗頭真不久前便表示:在戰後,要改變領土的版圖比戰前更為困難。這對於實際有效支配的一方是絕對有利的,因此,最好的對策就是不要讓問題凸顯出來。

  針對釣魚島問題,他還指出:「尖閣諸島的登島事件並非中國當局主導,當局充其量只是默許罷了。」他認為:「日本是實效支配著(尖閣諸島)的一方,讓它維持著平靜的狀態發展是符合(日本的)國益的。」

  但與此同時,這名以「鴿派」姿態出現、學者出身的前防衛大學校長也強調日本得做好防禦中國出手的準備。他認為,日本具有不可忽視的防衛力量,只要略為加工,就足以促使對方在出手前不得不再三思考。何況,日本還有美國盟友的大力支持。

  從這名具有深謀遠慮的保守智囊的上述陳述中,不難得出如下的結論:

  一、「實效支配(紛爭)領土」的一方位處絕對優勢,最佳對策就是讓它維持平靜的狀態發展,以便坐享佔領「時效」成立的甜果。

  二、加強軍備的力量,以防中國的抗衡或奪島。

  三、深化美日軍事同盟的關係,從而獲取白宮強有力的支持。

  從這個角度來看,「擱置爭議」雖然不是實際佔有領土者日方願意白紙黑字表示同意的方針,但對此採取模糊的政策,促使問題「不凸顯出來」,不失為「維持(日本佔領)平靜狀態」的一項政策。從1978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東京公開倡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到1996年美日首腦對兩國安保條重新定義前後為止,日方之所以從不否定兩國對「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存有共識,也許正是出自上述謀略的考慮。

  刺探北京底線與應對智慧

  至於日方之公開聲稱中日之間沒有領土紛爭,更是在前年撞船風波前夕,白宮公開表態,聲稱「施政權在東京手中的釣魚島,也在美日共同防衛的涵蓋範圍」以後的事。

  換句話說,在獲得美國表態支持的背景下,日本某些鷹派人士試圖擺脫原有保守漸進的策略,而採取冒進的政策。特別是對於隨時都面臨被迫下野的野田政權來說,此舉不僅可以轉移國民對其消費稅等政策不滿的視線和撈取政治資本,還可藉此掩蓋和修補鳩山時期和美國在普天間基地問題上的裂痕,並趁此良機強化美日軍事同盟關係。不僅如此,日本與鄰國矛盾與衝突的加劇,對於急於行使「集團防衛權」和提倡「集團防衛權合乎憲法論」的野田政府來說,還有助於官方做好說服國民的輿論準備工作。

  一名在小泉時代積極主張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鷹派智囊就公然倡議野田政府強化對釣魚島領有權的主張,并行使集團的防衛權。

  他認為,對於日本來說,美國推行回歸亞洲戰略是一個不可錯失的良機。

  在一篇題為「中國已不可能有反日遊行」的時評中,這位外交官出身的保守派戰略家結合薄熙來事件對中國的衝擊與中國國內堆積如山的難題,指出以維穩為重的北京政府不可能容許有大規模「反日」遊行的出現。

  他寫道:「2005年小泉純一郎首相要參拜靖國神社時,我曾向他進言:反日遊行不會發生,你大可以不必擔憂地去參拜。」

  針對這回的領土紛爭,他的判斷是:「今後,反日遊行或者其結果對日本企業的安全的問題,可以不必存有顧慮。」

  這名此刻主張力挺野田民主黨政權的智囊在官方的決策過程中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我們不得而知,但類似的觀點在日本媒體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其基本共同思路有三:

  一、美國回歸亞洲是日本千載難逢的機會。

  二、日本可藉此整軍,進一步弱化戰後憲法的束縛。

  三、主張大打「北京怕亂牌」。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最近東海領土紛爭與矛盾的加劇,既與日本某些政治家為撈取政治資本有關,也與美國回歸亞洲的戰略及其表態支持日本不無關係。

  與此同時,還與東京對北京政局(特別是十八大之前)的判斷有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試探或刺探北京在領土問題上所能容忍的底線及其危機管理的能力與智慧,也是東京近來頻頻出重手的原因所在。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