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過度質疑周克華未被斃折射出民眾對權力不信任

[複製鏈接]

320

主題

426

帖子

716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壑 發表於 2012-8-21 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有網友發帖質疑周克華未死,8月19日上午,重慶網警通過微博回應:重慶市沙坪壩公安分局正在組織民警,深入排查、搜查周克華曾經的藏身之地,請市民理解予以支持。對於網上質疑周克華未被擊斃的信息純屬誤解與造謠,悍匪周克華已被擊斃毫無疑問(8月19日華龍網)。
《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盧新寧曾直言,「我很擔心,『懷疑』會不會成為我們時代否定一切、解構一切的『粉碎機』?」誠然,這是一個懷疑無處不在的時代,「我疑故我在」。如果說當初人們關注周克華之死,屬於高度懷疑,那麼當警方已經闢謠仍有人固執地堅信周克華未必擊斃,則有過度懷疑之嫌。
懷疑不是壞事,每個公民都有懷疑的權利,每個人都曾經或正在懷疑,將來還會懷疑。懷疑是因為關心,懷疑是因為有疑,懷疑是因為疑問沒有及時解答。「周克華未被擊斃」的說法,在網路上流行好幾天了,特別是微博上一些大V的加入,不僅「炒」熱了這個話題,也使「周克華未被擊斃」的說法彷彿有了較高的可信度。此後,「被擊斃的是一名便衣警察」的說法,更是被傳得有鼻子有眼,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質疑的隊伍中。按照常理,警方在此事中不能也不敢造假,因為造假成本太高,還因為這是全國關注、輿論緊盯的公共事件,一旦造假太容易被指斥出來。
那麼,為何有人偏偏相信「周克華未被擊斃」?一方面是相關細節曖昧不清,比如擊斃周克華的兩名警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穿的警服,與此後穿的警服上的警號不一致,警察接受採訪時說不清具體擊中了周克華身體的哪些部位,警方沒有公布周克華被擊斃的正面照;周克華被擊斃時穿著乾淨,不像惶惶不可終日的逃犯,周克華的打扮像是便衣警察的裝扮等等。另一方面則是警方回應不夠及時、釋疑不夠有力。從14日晨周克華被擊斃到19日上午微博闢謠,已經過去5天多時間了,動作有些遲緩,而且只是簡單地一辟了之,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坐實。
從更深層次看,周克華被擊斃之所以成為坊間的過度質疑,折射出民眾有強大的焦慮、不安全感和對權力的不信任感。中青報的一項調查顯示,71.8%的受訪者確認身邊普遍存在習慣性質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習慣性質疑症」。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變得多疑,疑神疑鬼,疑人疑己,疑權力也疑權利,在所有的質疑中,對權力尤其不相信。有官員騎自行車送女兒上學,認為這是作秀;清華畢業生焦三牛紮根西部被提拔,認為有貓膩;有市民申請到了北京「77元廉租房」,認為權力在造假,是演戲給人看;連周其鳳為其母祝壽,也被質疑為惺惺作態、嘩眾取寵……
對權力就質疑,在紛繁蕪雜的質疑之中,難免出現過度質疑,這需要理解。但無論官員公布的是不是真相,都要懷疑;無論政府推出的是不是善政,都要懷疑,這種懷疑固然說明了一些人對相關官員的成見,但也說明曾經有不少官員太愛作秀、太喜歡說假話、太善於演戲,以致今天你說了實話,人們還是不相信,這就是說假話的代價。要修復公眾對權力的信任,不能單純依賴於公眾的改變,更需要權力的自我修復,比如絕不可再造假,不可再愚弄民眾。
有人說,信任就如同1歲小孩的感覺,當你將他扔向天空的時候,他會笑,因為他知道你會接住他,這就是信任!公民與權力的關係,當然不是嬰兒與扔他的人之間的關係,但權力要贏得信任,就應該尊重民意,善待民意。面對質疑,哪怕是過度懷疑,也要有耐心回應,並且第一時間準確回應。當然,再也不做傷害公義和民眾的事情,否則信任就會透支,再想修復就很難很難了。而對於公民而言,要保持質疑的精神,要盯緊權力,權力與權利建立穩固而互相信任的關係,社會才能更好地前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