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霧看中共十八大 鏡觀美國2012大選

[複製鏈接]

32

主題

63

帖子

8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uqianyu 發表於 2012-8-22 0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中共十八大和美國大選是40多年來中美權力更迭時間表首次重合。這一巧合讓西方輿論多了些期待與幻想。在過去的半年時間,中共薄案、谷案和陳案等博得的西方關注度壓過同一時間上演的美初選「耗時戰」。期間,西方針對中國社會及政治的「各種猜測」是最為集中的一次。但總體而言,西方看十八大,純粹是霧裡看花,多躁動、少理性;而反觀自身選舉,西方則多炫耀、少反思。
    美國大選前,只要你有錢或有勢或有勇氣,都可以宣布參選。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被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嘲諷為「瘋子」或「IQ過低」的人參選。美國准候選人們有時還會為自己是否參選賣關子。比如,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另外,美國大選候選人有一套常見的競選策略。羅姆尼為了自己參加2012年大選,專門在奧巴馬入主白宮第2年出版《無需道歉》(NO APOLOGY),提前為自己參選預熱。同樣,此前退出大選的金里奇也出書抨擊奧巴馬並宣揚自己的經濟理念。他們出書完全是為了讓美國選民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執政理念。
     就中國而言,西方媒體最為關注薄熙來通過「唱紅打黑」攻選十八大常委。不過,西方片面地將「唱紅打黑」看成了這位中共元老之子的「競選策略」。殊不知,薄熙來在重慶經濟方面的建樹也是不予否認的。但無論薄案何時解決,西方媒體看待十八大終歸少不了薄案元素。誇大其詞,施加壓力,對外界輿論產生「迷惑」作用。

網際網路角色不同
      網路和電視在美國選舉往往扮演「遊戲規則改變者」的角色,無論是競選人募款還是宣傳未來執政理念;而且,美電視和網路還會播出參選人辯論並舉行各種民調。但是中共則對網路和電視節目進行嚴格審查,政治和生活彼此分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面臨競選對手的各種攻擊,美國競選政客或許希望能有「控制網路輿論,刪除政治敏感信息」的能力。
而且,美國大選是富人的遊戲,羅姆尼作為億萬富翁,同樣受到諸如美國賭王阿德爾森等不少億萬富翁的支持。從5月至7月,羅姆尼競選募款數額遠超奧巴馬。這一點也讓奧巴馬最近加大的募款力度。在選情嚴峻時,競選人難免訴諸各種言語攻擊,甚至不擇手段,比如抹黑對方、挖掘對方過往不光彩歷史等。
   
西方需漸進式修正
    建國63年來,中共面臨過多番挑戰,比如大躍進、文革和「六四事件」,以及蘇聯解體和亞洲及全球金融危機等。但中共最終都挺了過來,並在其中一些事件中找到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面臨國際及周邊環境的多變與複雜性,中共究竟如何出招更受到西方關注。例如,2010年以來,釣魚島和南海爭端愈趨激烈。隨著美國借亞太盟友及夥伴入亞圍堵姿態,西方媒體尤其關注中共軍方強硬聲音及軍方人事調整,以及年輕一代軍官對中共外交政策的影響。
    西方同時關注,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城市中產階級正要求加大政治生活的參與度以及獲得更多權利。
    西方不斷製造、渲染中國社會及政治動蕩的各種端倪。烏坎、什邡和啟東等群體性事件並沒有滿足它們的胃口。而薄案和谷案以及陳案則成為他們藉機窺視中共內部操作、議論中國司法、以及攻擊中共人權的時機。當然,窺視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猜測」,比如「中共十八大將推遲舉行」、「中國崩潰論」以及中共內部激烈權斗等。

    西方「霧裡看花」式的看法和中共體制有關。具體而言,中共政治體制不是完全封閉的。希望西方能夠從中自我修正地看待中國,同時能夠在自己面前豎起一面鏡子,反觀和反省歧視性對華視角。只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社會及政治,西方就永遠不會了解真實中國政治生態,意識形態歧視仍然會伴隨左右。戴有色眼鏡時間長了,西方不成色盲,也成近視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