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論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因由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7-25 21: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教在印度消失大致可分為兩大因素,其一是歷史的衝擊,其二是印度教代替了佛
教。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去探討:-

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很多佛教學者把責任推給「金剛乘」(密教),認為佛教滲入
印度教、佛教滲入諸天、佛教滲入濕婆神(希瓦),佛教嬗變成金剛乘才會滅亡。這
種說法,
是忽視歷史的,是偏頗的。歷史學者都知道,佛教在印度的滅亡,是亡於穆斯林
(回教)的入侵。
讓我們來看看歷史的記載:
阿拉伯於七二七年,在信德地區立下根基,佛教在那裡受到迫害。
公元十世紀,阿富汗回教入侵印度,屠殺寺院的常住僧人,又竭力的把所有寺院夷
為平地,所有僧侶教徒全被驅趕,寺內的財物,掠奪一空。
哥奇林的蘇丹王,征服印度「旁遮普」,在印度西北部建立穆斯林(回教)王朝,
佛教在該地土崩瓦解,蕩然無存。
十二世紀,阿富汗王對北印度入侵,影響佛教深遠,攻佔「塔拉因」、攻佔「波羅
奈國」、攻佔「比哈爾」、攻佔「西孟加拉國」。
古爾的艾伯克,搗毀「超戒寺」佛教中心,丹塔普利寺、那爛陀寺等等,連石塊也
拋入?河中。僧侶被殺的被殺、大屠殺之後,倖存的僧侶及班智達,亡命去了尼泊爾、
西藏、緬甸、柬埔寨。
十四世紀,穆斯林王朝,在「克什米爾」建立,該地佛教完全被并吞。
穆斯林(回教)征服北印度,佛教失去當局政權的支持,於是北印度,全盤迴教化,
回教粗野的將佛教文物全部摧毀。

南印度(德干高原),那裡信佛者少,信印度教者多,但,十四世紀,穆斯林攻系該
地區,不但佛教全毀了,連印度教也寂落了。南印度到了十六世紀,才算全軍覆沒。

大家可以看到的歷史,穆斯林的回教國家及軍隊,攻佔北印度、南印度、克什米爾、
旁遮普等等地區。回教大軍所至,佛教的寺院全部被毀滅,一點痕迹也不留,就連
石塊也拋入河流之中。如今我們看到的佛教那爛陀寺(大學),已全部化為廢墟、遍
地荒草。
佛教在印度(天竺)滅亡之後,卻流傳至西藏、蒙古、中國、東南亞、東北亞、韓國、
台灣、日本及小部分流傳到世界各地。

其二,從佛法的途徑去追溯,,公元4世紀以後,由於佛教和耆那教的發展,婆羅門
教開始衰弱。公元8、9世紀,婆羅門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結合印度
民間的信仰,經商羯羅改革,逐漸發展成為印度教
  從梵書到奧義書,也是印度教「梵我合一」思想逐步形成的過程。其實在「吠
陀」文獻群里的「三希塔」所強調的信仰理念『印度教徒相信自身的行為存在一種
必然性的力量,讓自身陷入輪迴之中,直到尋求到解脫之路為止。這種牽引自身的
力量就是業法(karma)這點是與佛教相同之處 在印度教以及佛教里所強調的業
和輪迴等想法,雖然這對其所下的定義不同,但都同樣不能認識到上帝的主權。梵
我一如」,所強調的是「我就是一切」,也就是我與一切之間並無分別。事實上
「梵我一如」的思想一直是帶著神秘色彩。這就是佛教最終所解的「空性與覺性不
二」它是完全超越了原始佛理的「無我」


我們再從佛法的角度與印度教的「梵我一如」比較一下。
佛陀涅盤后最初的幾個世紀,其弟子的三次結集,律藏與論藏可以說是蓋棺論定,
沒有多大改變,而經藏都是圍繞著四阿含中的四諦,八正道,三法印,苦,空,無
我,的原始佛理乃至後期的法華經也只是與原始佛理分別於世間與出世間的理論,
佛陀所明示的三世諸佛也局限於時空之中,解決不了印度人一直以來傳統地對於神
明的渴望,直至「大般涅盤經」的出現,「會三歸一」,顯示了佛性的重要,恆古
即然,但人們大部分卻無緣得識,在楞嚴經中佛陀一再開示這佛性與阿難,無奈阿
難無緣領悟,甚至誤作為「自然」而被佛陀即時改正。

常人雖也重視心性的問題,且廣加研究, 對它仍然茫然無知,或落妄見,或入邊見。
乃因彼等未能正視心性之本身, 只知發展為各種哲學觀念及學說, 深奧難解,
使一般人錯失了認識自性的機緣, 以致輪迴流轉於六道三界,受盡諸苦。
由此可知,不覺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謬誤。 縱然聲聞緣覺試由無我的道理深
入, 卻無法了解自性之本來面目。 其他行者亦各執一論, 自作纏縛,無緣得見凈
光。 聲聞緣覺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別見所障, 中觀派則蔽於真俗二諦的執
著, 事乘與瑜伽乘因執著本尊外相而受縛, 大瑜伽(方便父續)及隨瑜伽(般若
母續)則因分別空性與覺性為二而生惑, 從不二的究竟義觀之, 他們因分別空覺
為二而步入歧途, 唯有先識破空性與覺性不二,方能證入佛性無礙。
由自性觀之,不論凡俗,娑婆與涅盤本來不二, 凡夫不斷造作貪鎮諸毒, 故至今
仍然流轉於娑婆世界。 如能發掘『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的因緣, 佛子終
將明白, 所有佛法都在這無上自性解脫中得以圓滿。 不論你修持何法,均將融入
大圓滿的究竟境界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 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
存。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盤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
形各式的名稱。 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
有人直稱它為真心
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
有人稱為大手印;
有人稱為唯一本體;;
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
有人只稱它為大覺
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

這個「梵我」就是印度教的主流,但筆者認為它好比一個圓圈的終點,也是起點,兜
兜轉轉,也回到「阿含經」里佛陀所明示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我手寫我心!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沙發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7-26 00: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7-26 00:24 編輯

個人觀點,凡事總有內外因。佛教在中國也經歷了三武一宗以及文革的法難,但佛法沒有在中國滅亡。
釋迦牟尼說過,佛教滅於內訌。「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
依我看,目前很多非佛說的做法加上考古辦法否定佛法就是一個危險的做法,其結果必然是對佛法造成災難性的傷害。它掛著正信佛教的名義,卻是在災難性的破壞佛法。那麼多的有修有證的高僧大德幾千年來都被印證的佛經,卻被幾個談不上有修有證的小丑加上後面的跟屁蟲否定。雖然其內在邏輯是錯誤的,卻好像很科學,雖然實際是不科學,不合理的,簡單邏輯是考古不出一顆鑽石的來源就否定他是鑽石一樣。

不管南傳還是北傳佛教,有哪個真正有修有證的高僧在作否定佛法的事。這個道理很簡單,卻不斷在被踐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7-26 04:08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7-25 11:08
個人觀點,凡事總有內外因。佛教在中國也經歷了三武一宗以及文革的法難,但佛法沒有在中國滅亡。
釋迦牟尼 ...

很多時候一些宗教或者信仰都依賴著統治者的支持而立足的,最明顯的就是猶太教與
諾斯第教被羅馬帝王推翻而建立基督教,他們有一種特點就是新舊的教義卻有大幅度的
差異,但佛教的教義卻是歷經磨難,永久不變的,有改變的不是佛法,而是人心,
所以在論藏里特點提到心與心所的歷程以告誡佛弟子不要歪曲佛法。

中國的三武一宗與文革也明顯是統治者對佛教的踐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主題

16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5382
4
格物便是致知 發表於 2012-8-4 21:49 | 只看該作者
佛教是講究緣分的,佛教與印度的緣分盡了,自然就會消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5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8-5 06:23 | 只看該作者
格物便是致知 發表於 2012-8-4 08:49
佛教是講究緣分的,佛教與印度的緣分盡了,自然就會消失。

佛教的"緣起"離不開我們人的每天生活,這是其它宗教沒有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4891

帖子

4442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42
6
LUG 發表於 2012-8-16 18:36 | 只看該作者
佛教不只是一種光說不念的東西,你真的要理解佛教的智慧不能光是看書,而且還得修。尤其禪宗,是很難修、很深奧的一個法門。如你像阿姜查:阿姜查喜歡半夜到森林的水池旁邊、河流旁邊洗澡。有一回他洗完澡就坐在這個河邊靜坐,當他進入一個很深度的禪 納,但是他仍然眼睛開著,他發現森林裡面很多小動物,他包括他沒聽過,不知道名字的動物出來了。而那些動物平常要是知道有人,它聞得到,它永遠不敢出現 的,但是當你已經進入到這樣一個程度的時候,森林裡面所有的生物彷彿不覺得你存在,覺得你是一棵樹了。誰說印度沒佛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8-17 00:13 | 只看該作者
LUG 發表於 2012-8-16 05:36
佛教不只是一種光說不念的東西,你真的要理解佛教的智慧不能光是看書,而且還得修。尤其禪宗,是很難修、很 ...

佛教人士可以說遍布全世界每一角落,作為原始發源地的印度不能成為國家的宗教,
這是最遺憾的事,當然沒可能消失那麼嚴重,我的標題確實出了問題,多謝仁兄你
提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4: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