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感嘆:大陸太強了,民進黨被迫重研兩岸政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8-15 1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來,兩岸議題開始成為民進黨認真關注的焦點。而從恢復了中國事務部,由經貿學者擔任主任而非過去的政治學者,到放棄對第八次江陳會談的街頭抗爭而改采學理批判,也可看出民進黨開始跳脫過去的情緒與悲情,從更加專業而理性的角度進行監督。

過去以來,民進黨對中國大陸缺乏認識,也不願意認識,完全用自己偏狹的角度看待對岸與解讀兩岸。所以,民進黨立法委員對兩岸關係議題的態度,不是流於民粹與情緒,在「逢中必反」下缺乏專業的質詢,就是根本不去關注,這也讓國民黨好整以暇的大唱獨角戲,既提不出具體的因應之道,也逐漸在兩岸迅速交流中被邊緣化,只能在街頭看著國共之間杯觥交錯。而在「反共又反中」的心態下,對大陸民眾與社會缺乏關注,甚至流於一種輕蔑與敵視,也造成大陸民眾也對民進黨缺乏好感。

如今民進黨的改變,當然還是迫於選舉的考量,但這是務實的做法。我們與其嘲弄民進黨的「昨非今是」與「前後不一」,倒不如正面看待其能在短期之內迅速改變,這恐怕也是國共兩黨最缺乏的。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台灣逐漸擺脫情緒,而能共同理性面對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的轉折點,我們也應予以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民進黨開始認真而專業地關注兩岸關係,要從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時,卻是國共兩黨必須警覺的。

首先,民進黨過去在兩岸關係中「自廢武功」與「放棄戰場」,對國共來說反而是壓力最小的,但事實上近年來民進黨籍的政治人物與學者專家密集前往大陸訪問,甚至建立多層次的聯繫管道,早已不是過去的中國問題門外漢,如今要從對兩岸議題的「消極不作為」轉為「積極作為」,並無技術上的問題。而國民黨將會發現,從睡夢中蘇醒的民進黨,將會在兩岸議題上凸顯更多的矛盾,提出更細節、更專業、更尖銳的批判。而民進黨也會從過去的「反共又反中」,轉變為「反共但不反中」,試圖塑造國民黨「不反共」的形象。

不過,民進黨的做法或許可以吸引更多的中間與年輕選民,但要在2016年重獲政權,卻仍然困難。在當前中共仍全面封鎖與民進黨交流的情況下,許多在北部都會區的中間選民依舊擔心,若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所可能帶來的風險。這些民眾不一定希望國民黨能「多給他什麼」,事實上迄今兩岸的緊密互動對多數民眾來說仍是「無感」,但卻怕「失去什麼」,也就是兩岸目前的穩定。

而民進黨如果只會批評,固然可以搶攻到一些版面,但提不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將成為永遠的反對黨。未來,兩岸可能成為一種長期僵化的情況。民進黨的存在,並掌握有可能威脅國民黨繼續執政的選票,就成為國民黨抗拒中共要求政治談判的擋箭牌,也成為向北京繼續索取經濟讓利的理由。

民進黨在顧及傳統支持者而無法廢除台獨黨綱的情況下,無法打開與對岸的僵局,使得選民繼續存有疑慮,而難以邁向執政。而北京對國民黨雖不滿意,甚至對其仍不更改民進黨時「去中國化」的教育而不滿,但在仍無法與民進黨接觸的情況下,也只能繼續含怨支持。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6: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