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矮個父母如何生養高個寶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8-10 0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白露為霜 於 2012-8-9 11:53 編輯

摘要:父母高,兒女的身材往往也較高;父母矮,兒女的個頭也大多較矮。科學家將此現象歸結於遺傳。不過,遺傳因素的影響力最多只佔60%,另外40%則由後天因素所決定。

  只要養育方法科學,矮夫妻也能養出高兒女。

  挑選誕生時間

  科學家發現,人的身高與出生季節有關,春天出生的嬰兒長大成人後比其他季節出生者個頭高一些,如4月份出生比10月份出生者平均高出7。62厘米。這與嬰兒出生后所受到的日照長短有關。陽光可刺激腦內的松果體,產生更多的褪黑激素,激發人體的生長發育。矮夫妻不妨選擇六、七月份受孕。

  強化斷奶期

  餵養孩子剛剛斷奶,對新的食物很不適應,因而進食少,致使營養物質攝取大幅度減少。專家奉獻的「錦囊」:半歲起添加輔食,到10個月左右完全取代母乳,使孩子的口味與消化功能順利過渡到斷奶期。

  同時,每天安排四餐,早餐吃牛奶、麵條、雞蛋,中餐米飯、瘦肉或禽、魚為宜,晚飯食米飯、肉湯、蔬菜為佳,晚上10點左右再吃點麵條,兩餐中間給點蘋果、香蕉、桔子等水果為零食,避免斷奶期帶給孩子發育上的消極影響。

  抓住快速長高期

  一生之中長高的關鍵是青春早期。就我國而言,男孩子為13-15歲,女孩子為11-13歲。運動醫學專家建議:幼兒期應增強平衡性、敏捷性、柔韌性和靈活性的調節力,如過獨木橋、舞蹈,結合遊戲所進行的跑、跳。少兒期應以室外活動為主,如打球、跑步、體操、日光浴等。青春期應以彈跳運動為主,如跳躍摸高、跳繩、引體向上等。

  睡足睡好

  入睡后1小時是人體內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讓孩子睡足睡好,每天不得少於9~11小時。養成每天午睡1小時的習慣,也是有效的一招。此外,不妨讓孩子在睡前喝1杯牛奶。牛奶可提供豐富的鈣質與維生素D,可與體內的生長激素相「呼應」,使其長骨發育既快又強健。

  韓國孩子長高7個秘訣

  據最新統計的世界各國17歲青年身高列表中,韓國、日本和中國男子的平均身高分別是173。3厘米、170。7厘米和169。7厘米;女子分別為161厘米、158。8厘米和158。6厘米。也就是說,韓國男女青年的平均身高已經超過了日本和中國。

  韓國政府非常重視兒童的體質發育,早在10年前,就提出要「讓每個孩子多長高5厘米」。在該國各大醫院的婦產科病房裡,每位新媽媽在寶寶出生后,都會在醫生的指導下,學習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相關知識,比如,孩子哪個年齡段屬於快速生長期,什麼是「生長板」等等。

  另外,新媽媽出院時候都會得到一本手冊,手冊是由韓國營養科、骨科、運動醫學科及兒童心理等學科的專家共同編寫的,旨在指導孩子成長得更健康,其中以下內容與「長個」很有關係:

  10點前入睡,夜裡不要餵奶。兒童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旺盛,入睡后1—4小時內達到高峰,因此小孩子最好在晚上10點前上床。由於餵奶會打擾寶寶的睡眠,因此從出生4個月起、最晚到8個月之前,就要停止夜間哺乳。此外,如果寶寶入睡與起床的時間相對固定,形成穩定的睡眠周期,生長激素的分泌時間還會延長。

  從小養成正確姿勢。如果兒童坐立行走的姿勢不正確,將會給生長板帶來不良影響,造成骨骼生長異常。生長板(編者註:醫學上稱之為骨骺)主要存在於兒童骨骼的末端,是兒童長高的基礎。在生長期內,生長板呈「開放」狀態,而隨著生長板先後閉合,孩子的生長過程就逐漸終止。為了避免不當的姿勢影響到生長板的發育,媽媽要隨時留心觀察孩子的姿勢,並予以糾正。

  儘可能地坐椅子。蹲在地板上玩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不暢、骨骼向外彎曲,此時應改用雙腿伸直的坐姿。當然,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坐姿還是坐在椅子上,並讓後背靠緊椅子背,這樣的姿勢有利於脊柱保持挺直。

  避免穿過緊的衣服及襪子。對孩子來說,衣服太緊會影響血液循環,特別是緊緊箍住腳踝、穿脫都困難的襪子,會影響整個腿部的血液循環,不利於寶寶長高。

  沒事爬爬小坡。在住家附近找一條20—30米長,坡度為15度左右的坡道,平時帶可帶寶寶多去爬一爬。上坡時,應該讓寶寶全身放鬆慢慢地行進,下來時可以一路小跑下山。經常這樣運動,對刺激生長板非常有效。

  指壓經穴法刺激生長點。刺激骨骼之間的軟骨部分,能夠促進生長發育。因為刺激這些部位,可以使形成骨骼的營養成分的運輸更加活躍,進而促進骨骼生長。

  每天笑每天長。孩子精神狀態不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也不同。愉快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要比不高興時多出10%左右。因此媽媽應該通過各種方式盡量讓孩子感到身心愉快。

  新加坡:一周3堂體育課

  在新加坡生活過的人都會很明顯地感覺到,這裡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非常重視運動。

  在新加坡的學校里,體育課是雷打不動的,從不會因學習緊張而取消體育課。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每天就必須有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風雨無阻。這是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也是為了在0—3歲這個骨骼快速生長期里,增加孩子的有效運動時間,從而促進他們骨骼的生長和發育。

  在中小學里,體育活動很豐富,除了正常的體育課外,學校還組織了各種體育興趣小組,如足球、籃球、排球、跑步等,下午下課後,興趣小組開始活動,學生們運動兩個小時之後再回家。學校里1星期有3節體育課,每節課30分鐘,課上的運動項目有籃球、排球、跳高等。

  日本:孩子每頓早餐都有魚

  據日本文部省統計,1960年到1975間,日本青少年身高增長了2。8厘米(男)和2。5厘米(女),被西方學者譽為「人類體質發展奇迹」。

  身高是反映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最顯而易見的、最敏感的指標。石河利寬教授分析認為,日本人身高增長加速的首要原因是重視營養均衡,這是一場跨越了大半個世紀的膳食結構改革,它包括了重視早餐;從幼兒園到初中全面推廣「課間奶」;向主婦宣傳每人每天攝入的膳食品種不得少於30種等多項細緻入微的內容。

  不久前的一個周末,記者到日本朋友正雄家做客,並在他家住了一天。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他家的早餐。其顯著特點是量少品種多,一個木製的早餐托盤裡擺著:生雞蛋一個、銀鱈魚一小塊、熏圓腿兩片、海蝦兩隻、紫菜兩片、醬菜少許、話梅一隻、湯半小碗、米飯一兩半。小半碗的湯里,也有蝦米、紅腸、粉皮、雞毛菜等五六樣東西。「我從小就是吃這樣的早餐長大的,現在我兒子依然這樣吃。」正雄對記者說。在日本,許多家庭里的早餐都和他家的差不多。

  上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人就有意識讓食物的種類盡量豐富,增加小米、玉米和小麥的攝入。並在早餐中保證銀鱈魚的攝入,銀鱈魚中含有的蛋白質如球蛋白、白蛋白,及各種氨基酸,其比值和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量非常相近。同時,日本學生每天雷打不動要喝一杯「課間奶」。每天早上10點左右,全日本從幼兒園到初三年級的孩子,都會喝到一杯新鮮的牛奶,年齡不同喝得量不同,從200毫升到400毫升不等。

ZT ZT ZT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