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緣政治競爭正在倫敦奧運會上演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8-7 1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多 維      2012-8-6

  中國運動員在倫敦屢遭不公,自行車隊無故被判犯規,游泳小將葉詩文也被無端猜疑。這些不公正待遇的背後,不僅是西方世界對中國運動員的價值觀,乃至整個體育體制的不認同,有觀察人士指出,地緣政治在其中也發揮著很大的影響。

  路透社近日發文,將七國集團和金磚五國在獎牌榜上的表現進行了梳理和對比,凸顯了地緣政治在奧運會中的作用。報道中稱,在過去四屆奧運會中,七國集團相對金磚五國保持著一定的優勢,但這個優勢隨著中國體育的崛起而不斷減弱。獎牌榜的這種變化正是與兩個集團的國家實力的增減相適應。

  關於中國,文中提及,中國是金磚國家近年來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事實上也是整個世界發展的驅動力。中國也已經超過了式微的俄羅斯,成為此次倫敦奧運會上金磚國家中得金牌最多的國家。

  中國體育的領先地位不僅體現在金磚五國之中,全世界範圍內中國也在逐漸領先。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名列第四;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排名第三;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名列第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更是穩居第一。2012年倫敦奧運會,截至倫敦當地時間8月5日24:00,中國以金牌榜上力壓美國排名第一。評論家認為,奧運會已經變成中美兩國的榜首之爭。而且中國體育的優勢在逐漸擴大。

  任何優秀成績的產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據大陸網路媒體報道,新晉世界冠軍孫楊的訓練團隊在過去2年海外訓練的總費用接近千萬元人民幣。中國體育的崛起正是中國政府巨額投資的成果。另有媒體報道指出,中國在2008年獲得的100枚獎牌是用約80億美元的投資堆起來的。

  在不少人看來,中國體育的崛起,挑戰的不僅僅是美國的體育霸權,更包括美國的世界霸權。這無疑引發了美國各界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和質疑。從奧運期間一個最為直觀的跡象就是,美國媒體對中國體育體制的質疑。此種質疑從2004年的劉翔110米欄奪冠一直延續到近日葉詩文的獲勝。

  中國籃球名將姚明日前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表示,可以理解美國人的心理。他認為美國人的大國統治心態決定了他們難以忍受優勢項目被其他國家挑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中國運動員無端質疑的並不只是美國的媒體。葉詩文事件中,不僅僅美國媒體和英國媒體參與其中,澳大利亞的媒體也頻頻猜測葉詩文是否服用禁藥。同時,中國運動員遭受不公待遇的得意者也不只是美國,中國自行車隊最終將金牌輸給了德國隊,葉詩文擊敗的也不僅僅是美國選手,也包括澳大利亞選手。因此,中國所受的不公待遇並不是某些大陸媒體所總結的源於英國的主場優勢。

  有媒體曾指出,英國政府希望通過倫敦奧運會的舉辦喚起民眾的國家榮譽感。而這種榮譽感就包括著國家文化和價值觀的堅持。在西方世界,這種價值觀是共通的。倫敦作為西方世界的另一個中心,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英國;倫敦奧運會也不僅僅是英國歷史和文化的展現。在目前西方世界經濟危機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倫敦奧運會所要激勵的也不僅僅是英國的年輕人,更是整個西方世界的年輕人。

  因此,相關學者指出,為了喚起國家榮譽感,激勵年輕人,西方社會就需要通過體育競技展現自身的優勢地位。中國的崛起是西方社會實現這一目的最大的危險,這才是中國在此次奧運會屢屢遭受不公待遇的根源。

  對此,中國媒體紛紛打抱不平,認為西方媒體是在故意抹黑,犯了「抨擊中國綜合症」。但是中國媒體需要明白的是,西方社會並不會為了抹黑而抹黑;抹黑中國或者抨擊中國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而只是西方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保持自身榮譽感和價值觀的手段。

  地緣政治理論中的多極化和集團之間的相互競爭正在奧運會如火如荼地上演著。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