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放中國製造一條生路

[複製鏈接]

1475

主題

1562

帖子

219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9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上半年的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幾乎看不到一條好消息,而民營中小企業減產停業倒閉跑路的消息卻如潮水般湧來。中國製造的重鎮東莞幾乎所有製造企業都面困境,三分之一以上面臨倒閉。前5個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下降19.2%,虧損額大幅增長105.2%,虧損面達22.8%——這還是對大中型企業非常樂觀的統計。而長三角的浙江,高利貸崩盤信號又現。2011年,浙江全省法院全年收案93067件,較2010年增長了6.7%。今年上半年,隨著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共受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58037件,涉案標的額283.9億元,同比分別上升26.98%和129.61%。企業倒閉潮從珠三角蔓延到長三角,再蔓延到江西、吉林、河南、江蘇等省,又一次的農工返鄉潮已經出現。各種現象表明,中國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產業下滑和走向蕭條的速度十分驚人。

        曾幾何時,2008年以前的中國製造是多麼的風光和輝煌啊。中國企業家和中國的產業工人,以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在短短數年間,打造了一個規模空前的,以精細分工和集群化生產為特徵的中國製造業群體,幾乎每個商品都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配套產業鏈,實現了成百上千個企業集群和產業集群,以高效率的規模化大生產演繹出了一個全新的製造業,在打敗了全世界幾乎所有對手的同時,提供了數億人的就業,改變了千千萬萬農民工的命運,並把他們訓練成現代產業工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製造使傳統製造業發生了革命性變革,把這一具有不竭需求的產業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中國製造的分工與協作,就其規模和水平來講,美國沒有做到過,歐洲沒有做到過,日本也沒有做到過。正是這種高效率的產業集群,才產生了極高的勞動生產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商品價格。說中國製造主要依靠低人工成本是胡說八道,人工不是中國製造的主要優勢,先進生產方式的採用才是主要優勢。這就是只有中國製造而沒印度製造的主要原因,印度年輕的廉價勞動力比中國多多了。如果珍視這個在世界上異軍突起的龐大產業,不斷改善其經營環境,其產業進步和技術升級的步伐將是驚人的,因為它們來自於市場,本身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和創新能力。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非但沒有珍視這個來之不易的產業,把它看做中國工業化的重要基礎和希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推行什麼「騰龍換鳥雙轉移」之類的產業升級,用長官意志和行政手段強行驅趕和「淘汰」它們,試圖用大量財政補貼扶持什麼「新興產業」,搞什麼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把中國製造作為「低端落後」來對待,四面追擊八方圍攻,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郎咸平的產業鏈高低端理論,中國製造賺小頭論,外貿為別人打工論,以及由此演繹而來的血汗工廠論,陷中國製造的企業家於不仁不義之地,在理論界掀起了一波圍剿中國製造的狂瀾。而始之於廣東后成為「國策」的產業升級大躍進,更是把巨大的資源投向了毫無效益可言的「新興產業」,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積累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製造則被迅速邊緣化。從08年到今天,短短三四年時間內,中國製造即從發展的最高峰跌落到了最低谷。產業集群被分化瓦解,勞動力成本非正常提高,信貸體系拒其於門外,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稅負沉重干預日增,地價租金飛速上漲。各種綜合調控因素的集合作用,導致中國製造環境全面惡化,使這一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陷入困境不能自拔。我一再指出,中國製造不是被世界市場的競爭打敗的,而是被我們的經濟管制和產業政策打敗的;它們不是死於戰場,而是死在自己的家門口。這是一場人造的產業災難,我們好高騖遠的經濟政策必須為此負上責任。

       產業升級大躍進不但搞死了中國製造,所謂國家扶持的新興產業實際上也陷入了嚴重危機。太陽能、風能、LED、鐳電池、多晶硅等等產業,在瘋狂的投資和劃分財政蛋糕的過程中迅速過剩,很多企業不是被市場搞死,而是被國家投資和銀行貸款撐死的。如江西賽維的倒下,進口衝擊致中國多晶硅企業8成停產,LED企業大面積死亡,這些典型案例可以找出一大堆。當一個國家拒絕了市場選擇的產業,放棄了業已佔領的世界市場,而去製造用財政支持的產業泡沫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是頭腦發昏了。用最無效率的產業替代最有效率的產業,這就是中國產業升級的真諦。可悲的是,由於政策引導和輿論的誤導,以及專家學者對政策的「理論」詮釋,大部分民眾仍然被這些美麗的外表所矇騙,產業升級成了最時髦的一種民粹,誰反對就是大逆不道。殊不知產業自有產業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產業升級和進步是市場的必然選擇,競爭就是升級的最大動力。企業家們最清楚何時升級和如何升級,他們比任何官員教授都內行。讓企業家們跟著政府政策跑而不是跟著市場跑,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產業一地雞毛,什麼升級也不會有。現在的趨勢已經很清楚,中國製造搞死了,新興產業死得更快更利索,中國產業沒有升級,不發生產業大倒退就是燒了高香了。

        產業危機必然帶來經濟危機,危機的趨勢已經出現。多年的調控排斥市場強調干預,國進民退機制紊亂,積極財政政策和大量產業補貼極大地浪費了國家資源,形成了過度建設和人造泡沫,導致亂髮票子通貨膨脹,其副作用不是短期就可以克服的。各級政府債台高築,擠佔了大量民生資源,如果經濟下行進一步加劇,企業破產大量增加,銀行壞賬勢必上升,一場財政金融綜合危機將不可避免。製造業的凋零將使實體經濟一敗塗地,失業大軍會再次出現,農民工返鄉潮會愈演愈烈,這就是中國面對的經濟現實。可怕的是,我們仍然在大唱調結構產業升級的高調,仍然在強調房地產調控不動搖,仍然在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把「新興產業」作為戰略性發展產業。執迷不悟昏庸如此,中國不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都難了。

        如果說08年中國製造面臨的危機只是短時間表象性的話,那麼目前面臨的危機則是深刻的很難扭轉的。為什麼?因為08年的時候中國製造的生產體系是完整的,各種基本的優勢還在,但現在不同了,中國製造的優勢幾乎已經喪失凈盡。不痛下決心改玄更張,採取果斷措施改善製造業基本環境,中國製造將會快速死亡。國內成千上萬個中小企業已經面臨絕境,就是財力巨大的外企和台資,也在紛紛撤離中國。耐克走了,阿迪走了,富士康準備在印尼投資百億美元創造百萬崗位也打算走了,中國製造真是風聲鶴唳。中國的中小企業只能死不能走,中國已不是投資的沃土,而要變成一個產業荒漠了。別說這是危言聳聽,只要當前的政策不改變,企業的經營環境不改變,中國的產業沒有出路,產業的倒下可要比產業的建立快多了。

        請高抬貴手,放中國製造一條生路,放中國的民生和福祉一條生路。沒有了中國製造就沒有了中國人的就業,沒有了就業就沒有了民生,政府再牛逼都沒用。為中國的產業著想,為中國的發展著想,狠下決心減稅吧,廢除不著邊際的產業升級政策吧,放棄各種只顧面子不顧裡子的調控吧,推進改革遏制國進民退吧。解決中國的問題並不複雜也不困難,斬斷那隻伸向市場無所不能的看得見的手,少管些再少管些,中國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折騰的代價是巨大的,再也不能繼續折騰下去了。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沙發
zhousx18 發表於 2012-7-26 12:00 | 只看該作者
以前聽郎咸平數落溫家寶,我還以為郎咸平嘩眾取寵,其實溫家寶真是治國無方,在他的管理下,國進民退,工業效率下降,開歷史倒車,養肥了壟斷企業,一些靠借高利貸自己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為這個國家的經濟做了那麼大的貢獻,生存條件卻如此艱難,如溫州眼鏡大王,不得不外逃,而那些低效率的國家銀行,把儲戶的錢倒出來最後變成高利貸借給民營企業,45%的年息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3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8-1 23:37 | 只看該作者
寫得好。
產業轉移需要時間和滿滿過渡。可惜的是中國搞什麼事向來是大躍進加上一擁而上。暴發戶作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5: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