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深圳因颱風倒樹11萬棵 遠超香港千餘棵 專家:急功近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7-28 2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7/26  消息來源:中國廣播網


  核心提示:近日颱風韋森特過境深圳香港等地。狂風過後,深圳11.5萬棵樹木在狂風中折斷倒伏,造成深圳近十年來最嚴重的林木毀壞事件。與此同時,同受「韋森特」肆虐的香港,倒樹僅千餘棵。專家稱深圳樹木密集倒伏,急功近利、不尊重植物生長規律的密集種樹行為,是肇因之一。


  



  深圳一位市民冒著危險鑽進倒下的大樹下面去看自己的被壓壞的愛車。南都記者陳文才攝


  「韋森特」令深圳「花容失色」:11.5萬棵樹木在狂風中折斷倒伏,損失慘重。此為深圳近十年來最嚴重的林木毀壞事件。

  為何深圳倒了這麼多樹?縱比,2003年,當時被稱為1979年以來最強颱風的「杜鵑」正面襲擊深圳,倒樹2.6萬棵;橫比,此次同受「韋森特」肆虐的香港,倒樹僅千餘棵。

  專家分析,深圳此次樹木密集倒伏,卻是因為諸多原因的複合影響所致,這其中包括樹種選擇、土壤環境、培育時間等。香港大學植物專家直指,急功近利、不尊重植物生長規律的密集種樹行為,是此次樹木災難引發的肇因之一。

  1宗罪

  大批移植樹木樹齡太短

  深圳市風景園林協會秘書長黃重遠分析,此次11萬餘綠化樹「折腰」,應該與近兩年深圳綠化總量的大量增加有關。「移植或新栽的綠化樹,至少要經過2年時間才能紮根穩固。」黃重遠表示,尤其是深圳為舉辦大運會,大運工程前後樹木栽種量大幅提升。這些剛栽種的樹木並未經過兩年的穩固期,因此很容易倒掉。

  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對此也深表認同。他直指急功近利和暴發戶的心態,拿著大筆錢去內地欠發達省份收購大樹,大樹在當地生長了很多年,移植時先破壞其根系,運輸途中又將原本十多米寬的樹冠切割成3米寬,令大樹元氣大傷。往往樹木因為水土不服、受傷過重、意外倒伏等原因,在移植后很快死亡。

  對於專家的說法,深圳市城管局綠化處的官員也表示認同。去年新植樹木沒有到達「種牢」的地步,樹根根系確實不牢。此外,根據樹木生長特點,一般是先長樹冠再發展根系,一年的時間裡,恰巧是樹冠開始發達而根部不穩的節點,遇上強風吹襲就很容易倒伏。(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但深圳市城管局綠化管理處副處長黃添仁表示,大運期間栽種的樹木倒伏數量並不多,主要是處於風口地區的樹木損毀嚴重。

  2宗罪

  20年三換行道樹樹根未穩

  來自深圳市官方的說法,此次樹木大面積倒伏,其中相當部分是行道樹無法抵擋強風倒伏。深港專家分析說,行道樹的倒伏,與街邊種植環境惡劣有關,樹木需要發育強大的根系才可站穩,但街道邊不能提供足夠的土壤,因此樹木長得越大,受力面越大,倒伏的危險也相應越高。

  仙湖植物園植物與環境研究專家李楠博士分析,深圳行道樹的建設和發展歸結為三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期間,一批以榕樹、羊蹄甲(開出的花朵為「紫荊花」)為代表的本地鄉土樹種得以廣泛種植,但這種樹不僅根系較淺,榕樹龐大有力的「霸道」根系,常常頂翻行道板,擠占機動車道。而羊蹄甲在釋氧量、吸塵性等環保特性上表現遜色。

  於是,在90年代末期,深圳開始大面積種植棕櫚類樹種,希望在城市中營造亞熱帶風光。可是,棕櫚樹綠量少、葉面有限,釋養量小,雖然它美化了環境,卻丟失了作為植物最重要的防噪音、遮陽光等生態改善功能。現階段深圳又流行種植樟樹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

  李楠說,深圳市在種植行道樹時,要提高規劃的前瞻性,盡量避免更換,讓樹木的根系得以充分生長。

  3宗罪

  城建施工太多移植頻繁

  為配合大運會和城市更新,深圳市各區近年來大力拓展城區,這其中就包括修建地鐵和拓寬道路,將原本站立於路邊的行道樹連根拔起,再移植到拓寬、改建后的道路兩側,但在專家眼中,如果移植技術不過關,這些被破壞根系的大樹,往往也是城市的一顆顆定時炸彈。

  詹志勇則從植物學的角度分析說,移動城中生長多年的樹木,也是有講究的。從技術派的觀點來看,移樹一定不能移得太急,一棵大樹的移動,起碼要有一年的準備期,單是根系的切除就應該分為三次,如果一天之內將樹根切斷,樹受打擊太厲害,它們承受不住。

  「切掉大部分后要給它們適應期,然後才能移動,在發達國家這都是必然要做的。」

  詹志勇說,除了樹根切割有講究外,根球及土壤的整體移動也有講究,發達國家要求根球土壤的整體移動面積,應該是樹榦直徑的十倍,但圖快和圖省事,朝夕之間就把樹給移了,根球也是移動越少越好,否則就容易出事。

  4宗罪

  樹種選擇不當容易倒伏

  據深圳市各區城管局公布的信息,11萬多棵折斷倒伏的樹以垂葉榕、黃槐、洋紫荊等樹種為主。黃重遠介紹,垂葉榕沒有主根,很多氣根裸露於地表,而且這些樹冠大枝葉繁,容易倒伏。「洋紫荊也是易倒伏樹種,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包括深南大道等很多路段都是種植洋紫荊,後來大約在1997年後,換種芒果和扁桃樹等抗風性強的樹種。」

  詹志勇表示,樹種選擇不當,是香港和深圳綠化最嚴重的問題,很多時候城市管理者,不知道如何把樹種和地點配合起來。一些種樹點很局限的地方,卻堅持要種很大的樹,此外還有土質和空氣質量,例如有些樹不能容忍空氣惡劣,但路邊偏偏就種了這種樹,結局就是樹木生長不良,遇風就倒。

  疑問

  倒樹重栽基本都能存活?

  「全市28859棵倒伏樹木,60731棵歪斜樹木,將在今日全部予以扶正。」市城管局綠化管理處副處長黃添仁昨日表示,扶正這些受損樹木時,綠化工人還將對樹木進行換土、施肥、修建等撫育措施,確保98%以上的倒伏、歪斜樹木都能夠重新成活。

  一間園林綠化公司員工正在街頭扶正樹木,該公司一名園林技術人員則有不同意見:倒伏的樹木大多不是在原地從小長大,而是從外地購買回來的大樹,這些樹在移植過程中已經傷了根,這次倒伏后,樹根二度受傷。如果將這些樹木立刻栽回到注滿雨水的坑中,估計相當多的樹都會因為樹根被泡爛而死亡。

  樹根塑料膜種植時都未除?

  昨日,有市民致電南都稱,有些施工單位在種樹時偷工減料,甚至將包裹樹根的塑料膜也不拿掉,這樣的樹根部生長很慢,大風一吹更容易倒。

  對此,市城管局綠化處相關工作人員黃工說,日常中一些單位可能為了保證樹木成活,防止樹根周圍的土散開,而將包裹在樹根外面的編織袋一起栽種下去,但這是不允許的,栽種時根部的塑料袋一定要清除,否則影響根系生長。這種情況不能排除,他們發現也是會制止的。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6 )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7-28 21:09 | 只看該作者
治國白痴,害民誤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6
3
mouse2009 發表於 2012-7-29 14:53 | 只看該作者
本人是香港人,長期中港兩地跑。對兩邊都非常了解。香港在市區里,基本沒有什麼綠化,所以可倒之樹本來就極少。深圳方面,市區綠化程度遠高於香港,可倒之樹總量上也遠超香港。如果假設兩地可倒之樹總量相等的情況下,那麼上述比較或許有道理。如果總量不相等,那麼這種比較從一開始就不具備可比性。更不要說,香港已有約20年時間沒有什麼大發展,市區面貌基本沒什麼大改,也就是說樹木都已具備長時間生長的條件。而深圳市區面積遠大於香港,而且過去30年都一直在高速發展,所以樹木生長期不夠,根系生長不夠也是個客觀因素。在考慮到香港樓高路窄,香港的樓經常會造成屏風效應,所以兩地的樹木在具體風吹的時候,所承受的風力,就完全是兩碼事。如果不考慮各種實際情況,硬是簡單地把表面原因和表面結果湊到一塊比較,然後得到一個所謂結論。這個結論也只能是誤導大家,混亂視聽而已。

把那些所謂專家找來評論一番,也不過是利用表面結果,加以所謂分析,來引證自己心中想表達的想法。

簡單地說,不要隨便做這種無聊的簡單比較。要做就認真地做個研究分析,全面收集數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