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魯鄭:中國讓暴雨閃了一下腰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2126

帖子

738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春到人間 發表於 2012-7-26 0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春到人間 於 2012-7-26 01:03 編輯

2012-07-25 14:24 宋魯鄭 四月網

核心提示:這不過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坎,中國每翻過一個坎,就離現代化就更進一步,最多,中國不過是讓這場暴雨閃了一下腰而已,穩住身形的中國將會更加穩健和平衡。


7月20日寫完美國槍擊案的評論,第二天一早就隨團去法國中部高原攬勝。雖然年年都到法國各地踏青,但次次都會有一個同樣的感慨和想起同一個笑話:上帝把世界上最好的一塊地方給了法蘭西,後來又感覺不甚公平,於是就又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法國人。一方面是羨慕大自然對法國的厚賜,另一方面也是對法國人低效率和邏輯上清晰、行動上混亂國民性的挪揄。

以自己在法國生活十多年的經歷,這個國家真正吸引人之處還是它的自然稟賦: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既少乾旱,也罕有水災。下雨頻繁但既短暫又溫和。像美國年年高溫、颶風狂襲的景觀,在法國出現的概率不亞於中了彩票。至於中國,就更不可比。歷史上,人人稱頌的堯、舜、禹時代,據史書記載,也是三年小災,五年大災。舜的父親相傳就死於治水。甚至自然災害往往決定一個王朝的命運。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宵衣旰食,朝干夕惕,以他的年青有為,沒有人認為他應該是亡國之君,但他在位十七年,幾乎年年災變:旱災、蝗災、水災、瘟疫。他繼位第一年就是全國性災荒一直延續至崇禎六年,明亡前更發生近五百年所未見、號稱「亘古奇荒」的旱災,舉國經濟崩潰之下,終難改其亡國之運。不過,多災多難的環境自然也塑造了中國不屈不撓的國民性以及由於對抗頻發災難而形成的高效和集權體制。

所以當得知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暴雨襲擊北京時(房山區幾個小時的暴雨就幾乎下了平時全年的降水),並不意外。這場暴雨更反可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三十年的一次全面檢驗。

不出意外的是中國傳統的高效體制。氣象部門早上8時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一天連發5次預警;暴雨之前,防汛部門就在78個泵站、56個下沉式橋區備勤;針對全市共90座立交橋,已經制定了「一橋一預案」,並有大型抽水泵車做到「車等雨」。交管部門啟動最高級別的雨天上勤方案,全市7000交警全員上路;119消防指揮中心9個小時內,出動警力690次、消防官兵5425人搶險救援;數十條公交線路雨中採取調度運營,1000餘名安全員在重點區域巡查疏導。大家還記得台灣的「八八水災」嗎?明明知道颱風即至,上至最高領導人下至相關部門,或忙著赴宴,或忙著給父親祝壽,或忙著過節,有的高官事後還辯護自己在理髮。更有的高官如此為自己當時的行為辯護:颱風不是還未到嗎?怎知有災?

不出意外的是民眾自發的救援。雖然三十年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屢屢被指責造成社會道德淪喪,民眾缺乏信仰,但每當災難來臨時,卻總會高揚人性的光輝。世界注目的汶川地震是如此,西方不關注的杭州大巴司機吳斌也是如此(高速路行駛中被異物擊中,確保人車安全后,因傷勢過重而犧牲),今天的北京暴雨依然是如此。除了搶險救災中公職人員外,如冒雨清理下水道的環衛工人、殉職的鎮長、公安局長,井蓋被水壓沖開,每個井蓋都有一名環衛工人把守,拿身體作警告標誌;更有無數網友在微博上提出願意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臨時住所,一些私家企業也打開辦公室,為滯留市民提供食宿。一對母女在暴雨中跋涉了1公里后,一位不認識的市民開車將她們送回了家;一個飯館里的小男孩一直站在沒過膝蓋的水裡,告訴路人有個井蓋被頂起來了;廣渠門橋下被淹的車輛拖不出來,一名警察對人群里喊道:「誰來幫忙拉一把」,結果幾十人衝上去。特別是暴雨造成首都機場8萬旅客滯留,在機場運力有限和計程車缺乏之時,望京網上的部分首都市民自發組織了一個車隊,來到首都機場當起了志願者,免費來接被大雨攔截在候機樓里的乘客。其實人的本性就如此,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無私的一面。我們之所以感覺這三十年道德滑坡,應該是和前三十年過於強調無私的一面有關。隨後的市場經濟又把人自私的一面過於放大,如此此消彼長,自然會給人以道德滑坡之感。當然我們的媒體也常常把個案放大,以至於影響到社會的判斷。個案哪個國家沒有?幾個月前,一艘義大利大型渡輪擱淺,船長打破航海業最後一個離船的不成文規定,居然以「更好的搶救為名」率先棄船逃生。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7-26 19:45 | 只看該作者
個人認為,崇禎從政的失敗源於二條,一是上台後立即殺死了魏忠賢,二是重用了下崗的老幹部袁祟煥。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8: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