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暴雨衝出中國現代化的原形 令人震驚

[複製鏈接]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4: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環球時報:大暴雨衝出中國現代化的原形 令人震驚
2012年07月23日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北京特大暴雨到昨晚已致37人死亡,這一數字令人震驚而沉痛。這場北京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暴雨衝出了中國現代化的原形,以及北京作為發展中國家首都的本色。北京和我們這個國家顯然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
  
這場暴雨無疑首先是一場天災。位於華北平原北緣、主要依靠季風帶來降水的北京,在氣象上是個極不幸運的城市。它長期乾旱少水,人們盼下雨,盼下大一點的雨,希望密雲水庫不再只有一個水底,永定河能重新恢復涇流。如今大雨終於來了,卻來得這樣猛烈兇狠,房山區幾個小時的暴雨就幾乎下了平時全年的降水,釀成大災難。
  
很難對北京市政府應對這場暴雨的表現做「好」或「不好」的簡單評價。這是一場從未有北京官員見過、北京也無歷史記憶的大暴雨,市政府工作有漏洞想都能想得出來,也的確被輿論指了出來。與此同時,人們看到全體政府相關人員都緊急動員起來投入抗災,三名政府工作人員以身殉職。
  
37條生命的逝去令人悲傷,而他們是在中國抗災能力本應最強大的城市不幸遇難的。這一事實帶來的額外感嘆或許會在中國長留很久,北京這場雨應該給中國人對現代化的認識做一次質的修正。
  
很多人在說北京的下水道太差了,這個理已經明擺在每一次大雨中,而且已是老話題。但北京市的減災軟肋豈止是下水道,它還包括很多其他硬體上的細節,以及人們防災意識的淡薄。上星期六大雨已成定局時,很多人仍開車上街,政府阻止不力,體育場還有足球比賽。北京的各種補習班多如牛毛,但有幾個人受過專門的逃生訓練呢?
  
改善所有這一切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城市安全工作費事費錢,回報又難得一見,不僅政府,全體公眾都必須有興趣和意願把現代化的方向朝著昂貴的安全方向扭。中國必須逐漸下這樣的真決心。
  
不要以為現實無法改變,我們只能用僥倖面對「多少年一遇」的各種災難。事實上中國人對安全的消費需求在快速增加,這從食品安全的高需求可見一斑。中國人對火災、震災、水災等低概率災難的避險意識應不斷受到平日里有組織的激發。
  
中國在變,我們應當對國家減災的進步有信心。這次大暴雨前後,北京市給出的信息非常快和透明,並對民間的一些具體批評積極回應。暴雨當夜被丟棄在街上的汽車第二天有些被貼條罰款,網際網路提出批評后,市政府迅速改正,這樣的回應值得鼓勵。
  
然而還有一些更尖銳的批評也在發出,在考驗市政府的態度。正忙於抗災的官員們大概更願意聽到鼓勵,但代替溢美之詞的,是一撥接一撥的質問和追究。請不要委屈,今天的時代就是這樣,做官員無論有功勞有苦勞都是應該的,挨輿論批評和質疑同樣是應該的,虛心傾聽甚至不能當美德來誇耀。在如今政府工作的紕漏的確一抓一大把時,尤其是這樣。
  
這場大暴雨致使37人遇難,是全北京的悲哀,也是中國現代化的污點。但讓這次災難也成為一個起點吧。深刻的反思是必須的,它應從政府開始,一直向全社會延伸。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沙發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4:44 | 只看該作者
陸媒:暴雨衝出中國現代化原形
新/浪/新聞   2012年07月22日 22:55   中央社即時

(中央社台北23日電)北京這兩天暴雨引發水災,導致37人死亡,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這場暴雨「衝出了中國現代化的原形」,「我們這個國家顯然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

社評說,北京下水道太差,「這個理已經明擺在每一次大雨中」,但北京市的軟肋豈止是下水道,「它還包括很多其他硬體上的細節,以及人們防災意識的淡薄。」

比如當大雨已是定局的時候,很多人仍然開車上街,政府阻止不力;體育場還有足球比賽;北京各種補習班很多,但有幾個人受過專門的逃生訓練

社評指出,改善這一切不是一蹴可成的,城市安全工作費事費錢,政府和全體民眾都必須有興趣和意願「把現代化的方向朝著昂貴的安全方向扭」、「中國必須逐漸下這樣的真決心」。

這篇社評還表示,政府官員要虛心面對批評,「在如今政府工作的紕漏的確一抓一大把時,尤其是這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3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5:22 | 只看該作者
新浪網上,有個網民「北京市民」在呼喊:濤濤、寶寶快回家看看,你家裡進水了。淹死人,淹死好多人了,連警察生命都不保了,勸濤濤和寶寶不要整天在國外救美國,救什麼西歐了,糾集一夥伙高官高喊什麼保證十八大大吉大利了!還是回家裡務實做點正經事情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4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7-24 05:26 | 只看該作者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5:22
新浪網上,有個網民「北京市民」在呼喊:濤濤、寶寶快回家看看,你家裡進水了。淹死人,淹死好多人了,連警 ...

這些城市你就不震驚了???

盤點那些在癱瘓在暴雨中的世界名城(圖示)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3369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5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5:33 | 只看該作者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7-24 05:26
這些城市你就不震驚了???

盤點那些在癱瘓在暴雨中的世界名城(圖示)

我只care自己國家的首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6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03:48 | 只看該作者
地低下的東西平時看不見,不有損形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7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4: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2-7-25 04:34 編輯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03:48
地低下的東西平時看不見,不有損形象。


是啊,這些城市也一樣。柏林也好不了多少。

盤點那些在癱瘓在暴雨中的世界名城(圖示)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76955


柏林同樣經不起暴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8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5:58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03:48
地低下的東西平時看不見,不有損形象。

法國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作者:閉上目看世道  發表日期:2012-7-23 22:12:47 天涯社區 

法國文學家雨果說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這句話值得中國城市深思.

新華社發表評論說,高樓林立、光鮮亮麗的城市地上建設,「繁榮」和「政績」一覽無餘,能引起更多關注。而排水管網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地下隱蔽工程,卻很難讓有關部門用心。雨水本是正常天象,可怕的是城市開發建設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擴張」,阻擋了雨水的去路。在暴雨來臨時,才會讓城市窘態百出,狼狽不堪。如果城市建設管理者不能從教訓中獲得認識,更新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加強城市公共管理和應急機制,就很難真正實現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9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5:59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4:27
是啊,這些城市也一樣。柏林也好不了多少。

盤點那些在癱瘓在暴雨中的世界名城(圖示)

比爛?

比比誰更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10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6:07 | 只看該作者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5:59
比爛?

比比誰更爛???

不是比爛,是要實事求是,這些國家的人均 GDP 都遠遠高於中國,都比中國發達得多。是發達國家,而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1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6:20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6:07
不是比爛,是要實事求是,這些國家的人均 GDP 都遠遠高於中國,都比中國發達得多。是發達國家,而中國還 ...

你不是連篇累牘地找別人的短處比嗎?

不是比爛?那不成是比優點?比成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12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6: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2-7-25 06:25 編輯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6:20
你不是連篇累牘地找別人的短處比嗎?

不是比爛?那不成是比優點?比成就? ...


再說一遍,這些國家都是比中國發達得國家。所以要實事求是。你不會說忠告不是發展中國家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13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14:07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4:27
是啊,這些城市也一樣。柏林也好不了多少。

盤點那些在癱瘓在暴雨中的世界名城(圖示)


如果比爛的話,柏林或許還沒有死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4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6 04:33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6:24
再說一遍,這些國家都是比中國發達得國家。所以要實事求是。你不會說忠告不是發展中國家吧??? ...

你不是連篇累牘地找別人的短處比嗎?

不是比爛?那不成是比優點?比成就?

毛澤東時代,即使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也要跟別國競良競優,為了治理北京雨澇,建成了官廳水庫、十三陵水庫,解決了大問題。

進入改開盛世了,竟然弄些喉舌來專門跟別國競次競劣,專門學別國的短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5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6 04:39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14:07
如果比爛的話,柏林或許還沒有死人。

介紹一篇去年的專家文章:

金郡眉:北京歷史上的城市排水和洪水治理
來源:經略網刊2011.8   vol. 7


2011年6月23日午後,京城突降暴雨,市內多處積水,交通大面積癱瘓,甚至有兩名男子在石景山區蘋果園落入污水井中被雨水沖走罹難,二日後方才尋得遺體。其實北京市內的內澇並非現代所獨有,只不過現代媒體發達,信息影像傳播迅速,使人感覺更為直觀而已。從歷史上觀察,北京的內澇乃至於北京所遭受的洪水災害都是有史以來最為輕微的。主要原因就是建國以後,通過興修一系列水利工程才基本根治了洪水,這是北京建城建都以來的第一次。洪水是決定城市安危的根本性矛盾,而市內的積水內澇則根本不是能和洪水相提並論的災害,至多只是洪水所帶來的危害之一。

北京歷史上的市內積水

。。。。。。

解放前北京的市內積水問題還不是今天這樣的大雨後交通癱瘓,而是整個城市路面鋪裝太少,不論大雨小雨,都會呈現出前文提到的"墨盒子"局面。根據檔案記載(可查《北京檔案史料2007.4》)1904年北京始有石渣路,1915年出現瀝青路。而截止到解放前夕,北京共鋪設道路142萬平方公尺。而截止到1955年,北京鋪裝的道路面積達到554萬平方公尺,其中高級路面達313萬平方公尺

要知道,這些沒有硬化的路面不僅是塵土飛揚,更是垃圾遍地隨處便溺,再加上來往內外的各種牲畜的屎尿,真是臭不可聞。所以從這些數字就可以想見如果市內的路面沒有鋪裝硬化,雨後將是怎麼一種可怕的情景。

由是觀之,造成北京城內的雨後積水的直接原因是路面鋪裝和排水不暢,而北京又處於四季分明的季風氣候之中,汛期降雨極大,一旦排水設施疏於管理就會造成嚴重的內澇。而水患的根本則在於京西的永定河水系和京東的潮白河水系會在汛期發生大的水災。真正想解決積水問題,則要標本兼治,市內的下水道要修好;境內的水利設施更要建好,尤為需要著重治理的就是永定河的泛濫。

北京歷史上的排水系統

現在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元朝覆滅後為了滅其王氣和防衛固守,拆毀了元故宮,並將元大都矩形城池北縮南拓為近於正方的形狀,基本就是今天內二環的格局。而北京城最初的排水系統,也就是在興建元大都時出現的。

《北京城市歷史地理》一書認為,元大都科學規劃"在地下順著地形的坡度,鋪設了排水設施"。而根據侯仁之先生的說法,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考古中在舊鼓樓內大街、西四、阜成門內大街均發現了元代的暗溝和明渠的遺址。"由此推測,大都城沿著主要的南北大街,都應有主要的排水乾渠。乾渠兩旁還應有相與垂直的暗溝。乾渠的排水方向,與大都城內自北而南的地形坡度完全一致。這些明渠暗溝的鋪設,是應與大都的平面設計同時規劃的。"

同樣根據侯仁之先生的研究,明清的排水系統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而來,城內主要的排水通道是大明濠也就是以後的南北溝沿、東長安街御河、西長安街東溝與西溝。外城則有三里河、虎坊橋、龍鬚溝。清朝時內城則在東西城牆內分別開出一條排水溝,西至太平湖,東到至泡子河。

由此可見,元明清時期城內排水主要靠加蓋石板的明溝,而開溝、掏溝則又成為京城一景。

明末清初趙吉士《寄園寄所寄》記道:

"京師二月掏溝,穢氣觸人,南城爛面衚衕尤甚,深廣各二丈,開時不通車馬。"

《燕京雜記》則記道:

"京師二月掏溝,道路不通車馬,臭氣四達,人多佩大黃、蒼朮以避之。"

每逢大比之年,開溝的時間也正好趕上會試,於是也就有了"臭溝開,舉子來"的民諺。

其實類似的情景今天還可以看到,在初春時就要把井蓋打開,將裡面淤積一個冬天的爛泥挖出來,以備汛期來臨,晾曬淤泥那個味道確實中人慾嘔。不過這種下水道並非日常想象的那種只有臉盆粗細的管子,而都是可以讓人走下去挖掘的巨構。而且地溝的位置深淺都登記造冊,以便每年開溝時找准位置,不過萬一找錯位置就會耽誤時間了。不過在沒有勞動保護措施的時代,開溝經常會出現"溝夫"中毒倒斃的情況。尤其是前門外鮮魚口開溝時,因為平時即為水產和屠宰市場,氣味最為濃烈,極易中毒。

然而這種工作第一容易弄虛作假,第二可能用來敲詐勒索,所以工作效率並不高。根據《都市叢談》(1913年《白話中國公報》剪報)的記載,當時的官員在驗看掏溝的效果時,一般讓一溝夫從水溝一端進入,從另一端穿出,以證明溝渠通達可以暢行無阻。作弊者則分置兩人於水溝頭尾,先後應答。官員在地上並不見溝中人之面目,故經常被矇混過關。

至於開溝時的敲詐勒索,其對象一般是道路兩旁的店鋪,因為如果工期冗長,再把爛泥堆在門口必定長期影響生意。故店家只好賄賂街道衙門的皂吏,使其多行方便,儘快完工。不然溝頭消極怠工起來甚至可以拖到夏初。

這樣的清淤工作效果著實可疑,所以遇雨則堵也就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其實這裡涉及到一個現代人思維方式的問題,講起京味兒總覺得舊京風情無限,"依稀廿載憶光宣,猶是開元全盛年"。可真是仔細思量,住在皇宮王府、離宮別苑中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能有多少?而對普通群眾來說,舊時北京城內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哪有什麼生活情趣可言?所以衡量生活品質的時候,還是要以最大數多人的平均水平為依據。

永定河水患的治理

北京歷史上的水患主要來自於兩個方向,即西邊的永定河和東邊的潮白河。而以永定河水患對北京的影響最為嚴重。

之所以永定河對北京有重要的影響,並不只是洪水的原因。而是北京最初的城邑就是以永定河渡口的形式出現的。北京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北京小平原是中原腹地通過華北前往東北和塞外的交通要道。從中原前往東北必定需要渡過永定河,走過北京小平原,然後從北京的東北方向出山口經山海關一帶方能到達東北。

所以北京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作為永定河的渡口發展起來的。北京這個城市從西周時期的琉璃河古城、西漢時期的薊城、隋唐時期的幽州,一直到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兩朝的京師和共和國的首都北京,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這些城市的位置是從西南向東北方向移動,也就是逐漸遠離永定河古渡口的。而潮白河溫榆河則對北京的城市發展沒有這樣重大的影響。

永定河水患開始影響北京始於金代。在此之前永定河流域植被沒有遭到大的破壞,而遼金兩朝大肆砍伐樹木營造宮室、建造戰船使得水土流失極為嚴重。當時的永定河被稱為渾河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事實上,永定河確實也是含沙量僅次於黃河的一條河。根據《略論永定河歷史上的水患及其防治》一文統計,自金代至1949年的834年中,共決口81次,漫溢59次,河道改道9次。清代達到了高峰,在268年中就決口78次,平均每4年就要發生一次洪災。

永定河之所以經常泛濫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降水時空分佈不平衡,汛期降水時間長、降水量大,枯水期降水極少;

——洪水暴漲暴落,泥沙含量大,多年築堤防洪形成地上河,破壞力強;

——河道上陡中緩下平,尾閭不暢。

永定河水患自遼金始,其治理自然也自遼金始。遼金時期,北京城市的位置大約在現在的廣安門一帶,以廣外鴨子橋青年湖為中心。當時城市的最大問題之一是供水水源不足,其來源就是現在西客站旁邊的蓮花池,當時名為西湖,水量很小。這種供水量勉強可以供應城市用水,而根本不足以支撐開漕運,於是金代統治者開金口引永定河水經過中都城北城東注入運河。結果因為永定河水含沙過量導致船隻無法通過。

元初至元三年、元末至正二年分別由郭守敬和丞相脫脫主持開金口以通漕運,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終金元兩代,對於永定河都是利用大於防治,但是卻都已失敗告終。而其對永定河的治理因為缺乏統一和科學的指導方針,也始終停留在不斷築堤上。

至於明朝也始終採用築堤的辦法進行防洪,但是把防洪的目的放在保衛京師的安全上。

清朝康雍乾三代時,對永定河洪水的治理有了新的方法和指導思想,首先是採取了上中下游同時治理的方法,避免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繼而又針對永定河泥沙含量大的特點,採用了潘季訓"束水攻沙"的辯證治水理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清朝的國力在乾隆後期開始下降,再加上貪官污吏借興修水利中飽私囊,不但沒有把永定河水患治理好,反而出現了在268年中就決口78次的最高紀錄。

到了民國時期,1918年北洋政府成立了旨在保護天津租界利益的順直水利委員會,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改名華北水利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為華北地區的水利建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不僅在海河流域和永定河流域興建了很多水利設施,而且還編纂了一部《永定河治本計劃》,準備徹底根治永定河水患。1928年華北水利委員會提出開工建設官廳水庫,既可節制洪水又能蓄水灌溉,計劃在官廳村南筑攔水壩一道,壩高90米,長110米,遇洪水時,最大庫容可達460兆立方米。可惜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北方淪陷,這些宏偉的計劃都付諸東流了。

直到1951年,新中國成立后才真正有能力有條件開始建設官廳水庫,並於1954年完工。在此之後,官廳水庫與下游的位於山峽出口的三家店水庫一起組成了兩道強力的大鎖,牢牢地控制住了肆虐了近千年的永定河洪水。不僅這條河兩岸的居民受益,同時也使北京城第一次有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6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6 04:48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14:07
如果比爛的話,柏林或許還沒有死人。

改開30好幾年了,還躺在毛主席27年的城市建設成就上吃現成飯!

地面上五光十色,地下至少也得應付應付吧?

怎麼弄得一下雨就去北京「看海」?

去年大發了一回!今年又大發了?!

任一屆北京市領導,也不多要求你,就修出個區域性地下排水設施吧,至少做出一點點市政建設的成績,好不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17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6 12:48 | 只看該作者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6 04:48
改開30好幾年了,還躺在毛主席27年的城市建設成就上吃現成飯!

地面上五光十色,地下至少也得應付應付吧 ...

面子工程更能體現政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8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7-26 15:59 | 只看該作者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5:22
新浪網上,有個網民「北京市民」在呼喊:濤濤、寶寶快回家看看,你家裡進水了。淹死人,淹死好多人了,連警 ...

說的實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9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7-26 16:06 | 只看該作者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6 04:48
改開30好幾年了,還躺在毛主席27年的城市建設成就上吃現成飯!

地面上五光十色,地下至少也得應付應付吧 ...

估計建排水系統沒有GDP,故此沒人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20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7 06:51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6 12:48
面子工程更能體現政績。

才能往上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2: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