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被忽略的報告:北京青年報完成中國首例汽車落水逃生試驗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7-28 2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7/24  消息來源:北京青年報

  由《北京青年報》舉辦的"車輛落水逃生試驗"上周在懷柔雁棲景區的巴克公社進行。試驗分三段進行,在車輛落水后,分別驗證了推開車門逃生、砸破側窗逃生和砸碎前風擋逃生。試驗結果顯示,車輛落水后保持鎮定、積極措施自救,是成功逃生的保證。推開車門逃生是最直接、快速的自救方法。

  水下攝影師戴好面鏡就位,高空全景攝像亮起Rec紅燈,車內的GRD相機開始定時自拍;現場控制的同事舉起了右拳,站在遠處的觀眾屏住了呼吸,只有對講機的靜雜訊在沙沙作響。


  中國首例汽車落水逃生試驗


  水下攝影師戴好面鏡就位,高空全景攝像亮起Rec紅燈,車內的GRD相機開始定時自拍;現場控制的同事舉起了右拳,站在遠處的觀眾屏住了呼吸,只有對講機的靜雜訊仍在沙沙作響;15米外定位的25噸吊車轟響了油門,掛在鐵鉤上的四根弔帶瞬間收緊,液壓管柱緩緩伸出,Corona被吊離了地面……

  車裡只有我和潛水教練。

  四個車門緊閉,車窗完全升起;駕駛座位被調到最後,反覆試驗可靠性的安全帶繫緊我。副駕座位下是10升的鋁合金氣瓶,氣瓶開關已經打開,雖沒有三聯表,但聯通氣瓶的呼吸器就在副駕的座位上;手剎手柄旁是黃色的Spare air救生氣瓶,作為我的應急備份提供3分鐘呼吸。潛水教練坐在後排座位,面鏡罩在臉上,咬著呼吸器,腳下踩著12升氣瓶——他是這次水下逃生試驗的基礎保障。

  Corona已經在泳池上方,原本俯視才能看到的A型牌、圍擋逐漸升高。水,悄悄爬了上來。

  ■ Part 1:推門逃生,成功


  Part 1:推門逃生,成功

  車輪漸漸被水面淹沒,但車下沉的速度非常緩慢。教練乾脆摘下了面鏡和呼吸器,和我講笑話。我知道,他怕我緊張,想借聊天分散我的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

  車門鋼板被淹沒1/5時,車裡還沒有水,我開始嘗試推開車門,非常輕鬆就可以打開車門,並沒有傳說中的強大水壓。

  顯然,此時是逃生的最佳時機。

  池水趁開門的一刻擠了進來,我的腳已經浸在水中。如果現在就出去,試驗就太輕鬆了。我決定等水漲高些,再試幾次。

  水淹沒車門鋼板1/2時,我的腳踝完全浸沒在水中。我嘗試推開門,水的壓力顯然增加了,但車門並非不能打開——車門被我推開了大約10厘米的縫。在我猶豫是否還要繼續推門的時候,力量鬆懈了。水將門壓回來,我只好再將門帶上。

  如果想從車裡逃出,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將車門一舉推開。危險,會是最棒的興奮劑。

  水完全淹沒車門鋼板時,我開始第三次嘗試。水的壓力和剛才差不多。我將門推開些,水湧進來更多,壓力似乎稍小了些;我決定這次就出去,再加些力,門被完全推開。鬆開安全帶,我縱身入水。

  1分29秒,推門出逃成功。此時,四個車輪還沒有全部落到深僅1.6米的池底。

  Part 2:敲側窗逃生,成功

  Corona、我和潛水教練第二次被吊到空中。這次,我會嘗試用工具敲碎側窗逃生。工具品種多樣,有幾元錢的剪刀,也有售價百元的救生錘,有木工用的羊角鐵鎚,還有女士的高跟鞋。

  價廉、鋒利的剪刀,如執匕首般反握揮動,將力量集中在鋒利的尖端,當可依賴壓強鑿穿玻璃。被各路媒體、論壇廣泛推薦的高跟鞋也被我帶上車,握住鞋的前掌,如鞭狀甩動以加長力臂,金屬的鞋跟一定可以敲穿玻璃。可以照明、發出閃光信號,也可以割斷安全帶、砸碎車窗的救生錘,是其中最專業的救援工具。此外,我臨時起意,在超市花28元買了一把帶著銹漬的木柄羊角鐵鎚。畢竟,有它做個陪襯也不錯。

  為了避免工具在水中失散,我用膠帶將它們串成串兒,放在呼吸器的旁邊。

  車頭沉重,發動機艙蓋首先沒入水中。腳墊下的排水口沒有打開,車內還有積水。剛才的吊運使車體鈑金多處變形,門縫、踏板、煙灰缸,都有水沖入,車裡的水位升高很快。

  左前門的車窗玻璃已經被淹沒過半,我左手握著應急氣瓶,右手抓起剪刀,反握著向被水浸沒的車窗砸去。

  一下、兩下、三下……車窗紋絲不動;再來,一下、兩下、三下……玻璃仍是原狀。水卻不等人,又漲高了兩寸。

  仰頭,深吸一口氣,換高跟鞋。我握著鞋的前掌,向後引臂,再向前揮動,鞋跟的尖端反覆砸向車窗的中間,玻璃沒有變化。水面距車窗的上沿只有不足一寸了。

  用力欠起身、仰頭接近車頂的空氣,再呼吸一下。該「大腕」逃生錘出場了,勝敗在此一擊。但是,逃生錘的質量較輕,握柄距錘尖很近,力臂較短;無論敲與砸,無論是否引臂,車窗玻璃都紋絲不動。水的阻力保護了玻璃——黏滯了胳膊的揮動速度,也使車窗的受力被分散。

  車窗已經完全被水淹沒,車裡的光線暗了下來,耳邊只有汩汩的水聲。我咬住應急氣瓶的呼吸嘴,眯起雙眼,控制不讓鼻呼吸。現在,逃生的希望全部寄託於被我臨時找來當「龍套」的鐵鎚了。我知道,還有一個備用氣瓶,潛水教練舉著的呼吸器就在我的耳邊,不用慌。

  握住木柄,敲下。玻璃破了一個拳頭大的洞。 能夠感覺到,水還在向車裡涌。用鎚頭將大塊的玻璃向外推出,再用木柄沿著窗框滑動兩周,消除零散的碎碴。右腿蹬地、左手撐門,藉助水的浮力,我從車窗一躍而出。

  從手起錘落到躍出車窗,耗時27秒,逃生成功。

  Part 3:擊碎前擋逃生,失敗

  Corona被第三次吊到空中。車裡,除了我和潛水教練,副駕座位上新增了一位攝像記者——用攝像機記錄這次逃生的全過程。在水下,他將使用副駕座位下的氣瓶。在用完重新充氣的Spare air救生氣瓶后,我將和潛水教練共用氣瓶。

  這次下水,我只帶了羊角鐵鎚。現在,我只信任它。

  車未入水,攝像記者已經戴好了面鏡、咬住了呼吸器,開始使用氣瓶供氧。車外沒有聲音,車內只有他沉重而快速的呼吸聲。顯然,他很緊張。潛水教練要他平緩心情、放慢呼吸的速度。但他的呼吸節奏並沒有任何改善。潛水教練開始和他開玩笑,以消除他的緊張情緒。

  車的重量是三次中最重的。水很快就淹沒了發動機艙蓋。側窗已經被我敲碎,水像狼一樣撲了進來。我和攝像記者的嘴很快就要沒在水面下。

  Corona頭重腳輕——車頭傾斜著扎入水中,車尾仍翹著不願下潛。潛水教練坐在後排座位,肩還在水面上。呼吸器被他按在水下,面鏡斜著耷拉在脖子上,看著攝像記者,和我一起不懷好意地大笑。

  突然,攝像記者的呼吸變得急促,身體掙扎著向上,含混地大喊著:不行了,我嗆水了,我要出去。事前的潛水訓練此時發揮了作用,我將左手伸出車窗,左右擺動一下,再做出上升的手勢。吊車立刻將車吊起,Corona浮出水面。

  檢查后發現,攝像記者過於緊張,呼吸器沒有咬正,水漏入口中,使他更加緊張,最終被嗆了一下。

  第四次入水,車裡只剩了我和教練。備用的氣瓶仍是我獨自使用。事後證明,這樣的安排是正確的。

  水完全淹沒了前風擋。雖然車身朝向西南,但頂篷遮擋了大部分陽光,車裡再次變得昏暗。本來清澈的池水,在車裡呈現出昏黃的顏色。距離不過三米的池壁,已經完全失去蹤影。環境的聲響衰減,耳邊只剩了自己呼出空氣擠壓水的機械聲。唯一的安慰是,潛水教練還在身邊。

  舉起鐵鎚,砸向風擋玻璃中間。一、二……十一、十二,砸了近二十下后,風擋仍然沒有碎裂的跡象。光線昏暗,坐在前排的我很難看清破壞的程度。我的心中隱隱有一絲涼意。

  可能是水下勞動消耗體力的原因,承諾可用三分鐘的應急氣瓶已經消耗殆盡。潛水教練早有準備,將備用呼吸器遞給我,拍拍我的肩,我猜是讓我別急的意思。

  深吸一口氣,將錘瞄準風擋的左上角,再次用力砸下。完全沒有水下勞動的經驗,也沒有面鏡幫助封閉鼻孔,我只能呼吸一下,屏住氣,用力掄錘砸兩下,然後再呼吸。如此循環,砸了十幾下,風擋只被砸了一個小洞。

  眼前是昏黃的池水,一臂之外不見他物;耳邊是沉重的呼吸聲,雖然潛水教練在側,卻不能交流;手裡雖握著鐵鎚,但冰涼的池水環繞著我,無法擺脫;那一刻,心中所想唯「絕望」與「恐懼」。

  教練再次拍了拍我的肩。我推開車門,遊了出去。

  5分18秒。擊碎前擋逃生失敗。夾層玻璃無法擊碎。

  車輛發生碰撞、翻滾、落水后

  車門能否自動解鎖還是未知

  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在對所有車型進行試驗時要求,車輛在碰撞后需保證至少有一個車門能夠打開,以作乘員逃生之用。目前參與測試的76款車型中,只有極少數車輛不能達到這一要求。

  市售眾多車型在產品配置單中標明:具備行車落鎖和碰撞后自動解鎖功能。但C-NCAP沒有將這兩項功能納入考察範圍,目前也無這方面的統計數據。

  由《北京青年報》舉辦的"車輛落水逃生試驗"上周在懷柔雁棲景區的巴克公社進行。試驗分三段進行,在車輛落水后,分別驗證了推開車門逃生、砸破側窗逃生和砸碎前風擋逃生。試驗結果顯示,車輛落水后保持鎮定、積極措施自救,是成功逃生的保證。推開車門逃生是最直接、快速的自救方法。

  受水阻力的影響,高跟鞋、逃生錘並不能擊碎側窗玻璃,貌不驚人的羊角鐵鎚可以輕易擊碎側窗。需要強調的是,前風擋使用夾層玻璃,不能擊碎。如果車輛門窗均為電控開閉,且駕駛者力量孱弱,還是不要落水為上。

  試驗證實,踹破前風擋或側窗、等待水慢慢浸入車輛、在頭上套塑料袋儲存氧氣、從後排座位或天窗逃生等方法,誤人性命。



  前擋玻璃不碎的秘密

  普通玻璃是以二氧化硅、灰石碳酸鈉為原料的非晶形過冷液體二氧化硅(SiO2)。

  退火玻璃不用於建築、車輛

  普通退火玻璃碎裂,會成為大塊鋒利的碎片,可造成人員傷亡,用於車輛會構成潛在危險。車輛側窗玻璃多為強化玻璃,前風擋則使用夾層玻璃。

  強化玻璃碎成圓形不傷人

  強化玻璃或鋼化玻璃(Tempered Glass)是由退火玻璃經熱處理而成。 玻璃表面的輕微裂痕都會被應力所緊壓,強度超過退火玻璃四至六倍;碎裂時形成的碎片細小及呈圓形,令人受傷的機會較少,被視為安全玻璃之一。

  夾層玻璃先用於防毒面具

  夾層玻璃是1903年由法國化學家愛德華·班尼迪克特斯(Edouard Benedictus)發明。他無意間在玻璃瓶內鋪上一層硝化纖維素(Cellulose nitrate),之後發現玻璃瓶跌在地上后裂而不破。他想把有塑膠夾層的玻璃應用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以減少汽車意外所造成的傷亡。夾層玻璃最初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所生產的防毒面具。1936年後,改良使用聚乙烯醇縮丁醛(Polyvinvl butyral, PVB)作為夾層后,夾層玻璃才在汽車上大行其道,之後更成為政府強制的安全標準。

  防彈玻璃亦是PVB夾層

  現代的夾層玻璃是以兩層或更多層的普通退火玻璃製造,中間的夾層多數仍是PVB。也可以用更多層、更厚的玻璃來增加強度。例如防彈玻璃即是用多層厚的玻璃夾成,總厚度可達50毫米。

  這是我們策劃「水下」逃生試驗的初衷,也是試驗之後使我們感到悲哀的心結。

  悲哀之一,媒體所刊登、專家之言論,多以訛傳訛。若遵照執行,難免誤人性命。

  無論是「非專業」的高跟鞋還是「專業」的救生錘都無法砸開側窗玻璃;無論是位於車頂的天窗還是因「頭重腳輕」被翹起的後座,都不及推門逃出來得便捷。

  在水壓的作用下,雖然開門較平日稍有沉重;但只要認定這是唯一逃生之道,面對危險、急於逃生的成年人都能做到一推而開。

  悲哀之二,即使是駕駛員交規考試,對於車輛落水后的處置也有可以商榷之處。

  在駕駛員交規考試2007、2009題庫中,「章節5.9,車輛落水后的應急處置部分」中,要求乘員「待水快浸滿車廂時,開啟車門或搖開車窗逃生」或「待駕駛室內充滿水,開啟車門或敲碎玻璃游出」。

  即使是在清可見底的泳池中進行試驗,即使口咬呼吸器、身邊有潛水教練保護,我也不願再面對那昏黃的環境,不願再體會被水漸漸浸沒的感覺。如果不是試驗,落水后的車內乘員看著自己被水浸沒,只能是慌亂中嗆水,嗆水更加驚恐,恐怕難以逃生。此外,驚慌中呼吸急促,用氧量加大。即使勉強屏住呼吸,恐也難以堅持到逃脫。

  車輛駕駛者、車內乘員,如果不幸遇到車輛落水,還是儘快開門逃生。即使車在空中也不要猶豫。可以證明,是空氣阻力決定下落速度,而不是質量。

  悲哀之三, 市售車型多是電控車門、電控車窗。車輛落水后,車門是否能夠自動解鎖,沒有人知道。

  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尚無此類統計數據。根據 C-NCAP的要求,車輛進行碰撞試驗后,有一門保證打開即可。但是,哪個門能夠打開,沒有規定;保證四門全部打開,沒有規定;車輛落水、全車斷電后,車門是否可以解鎖,沒人知道。

  即使對於汽車製造商,也無人可以保證車輛落水、全車斷電后,仍有備用電源可保車窗全部降下。畢竟,這與車輛的財物安全存在衝突。

  既然救生錘不可信、交規考題不可信、車輛安全不可信……汽車的駕駛者還可以相信誰?

  我也許不該追究真假,但是也不想各自欺詐。我想知道,我還能相信嗎?就讓我不必繼續驚怕。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7-28 23:03 | 只看該作者

  03-09年 國內歷年車輛落水傷亡回顧

  由《北京青年報》舉辦的"車輛落水逃生試驗"上周在懷柔雁棲景區的巴克公社進行。試驗分三段進行,在車輛落水后,分別驗證了推開車門逃生、砸破側窗逃生和砸碎前風擋逃生。試驗結果顯示,車輛落水后保持鎮定、積極措施自救,是成功逃生的保證。推開車門逃生是最直接、快速的自救方法。

  ●2003年 陝西 路滑翻落三米河道

  事件回放:陝西省華陰縣境內的洛(南)華(陰)公路24公里處,一輛汽車翻入公路右側河水中,造成一女四男當場身亡。據附近群眾講,當晚約9時左右,這輛汽車自北朝南行駛,突然翻到公路右側深兩三米的河道里,四輪朝天。

  採取措施:無

  逃生分析:翻車造成逃生困難。

  逃生機率:★★

  ●2004年 北京 電話求救延誤時機

  事件回放:任女士駕車,載母親駛到黃塔村梯子口水壩處時,不慎翻入水壩中。事發后,任女士用手機撥通了家裡的電話,說:「我掉水庫里了。」發現落水車輛時,任女士的手機還處於通話狀態,但車內兩人已死亡。

  採取措施:原坐在副駕座位的任母已在後座,旁邊的車窗已經破碎。駕駛員左手車窗也有裂紋,駕車的任女士位於其母一側。乘員想從車窗逃生,但沒有成功。

  逃生分析:錯過最佳逃生時機。車窗破碎后,水大量湧入,導致被困人員溺水身亡。

  逃生機率:★★★★

  ●2004年 上海 渡口墜江半數逃生

  事件回放:上海松江區,車渡口緩緩通過四輛車。排在第五輛的日產轎車準備上船,卻突然偏離方向,失控栽進了黃浦江中。車中四人,兩人及時逃離車廂,另外兩人卻隨同轎車沉入江底,最終死亡。

  採取措施:自救

  逃生分析:駕駛員操作失誤,乘員缺少自救常識。

  逃生機率:★★★★

  ●2005年 北京 沖入河中只活一人

  事件回放:北京海淀區昆玉河邊,一輛夏利掉頭時操作不當,衝進河裡。車內三人,除一人成功逃生外,還有母女兩人被困車中,搶救無效死亡。

  採取措施:自救

  逃生分析:缺少逃生經驗

  逃生機率:★★★

  ●2005年 北京 衝下大壩三人溺斃

  事故回放:一輛白色捷達從30多米高的十三陵水庫大壩北側衝下,車內五人中兩人逃生,另外三人死亡。據了解,駕駛者錯將剎車當成油門導致事故。

  採取措施:自救

  逃生分析:慌張導致溺水。

  逃生機率:★★★

  ●2006年 北京 逃生成功溺水而亡

  事故回放:一男子駕捷達轎車衝進海淀區上庄水庫。在車慢慢下沉的時候,司機從駕駛室鑽出,在水裡來回撲騰了幾下,很費力地爬到行李廂上,當時後備廂還沒有完全沉沒。下午4點多,該男子的屍體被打撈上岸。

  據介紹,上庄水庫最深處近4米,汽車落水點雖靠近岸邊,水深也有3米。事發地點距離岸邊5米。

  採取措施:車窗逃生

  逃生分析:懷疑司機酒後駕車

  逃生機率:★★

  ●2007年 廣東 30米墮江無人生還

  事件回放:廣東佛開高速公路九江大橋被一艘運沙船撞斷,四輛汽車墜江,九人失蹤。

  採取措施:無

  逃生分析:墮江橋面高度在30米以上。墜江可能導致乘員脊椎損傷,無法動彈甚至死亡。另外,當時廣東地區降水量頗大,水流湍急。人員即使落水生還,游到岸邊難度也比較大。

  逃生機率:★

  ●2009年 重慶 1.6米深也能淹死人

  事件回放:一輛計程車行至重慶龍頭寺火車站寶華路進站下穿道時,被深約1.58米的積水淹沒。司機自行游泳逃生,兩名乘客被淹死,另三名乘客爬上車頂獲救。據了解,兩位死者位於計程車後排。後排左側車門無法由內打開,延誤了逃生時機。

  採取措施:自救

  逃生分析:車門上鎖延誤逃生;乘員間缺少互助。

  逃生機率:★★★★

  ●2009年 江蘇 及時跳車終逃生

  事件回放:常州市天寧區白家橋,一大貨車因倒車速度較快,先撞上黑色轎車,再撞斷橋欄,落入運河。

  採取措施:車上兩人,在汽車落水前跳下逃生。

  逃生分析:車上人員棄車及時。

  逃生機率:★★★★★

  ●2009年 廣東 司機被困車中溺亡

  事件回放:在天河區珠江新城臨江大道海心沙路段,一輛賓士GL450越野車撞飛護欄后沖入另一側道路,越過人行道,衝過寬5米的草坪后,將花崗岩護攔撞出5米長的缺口,墜入珠江。車上兩女一男鑽出車輛逃生,司機被困車中,溺亡。

  採取措施:自救

  逃生分析:懷疑酒後駕車。

  逃生機率:★★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3 )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7-28 23:03 | 只看該作者
今後可以派上用場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