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經費不足公車消費1/13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2-7-20 09: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截至19日19時,中國地震局、審計署、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92家中央部委在其網站上公開了2011年度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等情況。

  這是中央部門繼去年首度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之後,第二次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情況,並首次分部門公開行政經費。

  與去年相比,今年公開有哪些特點?百姓如何評價?未來我國「三公經費」公開之路將如何完善?據新華社電

  特點一一天公開90多家,公開更加迅速集中

  與去年中央部門首次公開「三公經費」持續時間較長不同,今年各中央部門在19日當天「爆髮式」集中亮相。截至19日19時,已有92家部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開了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等情況。

  按照有關規定,今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2011年中央決算后,財政部要在20日內批複中央部門決算,中央部門收到財政部批複后陸續向社會公開決算。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中央部門是在收到決算批複後向社會公開決算等相關信息,公開更加迅速集中。

  「同時同步集中公開,並且大部分出現在部門網站的顯著位置,中央部門今年公開的態度更值得肯定,更顯規範與及時,有助於公眾更好了解情況,化解疑問。」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說。

  特點二亮「細賬」,更好地讓百姓了解和監督

  查看已經公開「三公經費」的部門網站,一系列細化公開的舉措引發關注。

  「與上半年公開部門預算一樣,此次各部門決算公開不僅統一了格式,而且內容更加細化,普遍增加了部門職能、機構組成等說明性材料,有的還提供了一年來的事業成效,更方便公眾對比了解情況。」白景明說。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在「三公經費」細化上亦有突破,比如詳細說明了與「三公經費」支出相關的車輛購置數及保有量、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和公務接待等情況。

  此外,今年相關部門在決算公開的文字說明中增加了名詞解釋,對預決算、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的專業名詞進行了說明,對「三公經費」、行政經費的概念進行了解釋。

  特點三行政經費首次亮相

  除了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的表格也由2張增加到6張,內容更加全面。

  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一大亮點是各行政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的行政經費首次向社會公開。

  財政部介紹,去年僅在公布2010年中央決算時向社會公布了中央行政經費的總數,今年在繼續公布總數的同時,首次公開了各行政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的行政經費支出情況。

  不過,記者梳理各中央部門網站發現,在公開部門決算的部門中,並非所有部門都公開了行政經費。

  特點四部門「三公」差異大

  目前各部門「曬」出的「三公經費」賬單,從不足百萬到超過20億元,不同部門間差異很大。

  「部門職責不同,『三公經費』會存在差異,這是正常現象。」白景明說,有的部門職能特殊,用車較多,如公安部,執法用車很多;有的代表政府外交活動很多,如商務部,出國費用會相對多一些,因此不宜直接就數字簡單作比較。

  此外,不同部門人員數量不一,也導致「三公經費」產生差異,特別是實行垂直管理的單位,由於財政供養人員較多,其「三公經費」相對較高。

  百姓感受「能公布是個進步,希望以後能省則時

  隨著中央部門的經費賬單陸續公開,迎來的是公眾的一場熱烈討論。今年的「三公」賬單,百姓看懂了嗎?是否滿意?

  在迅速升溫的網友評論中,有些網友說,「何時能從這些賬單中看到每一筆支出?」「一次次的出國考察為了達到什麼目的?」「這些錢花的是否必要?花的是否合理?」「花了這些錢起到什麼效果?」公眾更期待能看懂這些數字背後的深意。

  也有一些理性的網友希望「三公經費」規模有所縮減:「能公布是個進步,希望以後能省則剩」「不能單純看費用多少,要看使用費用的合理性,必須花費的一千萬元都沒問題,不能花不該花的一分錢都是問題,要有嚴格的精細化區分。」

  「雖然與民眾期待仍有距離,但可以肯定這個距離在不斷縮小,隨著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相信有一天『三公』公開會符合中國民眾和納稅人的期待。」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說,「對於公眾的質疑,政府應該採納合理意見,並通過合理引導得到民眾認同。」

  白景明認為:「公眾的質疑說明對『三公經費』的定義認識有不同,也說明『三公經費』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釋有待加強。」

  專家建議應更細緻地向公眾解釋每筆錢是怎麼花的

  一位深圳的網友表示:「各部門僅僅是公開,但面對質疑,如何調查?針對問題,如何查處?針對不良現象,如何改善?公開是一種進步,但公開不是目的。」

  今年10月1日起即將施行的《機關事務管理條例》,進一步要求各級政府定期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情況,並提出縣級政府嚴控「三公經費」的規模和比例。

  此外,繼2011年7月中央部門首次公開「三公經費」后,今年國務院明確提出要細化公開的內容,尤其是細化中央部門「三公經費」的解釋說明,並明確省級政府兩年內全面公開「三公經費」。

  白景明指出,建立完善的預算透明制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政府在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的同時,更深入細緻地向公眾解釋每一筆錢是怎麼花的,同時也要把管理制度向公眾公開,讓公眾監督政府有據可依,充分發揮審計部門、人大和公眾等各渠道的監督作用,推動政府信息公開透明。

  「對於『三公』監管,應建立綜合治理機制,事前設立『三公』標準,並經人大批准,這體現在預算編製中要合理;預算執行過程中,『三公』每個環節都應該有監督;事後有問責機制,這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達到我們期待的效果。」劉劍文說。

  細賬地震預測經費不足公車消費1/13

  中國地震局19日在中央單位中首個以決算書形式公開2011年度部門決算,其「三公經費」、行政經費情況同時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地震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為5770.37萬元,全年支出5607.43萬元。

  在中國地震局「三公經費」中,因公出國(境)支出決算639.74萬元,佔11.41%;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3562.93萬元,佔63.54%;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1404.76萬元,佔25.05%。

  據報道,去年年底,中國地震局公布了一年經費細則:地震預報預測270萬元,震情跟蹤1700萬元,地震信息傳輸及管理5012萬元,住房公積金7166萬元,購房補貼8678萬元,行政運行1.8億元,機構運行2.1億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