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必須立即暫停中不邊界談判

[複製鏈接]

1

主題

1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wsp 發表於 2012-7-17 04: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葉  研

2012年6月22日,媒體發布了中國政府表示希望儘快與不丹建立外交關係和希望「早日劃定兩國邊界」的消息(見附件1)。
中不兩國建交是好事,是兩國關係和國際形勢發展的結果。
但中不兩國國界的劃分,必須立即暫停。否則將造成中方新的割地求和的歷史。
中不邊界長約600公里,存在6處共4500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其中最大一處爭議地區是藏南的墨拉薩丁地區,約3300平方公里。墨拉薩丁地區位於達旺以南,扎西岡以東,打攏宗以西,歷史上分屬達旺寺和打攏宗管轄。20世紀初英印當局借麥克馬洪線將勢力範圍擴張到達旺寺以北,1949年印度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友好條約》,將墨拉薩丁地區劃給不丹。1950年2月,印度趁朝鮮戰爭之機對達旺及以南地區實行了軍事佔領。1953年印度完成了對麥克馬洪線以南藏南地區的全部軍事佔領。
1998年中不兩國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不丹王國政府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該協定核心內容是,「雙方同意,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維持1959年3月以前的邊界現狀,不採取任何單方面行動改變邊界現狀。」等於說,中方已認可不方對墨拉薩丁地區的實際控制。據報道,剩下1200平方公里爭議土地,中方主張換回600平方公里。即使這600平方公里,也有待同不方的協商。因為從實際控制來看,整個4500平方公里爭議土地中,中方只控制100平方公里(見附件2)。
照當代中國政府中方60多年同十幾個國家邊界談判的行為邏輯,中方始終是首先維持現狀(維持對方的實際控制),然後認可現狀(認可對方的實際控制),以對方的實際控制現狀簽訂邊界條約的。因此,如果不確立以維護本國利益的外交立場,不改變當前割地求和的邊界談判方針,在中不爭議的4500平方公里土地中,中方可能得到的是100平方公里到600平方公里之間這樣一個數目的土地,也就是得到爭議土地的四十五分之一到六至七分之一比例的土地。
如果不久后中不兩國在1998年中不邊界協定的基礎上籤訂中方邊界條約,中國喪失的不僅是中不方向的約四千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同時,中國即在一個正式邊界條約上認可了印方對麥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土地中的一部分土地的侵佔。加上1960年的中緬邊界條約(見附件3)中,中方已經承認了麥克馬洪線中緬段並以此劃界,可以推定,將來中方將在中印邊界正式劃界中最後放棄麥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土地和中印邊界中段的2000平方公里土地。而實際上,從上世紀50年代中印邊界出現爭端以來,所有中方對中印邊界東段的主張都是以1959年11月7日實際控制線為依據,也就是中國是始終以放棄中印邊界爭議土地中的92000平方公里土地為談判條件的。中緬邊界談判是承認麥線的開始;即將進行的中不邊界的「早日劃定」,是承認印方侵佔麥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開始;已持續多年的中印邊界談判將最後讓出這92000平方公里土地(見附件4)。因此,6月21日中國政府表示希望「早日劃定(中不)兩國邊界」,就是中方最後放棄中印邊界的92000平方公里的一個前奏。
麥克馬洪線是非法的,近一百年來,始終為中國政府所不承認。
1913年8月,民國政府面對蒙古、西藏兩大地區的「獨立」壓力和英國不承認民國政府的威脅,被迫同意派代表到英屬印度的西姆拉參加英國提出「解決西藏問題」的「中、英、藏三方代表會議」。「西姆拉會議」完全是英國為了分裂中國西藏,又以承認中華民國為施壓手段脅迫中方參加的會議。10月6日,英國即宣布「承認中華民國」。
1914年的西姆拉會議上西藏分裂勢力代表夏扎和英國簽署的《西姆拉條約》的附件中帶有一張附圖,附圖上由英方代表麥克馬洪劃出了一條所謂西藏與英印、英緬殖民地區的邊界線——麥克馬洪線。該線比中印傳統分界線全線向北推移了100多公里,將中國西藏地方的土地劃出了9萬平方公里之多;也將中緬邊界向西大大推移,將高黎貢山西部原屬中國雲南的大片土地和中國直接有效管轄的小江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14年7月3日,中方代表陳貽範在會上代表中國外交部聲明:「該約未得中國同意,英、藏方面簽字畫押,中國萬不能承認。」「西姆拉會議」並沒有開完,因其間一戰爆發,英國再無力顧及亞洲事務,會議宣布無限期休會。
一個分裂西藏的企圖,一個沒開完的會議,一個中國沒有簽署的條約,一條英國單方劃出的侵害中國利益的線,一片趁朝鮮戰爭之機軍事佔領的中國土地,這就是麥線和藏南地區的實質——完全非法。
中方將放棄的麥線以南的土地,這將是當代中國在1949年後放棄的又一塊遼闊土地,是當代中國政府在同13個鄰國簽訂邊界條約讓出大約近20萬平方公里土地后最後待議的三處爭議地區中的惟一一片陸地國土(另外兩處為南海諸島和釣魚島),也是當代中國政府在邊界談判中準備讓出的最後一塊陸地國土。如果當代中國政府真的這樣做了,中國將在同所有鄰國的陸地邊界談判中完成了遠遠超出對等比例的單方退讓,完成了對所有鄰國對中國固有領土的實際侵佔的法律認可。從此以後,中國與鄰國再無邊界領土爭議,能讓的完完全全都讓乾淨了。一讓再讓,一讓到底。如果是這樣,那1949年以後,中國領土(以傳統邊界和清代邊界條約為準,不是以實際控制地區為準)一共被正式邊界條約劃出了29萬到3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大致相當於一個義大利、三個浙江省、十個阿爾巴尼亞。
「疆土至重,其餘皆輕」。國土是一個主權國家存在的自然地理條件,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所有國民共有的財產,是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當代世界各國的邊界已經大致固定,國土是不能再生、不能增加擴大的惟一有限資源和國民生存空間。根據中國憲法對土地所有權的規定,普天之下,莫非民土。主權歸民,天下為公。對國土的完整管轄權,對內表現為統治權,對外稱為國家主權。一國之內,掌管統治權、管轄權的政府可能產生變化更替,而對外主權則有繼承性。因此,主權的歷史存續大於統治權的存在,政權可能更迭而主權長存。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屆政府都對國土疆界、對主權負有歷史責任。世界上所有國家不論國體、政體有何種差異,都在其憲法中規定了政府、國家領導人的首要責任,就是保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不受侵犯。這是各國憲法包括中國憲法關於政府、國家領導人執政合法性的基本前提規定。外交是以維護本國利益為出發點的處理對外關係的國家行為,本國利益至上是世界各國外交立場的基石。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元首就職上任時都必須向國民宣誓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而中國沒有這一儀式。這絕不僅僅是個儀式,這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和政府對國家利益、對國民、對歷史的最起碼的承諾。世界上只有中國在邊界談判中持「關係大於主權」的立場,為所謂「關係大局」作出領土退讓或「擱置爭議」。世界上只有中國在所有方向上對所有鄰國作出單方的領土退讓,並自己說是「互諒互讓」、「公平合理」。世界上只有中國在對方佔領了本方領土時,主動放棄武力而宣稱「和平解決」、「談判解決」,最終承認對方的佔領。
簽訂條約的實質是爭取國家利益最大化。條約的簽訂是參與國各自為本國利益進行激烈博弈后妥協的結果。而世界上只有中國,只有妥協,不尚博弈。自清代到當代,中國始終未建立現代國家意識,在邊界談判上迷信條約、急於簽約。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1887年的中朝邊界談判,1886年的中越邊界桂越段第二輪談判,1887年的中法勘界,從康熙到慈禧,都急於簽約。一個說:「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楚)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楚),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另一個說:「總期速勘速了,免生枝節」。結果是中方丟失大片土地,而對方則不受條約束縛,進而提出更大的領土要求。中方一次一次地急於簽約,對方一次一次地違約,雙方一次一次再簽新約,而一次一次作出讓步的永遠是中方。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中方為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不提釣魚島問題;1979年為和日本續簽和平友好條約,又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造成釣魚島問題演化到今天主權難以收回的局面。是不是一定要簽訂和平友好條約、在領土主權上讓步,才能「維持友好關係大局」?這只是中國政府的思維邏輯。而從蘇聯政府到俄羅斯政府,因為北方四島的爭議,始終絕對不和日本簽署和平友好條約,雙邊關係也維持下來了,日子也過到今天了。反過來,中方急於簽約,對日放棄戰爭賠款、擱置主權爭議,到底換來了什麼?日本政府根本不認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不僅在釣魚島問題上演出購島鬧劇,而且與菲律賓、越南加強軍事聯繫,中國哪裡疼它就往哪裡戳,全面危害中國利益。能禍害中國的地方,它都已經禍害到了,不簽那個鳥約又能怎樣?怕關係緊張?擱置主權、放棄利益,關係照樣緊張。「兩國關係大局」?那是中方單方的一廂情願,對方不認賬,因此是虛構的,不存在的。中方念叨了幾十年「兩國關係大局」,對日、對菲、對印、對越有一點兒約束嗎?只約束了中國自己。
如今中國已初具國力,不應再受宰割。發展不易,和平難求。發展不應以犧牲主權利益為代價,應該找到保持發展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失的最佳結合點。
舊中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有未建立現代國家意識的原因,也有國力貧弱的原因。但中國近代以來總是勝也吃虧,敗也吃虧;強也割地,弱也割地。
首先說勝也吃虧。比如,中國近代第一個被稱為平等條約的1689年《尼布楚條約》,就是在兩次雅克薩戰役取勝之後,簽署條約時丟掉了尼布楚地方。
再比如,1075年今越南方向的李朝出兵大舉進攻宋朝的欽州、廉州、邕州,瘋狂掠殺。宋軍反擊,收復原屬中國的廣源、蘇茂、門、桄榔等州縣。1079年宋朝在李朝戰敗議和時,行仁義之舉,勝而賜地,將上述收復的州縣重新給了李朝。1083年李朝出兵進犯宋朝的廣南西路所屬的勿陽、勿惡等地遭挫敗,國王李乾德上表宋朝謝罪,宋「賜以宿桑八峒不毛之地」。
又比如,1885年2月中法戰爭以中方勝利結束,法軍慘敗導致法國茹費理內閣垮台。但1885年6月簽訂的《中法會議越南條約十款》(《中法新約》)卻規定,中國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貨進入中越邊境減輕稅率,法國可在保勝以上和諒山以北設領事館,法國戰敗卻在《中法會議越南條約十款》得到諸多利益。
又比如,1944年中國遠征軍收復緬北地區,卻在英方的要求下撤離,甚至在江心洲和小江地區也未留一兵一卒,在後來的中緬邊界談判中形成爭議。而後在邊界談判中,中方進而放棄了緬北地區應該爭取的權益。
還比如,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但卻未及時以條約明確自己的利益,一失蒙古,二在釣魚島形成爭議,三在南海形成爭議。
戰敗割地賠款不去說了,但戰勝仍然吃虧,妥協求和的思路一再招致中方屬於戰勝的一方時國家利益仍然受損。所以值得思考探討的第一是政府維護主權、捍衛領土的意識和決心,第二才是談判方針和技巧。
其次說強也割地。有不少時候中國相對並不弱,但在條約上還是割了地。
兩次鴉片戰爭前後,是歷史上中國的國家利益大規模集中喪失的時期。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東界約記》、中俄《東界交界道路記文》、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科布多界約》等,都是在這個時期簽署的。但這個時期中國在財富上並不弱,據資料表述,1840年中國的GDP是世界1/3,英國的GDP才佔1/20;全部歐洲加起來,也比中國差得多。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中國GDP還是日本的9倍多,結果中國戰敗,丟了台灣,賠了4億3千萬兩白銀。那時的中國不是窮的問題,正因為不窮,才成了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那時的中國是制度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當然,等到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打輸了兩次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割地賠款之後,中國是真的被列強搶窮了。文革前中國的第一輪比較集中的邊界談判中,相對於緬甸、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朝鮮等國來說,中國不是弱國;文革后中國的第二輪比較集中的邊界談判中,相對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來說,中國也不是弱國,與界國中只有俄羅斯是個大國,孰強孰弱難以分說,但中國還是吃了很大虧,丟了大片土地。
改革開放幾十年以後,中國國力有所增長。神9上天、蛟龍下海,以經濟總量第二的形象扮演著力挽世界經濟危機狂瀾的角色。至少,中國已不是積貧積弱的國情。——那末,該管管被占國土了。60多年,能讓的都讓得差不多了。事關資源利益,再讓就統統都讓了。——別再讓了,行嗎!?
尤其是,最後三處爭議土地被外國侵佔都是1949年後的事情。國土丟失,不說賬要記在誰誰誰身上,歷史責任總是逃不掉的,多少要有點擔當吧?——哪怕一點點擔當!
中國政府必須立即確立維護國家利益的外交立場,對最後三處主要的爭議土地制定出博弈、力爭的方針:
——立即改變全面接受麥克馬洪線的立場,從維護本國利益的立場出發,對以往的協定,該改變主張的就堅決改變主張。改變主張在國際外交上不新鮮,越南不是從1975年才改口說南沙、西沙是它的嗎?這當然那是無效的、非法的。而中國改變主張完全具有自己的歷史依據。從中不邊界談判開始,堅決結束動輒放棄、退讓的方針,能爭多少就力爭多少,絕不能急於簽約,絕不能以1998年的中不協定為基礎「早日劃定國界」。這一簽,就將在送出92000平方公里國土的道路上邁出第一步。藏南全要回來不現實,但絕不能全盤接受麥克馬洪線、把藏南一鍋端讓給印度和不丹。反正是已經在對方手裡,一時拿不回來,我也不承認全部都是你的,絕不再做全盤認賬、拱手相讓、簽訂永久條約的損事兒。談不攏就不談,不合理就不簽。上文講了不少中方急於簽約而單方吃虧的例子,再也不能做這種糗事兒了。不簽那個吃虧的邊界條約就要死人嗎?北方四島、獨島/竹島,不都僵在那兒嗎?希臘和土爾其的領土爭議、泰國和柬埔寨的領土爭議,不都晾在那兒嗎?日子有什麼過不下去的?照過。歷史上的藏區,是廣大藏族人民生存繁衍的家園,是一個完整的文化地理單元,西藏地方政權曾實施過行政管轄。既然中央政府和平解放了西藏,對西藏實施了行政管轄,既然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就要對整個傳統藏區的防務、主權負責。不能僅對藏北分裂堅決反對,而對藏南丟失就漠然承受。一個反對「藏獨」、視祖國統一為核心利益的中央政府,一個對西藏利益和整個國家利益負責的政府,能將藏民傳統朝勝拜謁的達旺地區讓給印度嗎?難道非要鬧到藏民拜謁達旺寺必須領取印度簽證的地步,才叫「和諧」、「睦鄰」嗎?一面說麥線是非法的,一面以麥線為主張劃分邊界,這種軟弱、荒誕的立場必須改變。不論對印度還是對不丹,這個口必須改,今天就改!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國家領導國家領導人都不可能自詡金口玉言,說出去的就永遠正確、完全正確,在正式邊界條約簽訂之前改變主張是國家的權利,古已有之,完全合法。改口之後剩下的就是所謂「國家形象」問題,依本文作者看,別扯什麼「國家形象」,總不能在世界上樹立一個「讓地國家」的形象吧?「簽約讓地專業戶」或「割地求和專業戶」的稱呼就那麼好聽嗎?一個不敢維護本國自身利益的政府,國力再強也難以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更難孚國民眾望。
江山社稷,核心利益,歷史責任,搞不得擊鼓傳花,也容不得再退讓。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一需要意識,守土有責的意識,在誰手裡丟了誰就是歷史罪人;二需要誠意和決心,力爭和博弈的決心,少拿單方面的和平願望代替現實、欺騙自己,少拿和諧、睦鄰、談判解決那套對外說詞來解除本國武裝保衛國土不受侵犯的自衛權力;三需要策略,有機會就抓住機會,打談結合,爭取實際控制,沒機會就等機會、創造機會,利益受損就不籤條約;四需要實力,中國終於等到了初具實力的時代。如果有實力而繼續放棄國土,那就是沒有誠意,嘴上說對國家利益負責和對歷史負責都是忽攸國人的。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7-17 08:50 | 只看該作者
必須立即暫停中不邊界談判
作者:葉研  | 2012年06月29日 13:16 |

好像不符合版規有關日期的要求。。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Hanxin 發表於 2012-7-17 15:12 | 只看該作者
誰來給治國白痴們上啟蒙課?
治國白痴們哪裡能把人民的利益
國家的利益放在眼裡?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2217

帖子

982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2
4
summit30c 發表於 2012-7-17 21:45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沒關係的!中共一倒台,新政府就可以全面否定中共的和約,那時只要有實力,
你把美國佔了,也沒人說什麼
愛國不等於愛中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7: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