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費貴工作難找 美國也湧現教育無用論調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2-7-16 1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新網7月9日電據美國《星島日報》8日報道,因學費昂貴,經濟不景氣,不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難以收回教育成本,美國也湧現出「教育無用論」的論調。

  報道稱,美國大學學費昂貴廣受社會詬病,然而大學生身負重債換來的學位,不僅不能保證高薪厚職,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許多年輕人走出校門即加入失業大軍。在這種背景下,「教育無用論」的呼聲再起,論者呼籲學生和家長別再繼續上大當,他們鼓勵年輕人應放棄求學,自行創業。

  全美學貸總額現已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金額之大、增幅之快在消費貸款類別中名列首位。從個人來說,部分學生畢業時,負債可達10萬美元。但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得到學位后,年輕人的就業前景並沒有改善,預料應屆畢業生的失業率將達8.5%,反觀只有高中學歷的人士,失業率則只有8.1%。失業率驚人之餘,大學生的收入也下降了5%,同樣令人懷疑教育的價值。

  在大學生求職困難,收入微薄之下,再次有人提出「教育無用論」,甚至帶頭挑戰傳統智慧。本身年輕時從斯坦福大學輟學,後來參與創辦PayPal而致富的商人迪爾(Peter Thiel)就表示,除非有意投身醫學、學術界等少數領域,否則年輕人根本不用報考大學,他甚至成立計劃,以每人每年10萬美元的獎勵,鼓勵年輕人離開校園創業。

  迪爾接受《60分鐘》節目訪問時,把高等教育與房地產泡沫相提並論,說樓市泡沫時人人以為自己需要買屋,因此不惜代價置業,現在也是人人以為自己需要一張高等教育文憑,花再多的錢也要讀大學,學生和家長其實「都上了大當」。迪爾質疑,有才華的年輕人入讀長春藤名校,但最終都投身金融界,只幫助富人累積財富,不能造福社會,天資稍遜的入讀牟利大學,偏偏這些大學好像樓市中的「次貸銀行」,學生被推向負債深淵,走出校園后,過半數人失業、就業不足,又或者無法學以致用,只能在零售或餐飲業從事低技術工種。

  儘管如此,不少經濟學者和教育界人士仍然強調,高等教育是成功的最可靠途徑。投資行iShare的分析員湯普森直言,迪爾的論調「愚蠢」,像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或微軟創辦人蓋茨般輟學又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普通人始終需要學歷才可找到好工作,迪爾自己的對沖基金也只聘請大學生,就是有力的證明。湯普遜承認,大學生人均負債3.1萬美元,包袱的確不輕,但長遠來說卻物有所值。

  美國聯邦教育部與財政部上月公布數據,表示有全職工作的大學生,去年平均周薪較高中學歷人士高出64%,差距之大創下自1915年以來的紀錄。

  富國銀行的首席經濟師施爾佛也說,不應把高等教育比作次貸銀行,畢竟教育可以提高收入,但高價購入的物業只會令人虧本,更何況次貸高峰期,全國欠債總額14萬億美元,與目前只有1萬億美元的學貸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智庫組織「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分析員雪爾賀茲說,大學生收入是高是低,其中一個因素要看畢業時的經濟狀況,經濟興旺時畢業的人,收入會較高。馬里蘭大學教授莫瑞切補充說,專修學科也會影響收入,比如攻讀石油工程的本科生可以年入12萬美元,但輔導心理學的學生年入只有2.9萬美元,即使同屬商科學位,金融、會計的前景也優於其它科目。專家指,一般而言,工程、信息科技、金融、銷售和市場推廣、人力資源等專科的畢業生,就業機會比較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