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利川旅遊局長:「靠」字不能用 「同志」還能嗎

[複製鏈接]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韓冰 發表於 2012-7-15 1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利川旅遊局長:「靠」字不能用 「同志」還能嗎
2012年07月15日05:12中國青年報
  「『我靠地鐵』,怎麼就沒人說是低俗炒作呢?」利川市旅遊局局長孫福民一再表示,他不曾想到一句簡單的廣告語會招來這麼多的口水。
  近日,湖北利川打在重慶公交車上的廣告語「我靠重慶,涼城利川」引發爭議,問題出在一個「靠」字上。一些網友認為,這則廣告一語雙關,有髒話嫌疑,也存在貶損的意味。還有人認為,這是「利川旅遊部門的惡意炒作,用吸引眼球的方式來博得關注」。
  孫福民坐不住了,他站出來回應種種爭議。他要「每天周旋於各大媒體採訪」,還在網路空間里寫了一篇長文,試圖「還原『我靠重慶』網路事件(姑且稱之為事件)背後的本真」。7月11日,孫福民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
  「我們不是刻意炒作,這句廣告語是被誤讀了。」孫福民的語氣里有些無奈,「『我靠重慶』,一是說利川和重慶的地理位置接近;二是表示利川發展旅遊要依靠重慶,需要和重慶合作。如果要炒作,我們6月就打了廣告,為什麼要等到現在才開始炒作呢?」
  「現在,傳統文化在丟失本真。就像我文章里寫的,曲解的網路語言綁架了中國語言文字的本真。『靠』這個字不能用,那『同志』這個詞以後還能不能用呢?如果非要那樣理解,真是沒辦法。」在文化部門工作多年的孫福民強調,「在利川這邊,大家都不覺得『靠』是罵人的話。人們還常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呢。我們的廣告在重慶投放一個月,也沒聽說重慶市民看到廣告后覺得有歧義。重慶市工商局在審批的時候,也沒說有歧義。」
  儘管一開始「心裡還是有些不服」,但利川旅遊局最終還是決定換掉廣告語。「網友們反應強烈,重慶扛不住壓力,就找廣告公司跟我們溝通,希望我們換掉廣告語。考慮到我們和重慶的友好關係,就決定還是換吧。本來還想通過網友徵集新的廣告語,但又擔心被人說是炒作,就沒有這樣做。」孫福民說。
  於是,在一陣輿論風暴之後,「我靠重慶,涼城利川」變成「比鄰重慶,涼城利川」。孫福民在那篇回應的文章末尾,還寫上一句「重慶,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
  「其實我是代表誤讀的網民向重慶道歉。」孫福民在採訪中將這句話重複了兩遍。
  「我靠重慶,涼城利川」這句廣告語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孫福民說,他曾在武漢看見一個樓盤的廣告是「我靠地鐵」,在重慶也看到過「我靠輕軌」的廣告語,這給他帶來了靈感。
  「我提出『我靠重慶』,後來局裡就討論通過了。」孫福民說,「旅遊局代表政府來做城市旅遊的宣傳營銷。」
  「有些地方可能會拿吸引眼球的方式來做宣傳,這也害了我們。利川不會這樣去做,因為這樣做不利於利川旅遊的長期發展,我們追求的不是短期效應。」孫福民說。
  一些網民在調侃「我靠重慶」的時候,又提起兩年前引起爭議的城市宣傳語 「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幾天前,有媒體報道恩施旅遊景點出現「恩施涼民證,萬人享清涼」的「雷人」廣告語,但當地政府很快便否認發布過此廣告。
  「即使利川旅遊局不是刻意炒作,但還是欠考慮,工作不嚴謹,缺乏技術性。」清華大學公共關係與戰略傳播研究所所長董關鵬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現在很多地方重視對城市品牌的包裝和推介是好的,但不能『一窩蜂上』,不講規律和技術。」
  長期關注政府形象傳播和城市品牌戰略等領域的董關鵬認為,開發城市公共資源,對城市進行「包裝」和推介,「需要科學和嚴謹的過程,要進行嚴謹的調研,還要對宣傳語或者形象設計進行反覆的測試」。他還舉例,「一些國外廣告公司會專門用軟體來測試廣告語是否有歧義。」
  「制定城市宣傳語也需要民主決策過程。宣傳語在經過論證之後,才能夠成為代表城市的宣傳語。」董關鵬說,「無論是重慶的形象標誌『人人重慶』,還是北京的八字精神,都是廣泛徵集意見之後才確定的。這個程序是一定要走的。」
  2010年,在《合肥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評審會上,規劃單位提出策劃「合肥旅遊形象小天使選拔活動」,並選拔「兩個胖胖」作為合肥代言人的創意,還提出「兩個胖胖歡迎您」的口號,一時間也引發爭議。很多合肥市民和網友以及專家認為該口號很俗氣和「雷人」,「沒有把合肥厚重的文化、旅遊特色向遊人表達出來」。面對市民熱議,規劃方回應「這個口號僅僅是創意,還將根據各方意見,對口號進行修改」。
  「利川的這句廣告語要是經過很多人討論,難道會沒有一個人提出這裡面可能存在歧義嗎?」董關鵬說。
  城市形象宣傳語「一不小心」就可能淪為網民的「惡搞」對象,甚至成為公眾的笑料。那麼,地方政府如何設計既能代表地域形象,又有吸引力,同時還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宣傳語呢?董關鵬認為,「一是要群策群力,不能幾個官員關著門就想出來了;二是可以在廣泛徵求意見之後,邀請專家和相關部門共同進行論證,做到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符合傳播規律」。
(中國青年報)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3: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