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廁所手紙與手指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2-7-13 1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姚鴻恩

  手紙,有的地方(比如上海)叫草紙。非常粗糙,上面依稀可以看到草的痕迹。二十年前,我到美國后,發現學校、圖書館、超市、影院、餐館、公園,廁所跟國內的不一樣。男廁除小便池外,都是分隔的小間,每間一個抽水馬桶,沒有蹬坑。可能是因為美國人普遍超重吧,坐著「扔炸彈」畢竟省力。每個隔間配備捲筒手紙。廁所的水龍頭有冷熱兩檔。有洗手液。另有擦乾手用的紙,或者吹乾機。美國任何地方,廁所都是免費的,都備有捲筒手紙,也是免費的。到處如此,習以為常。近幾年,不少地方的廁所還提供一次性坐廁紙(Toilet seat cover),用它墊在馬桶上。以防「坐著也中槍」。

  美國有些加油站商店的廁所門是鎖著的,你不在那兒加油或買東西,不好意思問人家拿鑰匙。人來人往多了,就得控制。前幾年我曾因開會去舊金山,遊玩中國城,遊客如雲,很多中國餐館在門口貼有告示:「衛生間只供顧客使用」。就是說,必須在那個餐館「進」,才能「出」。

  美國廁所手紙也有斷檔事故。新聞曾報道,有遊客抱怨,在迪斯尼樂園「扔炸彈」后發現捲筒手紙已經拉到底了。他沒有打手機求救、更沒有發微博求救。他叫廁所里的陌生人給他拿擦手紙。只能將就了。假如他獨用小廁所遭遇這種窘境,或許只能做一回印度人了。

  印度人不用手紙,他們用手指。以手指代替手紙。而後洗手。你看印度人吃飯,普通百姓都是用右手直接抓飯吃的。絕對不用左手,因為左手專職環衛工作。在中國農村,以前曾有用樹葉或玉米秸稈的,但從來沒有聽說只用手指的。在美國的中國單身女,好像沒有找印度人的,可能心理上過不了這道坎。

  手紙,在美國可叫做廁所用紙(toilet paper),也叫浴室用紙(bath tissue),通常叫tissue,讀音像「貼羞」。廣義的tissue,可譯作綿紙,包括手紙,餐巾紙(napkin)和毛巾紙(towel)。美國人用毛巾紙來當作擦手紙和抹布。美國消耗的綿紙,將近一半是手紙,約三成多是毛巾紙,一成多是餐巾紙。

  根據《綿紙世界》(Tissue World)雜誌2011年刊登的一篇報告,美國綿紙年需求量,人均20多公斤,世界人均約4公斤,中國人均約3.5公斤,印度幾乎為零(China's is about 3.5 kg. India's virtually zero.)

  看來,印度人不用手紙的傳說確實是真的。

  根據該報告,美國綿紙消耗,約三分之二用於家庭,三分之一用於家庭外(Away from home),即公共場所。用於公共場所的,都是免費的。中國的綿紙消耗,90%用於家庭,10%用於公共場所。每年,美國用於公共場所的綿紙,人均約7公斤。中國僅0.35公斤。「物以稀為貴」。所以,中國的公共廁所的手紙,有人要「順手牽羊」牽掉一些,是不難理解的。這固然可以說是「素質問題」,不過也跟房價、物價什麼的有點關係。不是說「物質決定精神」嗎?美國的手紙不貴,一卷幾十美分。極少有人會去冒「偷竊犯罪」的風險。

  中國不可能學印度,走具有印度特色的廁所道路。所有廁所免費提供手紙,應該是個方向,若挖掘財政潛力,比如,少喝一點茅台,少吃一點魚翅,就能很快地與世界文明國家接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