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發改委終於說了一句人話

[複製鏈接]

1475

主題

1562

帖子

219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9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7月1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從7月11日開始,我國汽柴油價格分別降低420元/噸和400元/噸,這已是我國成品油市場在最近兩個月里出現的第三次降價,這在我國最近幾年來的成品油定價變化中是十分罕見的。

    眾所周知,成品油價格出現「三連降」,是因為最近幾個月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出現了持續的下降。發端於2008年底的金融危機至今在歐美「高燒」不退,經濟衰退情況比預想的嚴重,導致原油消費開始減退,原油炒作機構倍感壓力,價格下行形成趨勢。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國內市場油價跟隨國際市場定價的機制,因此油價的「三連降」完全是被國際市場「逼」出來的。

    油價連續下降,從總體上說當然是好事。最近幾年,我國的物價出現了瘋狂上漲,其中油價受國際市場影響而持續上漲是一個重要因素,成品油價格在整個物價鏈條中處於首端位置,它的價格不斷上漲,在整個物價鏈條中產生了連鎖反應。現在成品油價格出現下降,這也為整個物價鏈條的鬆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今年6月份我國CPI同比增幅下降到了2.2%,在此之前已經進行的成品油價格的兩次下降顯然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成品油價格出現下降的同時,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中國的油價確實比美國高,而高的部分主要是在稅收環節,並且這部分已收歸國庫。我們記憶猶新的是,先前對於中國油價高過美國的說法,發改委一直不願承認,甚至有官員認為中國油價如果扣掉了其中的稅收就比美國低。這種強詞奪理的辯解自然是根本站不住腳的,現在國家發改委終於願意承認中國油價高過美國,用一些網民所說的話來說,「發改委終於說了一句人話」,這當然是一個進步。其實,此次的新說法與先前那種讓人難以接受的說法在邏輯上是一致的,都歸結到了稅負的問題,但表述角度的不同則體現了發改委面對輿情的不同態度。

    發改委人士所說的中國油價主要高在稅收環節,這應該是一個基本事實。目前我國成品油零售價格中包含的稅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具有稅收性質的教育附加費,這就造成了中美兩國在油價上的不同稅負。有學者稱,美國的稅占整個油價的大概12%到13%左右,而中國的稅佔了油價的28%到30%。自然,這些稅費都直接由消費者來承擔。而且,在上游開採煉化環節,共涉及26個稅費種類。理論上而言,上游環節稅費應由企業承擔,但是,由於我國石油行業處於高度壟斷,上游企業掌握著話語權,完全能夠通過轉嫁方式,將稅費傳導給終端消費者,造成我國的成品油價格高企。

    在我國與國際市場掛鉤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建立以後的近幾年,油價從總體上看漲價多於降價,因此其定價機制飽受詬病,對此進行改革的呼聲也很高,在此次油價下降之際,國家發改委對此也作出了回應,表示可以在適當時機進行改革,比如縮短22天的觀察期,4%的變動標準也可改得更小一些。但是,在了解了我國成品油價格中的高稅負以後,我們就可以明白,僅僅對定價機制進行改革,而對其中的高稅負不予觸動,那麼,不管怎麼改革,都只是「換湯不換藥」,不可能改變成品油價格偏高這個基本事實。現在,國家發改委承認中美油價之間的稅負差異,為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為改革找到了可以著力的方向,這就是減稅。

    油價中的高稅負使政府得益,卻增加了整個社會的運轉成本,事實上政府為了熨平由高油價所產生的經濟問題,又不得不動用政府補貼等財政手段,因此即使是政府,最終也並未有多少利益可得到。曾有石油系統資深人士對比了埃克森美孚與中石油的稅負成本,這兩家公司同為上下游一體化的跨國石油公司,業務範圍、類型等方面非常相似,但結果顯示,中石油本土稅負高於埃克森美孚整整一倍。當然,中石油可以因此而得到政府的巨額財政補貼,但是對於更多的中小企業以及廣大民眾來說,就沒有這種幸運了,他們只能被動地承受由高油價帶來的壓力。

    目前,我國正面臨經濟增速大幅度減緩的嚴峻現實,央行為此連續推出了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儲蓄利息等貨幣寬鬆的政策,這種手段雖然可以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但銀行釋放出來的貨幣很難與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對榫,反而很容易導致物價走高,使剛剛壓下的通貨膨脹捲土重來。因此,為了讓我國宏觀經濟能夠有一個平穩增長的良好環境,在減輕稅負等財政政策上用力顯得更為重要。

    中美油價的稅負差異提醒我們,國家有必要梳理現存的油價稅負,對其進行必要的調整,廢止其中的不合理稅負,特別是一些附加於成品油流通環節的收費項目,更是應該取消。減稅能夠使油價在現有基礎上再度降低,短期將減輕企業和個人的成品油消費支出,有助於我國經濟度過目前因指標下行所帶來的實際困難,而從長遠來看,則更有利於我國成品油市場走向平穩,給經濟的持續平穩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