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期待一場新的新文化運動

[複製鏈接]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12 0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期待一場新的新文化運動
作者:李北方   2012-07-10   

今日的世界處於一個最不確定的年代,始自2008年的危機仍在以各種方式向全球的不同地域、不同領域蔓延、深化,世界面臨的選擇是:現行的脫胎於冷戰終結的世界體系最終得以修復和維繫,還是一個新的世界體系破繭而出。
  
在這個歷史性選擇的關口,中國的作用將是舉足輕重的。在當下,全世界都指望著中國的發展帶動復甦,中國也扮演著既有國際體系的最堅定維護者的角色。中國思想界極度缺乏對危機的根源和我們過去與未來道路的反思,而且認識上的安於現狀成了一種堅硬的默契,以至於任何批判性的反思都會招致一些正人君子莫名的驚詫。
  
這種現狀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在面臨又一次「大分野」、「大轉折」之即,費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覺」的命題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有這種自覺的意識,系統地重新反思近現代以來世界和中國走過的道路,以及全人類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思想和文化,創造一種新的經過省思的新文化和新的認知體系,以此照亮未來的征途。這不僅事關中國自身的發展,也關係到中國對世界的責任。
  
一個世紀以前,中國的知識分子在內外危機的促動下,開始了他們的自覺行動,掀起了一場影響中國命運的新文化運動。當時,內部的危機是中國被動挨打,救亡圖存、建設一個新的國家是第一要務,但多年向西方學習的努力並未達到目標,用陳獨秀的話說就是「吾人於共和政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外部,則是西方以理性之名發展到了非理性的巔峰,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這個背景下開展的新文化運動,不可避免地帶有了雙重批判的色彩,一方面是對傳統的徹底顛覆和揚棄,一方面是對西方啟蒙理性主義的懷疑。這就是新文化運動培養的一代人最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
  
可以說,沒有新文化運動,就沒有「偉大的中國革命」(費正清語)的高潮部分,也就沒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的建立。而沒有新中國獨立自主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基礎,中國就不可能在改革開放以後以那樣的姿態加入全球經濟體系,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我們的危急仍是雙重的。內部,改革開放所承諾的共同富裕的願景遠未實現,相反,權貴資本主義泛濫、貧富分化嚴重、社會對立情緒深化,「明天會更好」的信念受到普遍的懷疑。外部,現代性的負面後果全面顯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表現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其危害要遠甚於經濟危機;民主政治遭遇空洞化,去政治化成為全球整體性現象等。
  
皮埃爾·布迪厄曾將全球化時代視為野蠻資本主義的復辟。在中國的思想文化領域,過去一些年同樣存在一種復辟的現象,表現為對獨立自主理念的拋棄,對外來經驗的學習簡化為徹底的「拿來主義」,以為只要完整地模仿某個發達國家,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目標。
  
但現實迫使我們必須放棄這樣簡單的幻想了,因為不再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可供照搬,所有現成的模式都在接受挑戰。倒是越來越多的目光盯著中國,所謂「中國模式」的討論就是這一趨勢的產物。可是,這樣的討論在中國仍未真正開始。
  
我們需要新的一場新文化運動。中國在世界已經處於不同於一個世紀之前的位置,我們應該超越新文化運動,即超越對中國傳統的簡單否定和對西方現代化歷史的簡單美化,重新發掘中國古代文明傳統和現代革命傳統,作為批判性反思現代性的理論資源。西方學者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劍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傑克·古蒂就指出,被奉為神明的西方現代價值理念如「自由、民主、資本主義、愛」,並非完全起源於西方,而是吸取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文明的結果,他將西方對這些價值觀的壟斷稱為「歷史的偷竊」。
  
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始思考。首先是將中國古代的天下體系和近代西方的民族主義進行融合,提出一個新的更加和諧的世界秩序藍圖。民族國家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民族主義對生存空間的訴求是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的動因,如今民族主義又以民族自決的新面目出現,對中國邊疆地區的穩定構成威脅。相應地,天下體系則以文明為內核、以貿易為紐帶維繫起來的,更有利於持久的和平。
  
其次,用中國傳統講求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理念和中國人「勤勞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的發展方式制約資本主義的巨大破壞力。資本主義「創造性破壞」的特性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使環境壓力到達極限,歷史學家湯因比早就表示,只有東方文明才有能力對資本主義進行約束。
  
毛澤東說過,中國人應該對全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中國的發展目標不應該滿足於成為發達國家之一,從被壓迫者上升到壓迫者的位置,中國的發展應該為一個更民主的、更和平的世界秩序做出貢獻。
  
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讓我們從重新思考開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3: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