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紀碩鳴:齊墨反思民運的悲傷與沒落

[複製鏈接]

2

主題

2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arlottet65 發表於 2012-7-11 14: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旅居德國修讀歷史博士、原名修海濤的前民陣主席齊墨出版新書《我的民運路》,系統整理「六四」后海外中國民運發展的狀況,成為了解民運興衰的一把鑰匙。齊墨確信中國遲早要走民主之路,但海外民運的歷史使命已結束。

流亡美國的中國著名民運人士、天體物理學家方勵之突然猝逝,巨星殞落,再次帶來海外民運的悲傷與沒落。在北京「六四」事件經歷了二十三年風風雨雨後,這樣的悲哀和沒落不斷增加,不少海外民運人士都揮筆撰寫回憶錄,要留下「六四」的集體記憶而不被埋葬在中國海外民運的悲哀與沒落中。

由旅居德國二十六年的民主中國陣線前主席齊墨撰寫、裕恆出版(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我的民運路》一書,與眾不同的卻是道盡了中國海外民運風雨飄搖二十三年的悲哀和沒落。這是一本比較全面系統整理「六四」后海外中國民運發展狀況、是目前僅有描寫當代中國海外民運史的巨著,成為了解海外民運興衰的一把鑰匙、一扇可以開啟的門。齊墨以史實的嚴謹、政治的銳利、學者的坦誠撰寫自己的民運路,實際上是要詳細緕述親歷海外民運坎坷,見證了民運興衰的歷史。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齊墨嘆息﹕「理想夢碎,隊伍散亂,名聲狼藉,一部海外中國民運史,主線就是內鬥。」

齊墨本名修海濤,是山東大學研究生,曾在中共中央黨校任職講師,一九八七年初留學德國,攻讀歷史博士學位。八九「六四」時他正身在海外求學,旋即投入海外民運,聲援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齊墨說,這是因為深受曾主持中共中央黨校工作的胡耀邦思想開明的影響,「胡耀邦在黨校留下了被大家認同的作風,形成了他的個人魅力」。齊墨當年就是被胡耀邦前秘書陳維仁選定到中央黨校文史教研室工作,陳維仁後來在胡耀邦提議下當了中央黨校副校長。

當代中國海外民運早在一九八二年由王炳章在美國推動「中國之春」運動開始,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后達到高潮,齊墨的《我的民運路》主線就從這裡切入。隨著大量民運人士流亡海外,一時間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他「從滿懷希望積極參與民主中國陣線和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充當民運的筆杆子,出任民陣主席和魏京生副手,到最終在身心交瘁、大失所望之後退出民運下海經商」。這就是齊墨走過的民運路。

二零零三年二月,齊墨身任全球民主中國陣線主席,並在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中擔任常務理事,負責很多日常文字事務,他還是德國一家中文商業報紙的主編。因不堪勞累,終病倒在醫院。歷經七天暈迷,四個月躺在病床。從鬼門關回來,也讓他反思海外中國民運的命運。「我仔細回顧了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從探討學問到成為信奉自由主義的知識分子和海外民運的領導人,從中共高幹的培訓搖籃走到中共的敵對陣營。我反省自己在海外民運中的所作所為,反省海外民運從一九八二年的「中國之春運動」開始的歷史與現狀。這一切令我感到非常失望。」這一年,歷經十四年民運之路后,齊墨毅然決定告退民運投入商海。他稱自己是「從海外民運的污泥濁水中脫身而出」。

用另一種形式悼念六四

中國遲早要走民主之路,這是齊墨至今沒有改變的堅信。但是,中國民主化與海外民運有多少關係?海外民運對於中國的民主化能否起到作用?這是齊墨《我的民運路》書中的質疑。在「六四」事件二十周年時,很多人在回憶二十年前的那一場大災難,悼念死難者。齊墨選擇了回顧與前瞻的文字形式,講一個「中國讀書人的「中年祭」,也是「海外民運祭」」,他批評,海外中國民運這二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