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趣味文化(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7、手的第二個指頭為什麼叫「食指」?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個指頭叫「食指」,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區別,與食指的大小、位置無關,卻從字面上看來與食物有關,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食指最早還真的和吃有關,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習慣用這個指頭試探湯水、食物的冷熱、味道,然後放到嘴裡吮一下——古人這樣做並不奇怪,因為上古時代的人們可是用手直接抓起東西來吃的——因此,古人專門將這個手指稱作食指。之所以選擇食指來做這個工作,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手指來說,食指較為靈活,嘗起食物來非常方便的緣故吧。 說起食指,還有段有趣的故事。春秋時期,鄭國貴戚子公(公子宋的字)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動,第二天必嘗異味。他出使晉國,食指大動,便吃到了石花魚;出使楚國,食指大動,就吃到了天鵝肉;後來吃到合歡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動,屢試不爽。依此看來,食指與食物之間還真是有著深厚的淵源。

18、我們今天說荷包很鼓,就是很有錢的意思。古人隨身帶的荷包就是錢袋的意思嗎?
常說某人荷包鼓了,是指錢袋滿了(發財)的意思,荷包的這種意思與其功能有關。 荷包,是指佩於腰間的一些囊、帶或裝飾小品,原來是宮廷貴族佩戴的飾物。因其色澤鮮麗,加上刺繡精緻美麗,博得了人們的喜愛。一件精美的荷包,從形式、紋樣、綉工到配線、布色,都經過了精心構思、精心施藝,傾注了製作者的情感和心血。後來荷包還成為身份、榮耀的標誌,清代皇帝曾以綉荷包為獎品頒賜群臣、侍從,以示恩寵。 隨著民間刺繡藝術的發展,荷包逐步向民間普及,主要功能是在喜慶之時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或是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再者就是敬獻神佛以表虔誠之心。 荷包不僅是藝術品,還具有實用功能。主要是盛儲隨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根據內盛物的不同,演變出了很多種荷包,如錢荷包、香荷包(又稱香囊或香筒子)、針線荷包、煙荷包、扇袋、眼鏡袋、搬指袋、鑰匙袋、手帕袋及其他刺繡佩飾等。錢荷包的功能跟現在的錢包很類似,因此用荷包很鼓來比喻有錢是很貼切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5: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