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禪定在面對苦痛、疾病

[複製鏈接]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7-5 1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7-5 11:18 編輯

                                  禪定在面對苦痛、疾病與死亡時的作用


[作者] 坦尼沙羅尊者
[中譯]良稹
Using Meditation to Deal with Pain, Illness & Death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我今天的談話主題,是有關禪定在面對苦痛、疾病與死亡時能起的作用──這是一個不十分愉快但極其重要的命題。令人悲哀的是,人們只有在面臨絕症時,才開始思考這類問題,那時候,往往來不及作充分準備了。儘管今天會議主要討論的是醫學對艾滋病能夠做什麼,我們不應當自滿。即使艾滋病及其併發感染症未奪取你的生命,還有其它病症會,因此最好是有所準備,修練當醫學──無論中醫、西醫還是其它療法──不再能幫助你,你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時,所需要的那些技能。據我看來,培養這些技能的唯一途徑是修練心智。另一方面,假如你正在照顧絕症患者,禪定可以為個人的靈性與情感補充力量,使你得以在困難的情形下繼續前行。

有關禪定在對治疾病與心理疲潰感中的作用,書籍、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已有不少報道。與媒體抓住某個專題作報道時的情形無異,它傾向於對禪定是什麼、能為你做什麼,或者高估、或者低估。這是典型的媒體風格。聽那些報道,好比聽汽車推銷員的推銷。他不需要懂得如何駕駛與護理車輛。他的唯一任務是指出車的賣點,也就是能說服你掏錢購買的那些優點。但是,假如你真打算開那輛車,你必須研究駕駛手冊。我今天打算討論的正在於此: 在緊要關頭能夠助你的一部禪修使用手冊。
我在這個領域有不少親身經驗。離開泰國的前一年,我染上了瘧疾──與艾滋病相比,它雖是完全不同的一類病,卻仍是世界上致命人數最高的病種。目前世界上每年死於瘧疾的人數超出了任何其它疾病,這還是在六十年代世界衛生組織發起過一場大規模的剷除運動之後。大量的奎寧被分送到第三世界國家村民手中;  沼澤與居家被噴撒了致命劑量的殺蚊葯滴滴涕。但如今,瘧疾寄生蟲產生了新變種,西藥已無法對治; 蚊蟲已對滴滴涕有了抵抗力,瘧疾的死亡率再度回升。當你想把全副希望寄托在國家健康研究機構或紹克研究所研發出治癒艾滋病的神葯或疫苗時,要記得這一點。

我很幸運。你們可以看見,我活了下來,但只有在熱帶病專家們提供的最佳療法失敗後轉向傳統醫學,才得以活命。同時,我得以仰賴過去數年間一直在修練的那類禪定,在發病期間助我度過最險惡的陣痛與昏亂。正是這個經驗,使我確信它在該種情形之下的價值。

除了我自己的經驗,我還熟悉本地與泰國幾位身患癌症或其它重症的禪修者。從他們那裡我了解到,那類禪定有助於對付病症以及比癌症本身更可怕的治療過程。我在談話中也將討論他們的經驗。

不過首先,我想請大家坐著作幾分鐘禪定,這可以使你們對我的發言主題得以親嘗其味,有一點實際經驗,回家后也可以作為基礎繼續增進。

我所教的法門是呼吸禪定。不管你的宗教背景是什麼,它是一個良好的禪定主題。正如我的導師有一次說,呼吸既不屬於佛教,也不屬於基督教,不屬於任何人,而是誰都可以用來修習禪定的公共財產。同時,它在所有禪定主題當中也許是對身體最有益的,因為當我們觀呼吸時,面對的不僅是出入肺部的空氣,而且是隨著每一次呼吸而貫穿全身的能量感。假如你能夠學會對這些覺受敏感起來,讓它們平緩無礙地流動,你可以幫助身體更順利地發揮功能,給心一個對付苦痛的支點。

好,讓我們一起作幾分鐘的禪定。舒適地坐直,保持平衡。你不必像士兵那樣堅挺身體。只是不要往前後左右傾斜。閉上眼,對自己說:『願我獲得真正的幸福,遠離苦痛。』聽起來這也許是奇怪甚至自私的禪定開端,但這樣做是有道理的。首先,如果你不能祝願自己得到幸福,是不可能誠心誠意祝願他人得到幸福的。有人需要不停地提醒自己,他們該得到幸福──我們都該得到,不過我們若不相信這一點,就會不停地找事懲罰自己,結果也以細微或粗顯的方式懲罰他人。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7-5 11:16 | 只看該作者
第二,觀想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它在哪裡能夠找到,是十分重要的。略想即知,你不能在過去與未來之中找到它。過去已逝,你對它的記憶是不可靠的; 未來則是空白的不確定。因此我們真正能夠找到幸福的唯一之處是當下。但即使在這裡,你也必須懂得從哪方面尋找。假如你試圖把幸福建立在易變的事物上──聲、色等一切官感、外在的人與事──你是在自找失望,好比在一處多次塌方的懸崖邊上造房子。因此,真正的幸福必須在內心尋找。禪定好比探寶: 在內心找到某件牢固不變之寶,那件東西連死亡也不可觸及。

為了找到這個寶藏,我們需要工具。第一件工具是做我們現在正在做的: 對自己培育起善意。第二是把那股善意散布給其它眾生。告訴你自己:『一切眾生,無論他們是誰,無論他們過去對我作了什麼──願他們也都找到真正的幸福。』假如你不培育這個心念,而是把怨惱帶進你的禪定,那麼你在朝內看時,就只看見了這一點。

只有當你以這種方式把心清掃乾淨,把外在事情放在一邊后,這才作好了觀呼吸的準備。把你的注意力帶到呼吸上。作幾次長入息、長出息,把注意力放在任何一個呼吸感明顯、專註時心有舒適感的部位。這可以是在鼻部、在胸部、腹部等任何部位。停在那個部位,注意你出入息時那裡的覺受。不要強迫呼吸,也不要在專註時用力下壓。讓呼吸自然地流動,只跟蹤它給你的覺受。品嘗它,好像它是你想要延長的一種美妙感受。假如你的心散亂走神,就把它帶回來。不要灰心。它走神一百次,把它帶回一百次。這表示你是認真的,最後它就會聽你的。

假如你願意,可以嘗試幾種不同的呼吸。如果長呼吸舒適,就堅持下去。假如它不舒適,就換成任意一種使身體舒適的呼吸法。你可以嘗試短呼吸、快呼吸、慢呼吸、深呼吸、淺呼吸──凡是當下你感到最舒適的。

一旦使呼吸在你選擇的部位舒適起來后,移動注意力觀察呼吸在身體其它部位的覺受。從略低於臍部處開始。作出入息,觀察該處的覺受怎樣。假如你在那裡感覺不到一點動態,就只注意那裡沒有動態這件事。假如你感覺到有動態,要注意它的品質,看看呼吸[中譯: 隨著禪定的深入,呼吸也可以理解成風感、氣感、能量感]在那裡是否不均勻,或者那裡是否有任何張力或繃緊處。假如有張力,要想法使它放鬆。假如那裡的呼吸[氣感]如鋸齒狀或者不均勻,想法把它們撫平……現在把你的注意力移到該部位的右側──來到腹部的右下部位,重複同樣的過程……接下來到腹部的左下部位……上行到臍部……右……左……上腹部中央……右……左……胸部中央……右……左……喉根部……右……左……頭部中央……(在每個部位停上幾分鐘。)

假如你在家裡禪定,可以在全身繼續這個過程──經過頭部、後背部、手臂與大腿、從你的手指腳趾流出──不過由於現在時間有限,我請你們把注意力轉回到我們方才提到的幾個部位當中的任何一個。讓你的注意力舒適地停留在那裡,接著讓你的覺知意識散布開來,充滿整個身體,從頭部到腳趾,使得你像一隻坐在網中央的蜘蛛: 它坐在某一處,但對整張網路有敏感性。這樣使覺知保持寬廣──這需要修練,因為你的覺知傾向於縮小到一點──想象呼吸從你的整個身體每一個毛孔出入。讓你的覺知在那裡停一陣子,你沒有必要去別處,沒有必要想別的……接下來,輕輕地出定。

我在發言後會有時間解答你們可能有的問題,不過現在我想回到先前提到的一點: 禪定的意義及其在面對疾病與死亡中的作用,傾向於被低估或者高估,只有你對自己的工具評估正確,才能夠準確、有益地使用它。我的評論分兩部分: 禪定是什麼,它能為你做什麼。

首先,禪定是什麼: 在這個領域裡流行概念傾向於低估它。討論禪定治病的書籍傾向於只談兩方面,彷彿它的功效只有這些。那兩方面是: 放鬆(relaxation)與視觀(visualization)。的確,這兩個過程構成了禪定的初級階段──你也許發現我們剛才的一段坐禪相當有放鬆感,你在想象呼吸穿過身體時或許也作了一些視觀──但是禪定的內涵比這要多得多。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禪修者們所做的,遠甚於僅只把握了放鬆反應。

禪定作為一個完整過程,包括了三個階段。首先是,帶著念住的放鬆,使心在當下有舒適感──因為只有當它在當下有舒適感時,才能入定安住下來。不過這句話里的要緊詞語,乃是念住。你必須有全然的念住,知道你正在做什麼、你的心是否守著它的禪定對象、它是否在走神入睡。假如你只是放鬆地打起磕睡,那不叫禪定,那種情形下沒有什麼可作為繼續發展的基礎。不過,假如隨著心舒適地安住於當下,你能夠繼續保持全副覺知,那樣發展下去,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隨著心在當下越來越入定,它開始獲得力量。你會感覺到,彷彿你的零散注意力──擔憂這事、記掛那事、種種先見等──如今匯聚起來,心開始有一種整體感與合一感。這使心有了力感。隨著你讓這股整體感繼續發展下去,你會發現,它越來越堅實,存在於一切活動之中,無論你在做什麼,這就把你引向第三階段。

隨著你越來越一心一意地守護這股整體感,你會越來越敏感起來,對那些可能推翻這種平衡感的事物越來越有洞察力。在初級層次上,你注意到,假如你做任何傷己害人之事,就會破壞它。接下來,你開始注意到,心裡諸如貪、欲、怒、痴、懼等東西,只要一出現,也會破壞這個平衡。為了減少它們對心的影響力,你開始分辨解決之道,直到你能夠達到一種不再被這類事物──或者被任何事物──觸及的覺知層次,那麼你就從它們之中獲得了解脫的自由。

我在稍後會解說,正是這些比較高的禪定層次,才是最有益的。假如你把禪定練習只作為一种放松的形式,它對於你的疾病中來自壓力的那個部分固然是有效的,不過艾滋病當中除了壓力之外,生理與心理上的因素還有更多,如果把自己局限在放鬆與視像上,那麼你並沒有得到禪定能夠提供的全面利益。

現在我們來談談當你面對重病與死亡時,禪定能夠為你做什麼的問題。媒體對這個領域既有高估、也有低估。一方面,有些書告訴你,一切疾病來自你的心,只要令心端正,就會好起來。有一次,一位24歲左右患了肺癌的女青年來訪我的寺院,她問我對那些書有什麼想法。我告訴她,有些病純粹來自心理因素,在這種情形下,禪定能夠治癒它,但也有的病來自物質因素,禪定再多也不能使它消失。假如你相信業力,有的病來自現業──也就是你當下的心態──有的病來自舊業。假如是現業病,禪定也許能夠使它消失。假如它是舊業,你對禪定的最大期望是,它能夠幫助你帶著病與痛生活,不受其苦。

另一方面,假如你告訴病人,他們在受苦,是因為心處於不良狀態,想要康復,完全得靠自己使心端正起來,你是在他們正感到虛弱、悲慘、無助、孤獨的情形下,再給他們加上了一項沉重的負擔。我談到這裡時,那位女青年笑了,說她同意我的看法。她一得到癌症的確診,朋友們就送了她大堆書籍,講述如何透過意念使疾病消失。 她說,自己若是相信燒書有益,可能早就把那些書付之一炬了。我本人認識不少人,他們相信自己身體健康,代表自己的心態良好。在健康時儘管可以這樣想,不過一旦生了病,他們就會感到這說明自己禪定失敗,於是便陷入了困境。

有一點你應當十分明確: 禪定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內心的快樂與安寧,獨立於身體與外界發生的其它事件。你的目標是,在內心找到一件牢固的東西,無論身體發生了什麼,你可以有所依靠。假如碰巧透過禪定,能夠對身體起到醫療作用,固然更好。曾經有過許多禪定對身體發生突出影響的例子。我的導師有一位弟子──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早在十五年前被診斷患有癌症。當時醫生說她只有幾個月時間可活,但她藉著禪定,至今仍然活著。她把自己的禪定放在『儘管她的身體可以有病,她的心卻不必也有病』這個主題上。幾年前我去醫院看她,那一天她正經歷了腎切除手術。她坐在床上,明朗、清醒,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我問她是否痛,她說,是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但她不讓痛進入她的心。實際上,她對待自己的疾病,心態比她的丈夫還要好,這位未修禪定的丈夫如此擔心失去妻子,以至於自己也病倒了,結果她還得照顧他。

不過,這樣的情形畢竟不是常例,你不應只滿足於身體的存活──因為,如我先前所說,假如這個病沒有奪去你的生命,還有其它事必定會,直到你找到心裡那個連死亡也不能影響的寶藏,你實際上並不安全。要記得,你最寶貴的財產就是你的心。假如你能夠使它保持健康,無論周圍發生了什麼,那麼你什麼也沒有損失,因為你的身體的存活只到死為止,但你的心仍將續存。
因此,在審查禪定能為你做什麼的問題時,你應當更多地關注它如何助你面對痛、老、病、死,維持你內心的平靜這個問題,因為這些事,總有一天你必須面對。實際上,它們是人生正常的一部分,雖然現代人已視之為反常。我們所受的教育,以永恆的青春、健康與美貌為我們生來的權利。當這些事物離棄我們時,我們覺得出了可怕的麻煩,這必然是某某人的過錯──或者自己或者他人。不過實際上,它不是任何人的錯。我們既然出生了,老、病、死不發生是不可能的。只有當我們接受它的不可避免性時,才能夠開始以明智的方式面對它,不受其苦。看一看你的周圍。那些拚命試圖否認自己正在老化的人──透過鍛煉、飲食、手術、化妝等等方式──他們正是受衰老之苦最深的人。對病與死的態度也一樣。

現在我打算集中談談如何運用禪定面對並超越苦痛、疾病、死亡的問題。首先是痛感。當它發生時,你先得接受它的存在。接受此事本身就是一大進步,因為多數人遭遇痛苦時,試圖否認它存在的權利。他們以為把它往外一推就能夠避開它,不過那樣做,無異於一扔報稅表藉此逃稅: 你也許能逃一陣子,但必然為當局抓獲,那時比先前更糟。因此,超越痛感之道,首先是理解它、熟悉它,這就意味著安忍它。不過,禪定卻可以提供一個法門,使你雖生活在痛感中,卻可以把自己從痛感中分離出來,因此即使它在那裡,你也不需要從中受苦。

首先,假如你掌握了觀息與調息的技巧,使它舒適起來,你會發現,你有能力選擇把覺知安置在某一個部位。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專註痛感,不過在早期階段,最好專註於舒適的身體部位。讓那痛感留在另一處。你不打算把它趕出去,但也沒必要搬入同住。只把它當成自然現象,當成正在發生的事件,但它不一定對你發生。

另一個技巧是,讓呼吸穿過痛感部位。假如你能夠對每次呼吸時貫穿身體的呼吸感[氣]敏感起來,會注意到,你傾向於圍繞痛感構造起一層緊繃的硬殼,在那裡體內的能量難以自由流動。儘管這是一種迴避戰術,實際上它使痛感增劇。因此,隨著你的出入息,想象那股氣息直接穿過痛感部位,使這層張力的外殼融解開來。在多數情形下,你會發現此法可消解相當一部分痛感。例如,瘧疾發作時,我發現它對消解聚集在頭部與肩部的大量張力極其有用。有時,痛感劇烈得難以呼吸,於是我觀想呼吸[氣透過體內所有經絡中心流入──胸部中央、喉部、前額中央等等──張力會消散開來。不過,也有些人發現讓呼吸穿過痛處反而使痛感增劇,這說明他們沒有正確地專註。這種情形的解決辦法是,專註於身體的另一邊。換句話說,假如痛感在右邊,就專註左邊。如果它在你的頭部──指具體部位──那麼就專註於手與腳。(順便說一句,這個技巧對偏頭痛特別有效: 比方說,假如你的偏頭痛在右側,你就專註於使呼吸穿過身體的左側,從頸部下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3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7-5 11:16 | 只看該作者

隨著你的定力越來越強、越來越深入,你可以開始分析痛感了。第一步是,區分生理與心理兩部分。把實際存在的生理疼痛與隨之而來的心理苦痛──也就是那股該當或不該當的受迫害感,那股怕痛感會越來越劇烈、預示著完結等的畏懼感──區別開來。接著提醒自己,你不需要與那些念頭站在一邊。假如心要那樣想,你不需要跟進。當你停止輸入時,會發現過了一陣,它們開始離去,好比一個來和你說話的瘋漢。你要是與此人對起話來,過一陣你也會發瘋。不過,你由那瘋漢儘管說,但不參與對話,過一陣他就會走開。你心裡那一切垃圾念頭也同樣如此。

隨著你剝除了圍繞痛感的一切心理附著物──包括痛是你的、是對你發生的想法──你發現,最後來到一個簡單的標記,只是說: 這是一種痛,它就在那裡。當你能夠超越這一點時,那就是你的禪定達到一個突破的時刻。一種做法是,只注意這個東西在升起、接著消失。當它來臨時,痛感增加。當它消失時,痛就消失。接著,嘗試把身體、痛、你的覺知,看成三件分開的事件──好比打成結的三根線,現在你把它們解開了。當你能夠這樣做時,就會發現再也沒有你不能忍受的痛了。

禪定能夠助你的另一個領域是,使你對身體有病這個單純事實以平靜舍離的心態處之。對一些人來說,接受這個事實是病中最艱難的部分之一。不過一旦你在心裡培育起牢固的定力,你可以把那個中心作為快樂的基礎,開始以平靜得多的態度看待疾病。我們必須記得,疾病並沒有從我們這裡騙走任何東西。它只是活著的一個部分。如我先前所說,疾病是正常的,健康才是奇迹。身體的各個複雜系統全部工作正常,是一件如此不可能的事,當它們出毛病時,我們是不應該吃驚的。

許多人抱怨說,身患愛滋病或癌症的最難處,是對自己身體的失控感。不過,一旦你調御自心的程度有了提高,會開始懂得,你能控制身體的想法,本身是一種幻覺。身體從來沒有與你達成協議,服從你的指揮。你只是搬了進來,迫使它吃飯、行走、說話,等等,接著就以為你是主人了。即使那樣,它仍自行其道──飢餓、拉屎、拉尿、漲氣、摔倒、受傷、生病、老化。你可以想一想那些最以為自己能控制身體的人,比如健身家,他們實在是最受奴役的,一天必須吃足夠十個索馬利亞人活命的食物,花幾個鐘頭推拉金屬桿,把所有能量化在那些無甚用處的操練上。一停下來,那些充氣式膨大的肌體很快就會回縮。

因此在給予你一個牢固的中心, 作為觀察生命真相的視點方面,禪定的一個重要功能在於,當身體開始重振其獨立性時,你沒有受威脅感或者吃驚感。即便大腦開始失常,修習禪定,培養了念住的人也能夠對這個現象有覺知,並且把那一部分身體給放下。我的導師有個弟子必須接受心臟手術,期間醫生顯然切斷了流向大腦的一根血管。他醒來時,即能意識到自己的大腦功能不太正常,不久他發現,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受到影響。比如說,他以為自己對妻子說了什麼,於是對她的毫無反應感到氣惱,實際上他只是想說什麼,但並未對她說出。發現這個問題時,他能夠樹立起足夠的正念,保持平靜,觀察大腦中正在發生的事件,提醒自己這是個出了故障的工具,不再因為情形不順而生氣。逐漸地,他終於能夠重新正常地使用他的那些功能。他告訴我,能夠自觀大腦是否運作正常,並發現大腦與心智兩者分列,實在是一件神奇之事。

最後,我們來談談死亡這個話題。如我先前所說,禪定的一個重要階段是當你發現,心的內部有一個覺知核心,色身死亡時它不死。如果在禪定中你能夠達到這一步,那麼死亡根本不是問題了。即便你尚未達到那一步,也可以作好準備,使自己死得善巧,不像多數人那樣在散亂中死去。

死亡來臨時,各種各樣的思想──對未做之事的遺憾、對已做之事的遺憾、對你所愛而不得不離開者的憶念──會湧進來充斥你的心。有一次我觸電幾乎死去,儘管目擊者說幾秒之內電流就被切斷,對我來說,卻好像經歷了五分鐘。在那段時間裡,我內心思緒萬千,開始是想到自己將死於自己的愚蠢。接著下決心,真要死,最好做得正確,於是我不讓心攀緣那些洶湧而來的遺憾等種種情緒。我似乎做得還順利,接著電流停止了。

假如你沒有修過禪定,面對這種經歷可能難以應付,心可能隨便抓住一個對象,就朝那個方向走去。不過,假如你已經修習了禪定,能夠善巧地放下你的思緒,或者懂得該抓住哪些思路、放下哪些思路,就能夠應付這個情形,拒絕落入任何品質不良的心理狀態。假如你的定力牢固,你可以把這個經歷作為你所培養的技能的終極檢驗。假如有痛感,你可以看一看哪一個先消失: 是痛感還是你的覺知核心。你可以放心,不管發生什麼,痛感會先消失,因為那個覺知核心是不可能死的。

這一切歸結為,只要你還活著,禪定能夠改進你的生活質量,使你以平靜舍離之心,面對痛苦與疾病,並從中學習。當死亡來臨時,當醫生不得不承認他們無可奈何時,你一直在禪定中培養的技能,是唯一一件不會離你而去的東西。它會使你明智地應付你的死亡。即使我們不願想它,死亡必然來臨,因此我們應當學會正視它、壓倒它。要記得,善巧地面對死亡,是你一生善巧而活的一個明證。

到現在為止,我一直把談話局限於艾滋病與其它絕症患者所面臨的困難,我沒有直接討論照顧這些患者的護理人員所面臨的困難。儘管如此,對如何處理這類問題,你們應該能夠從中吸收一些有益的要點。禪定能為你們提供一個靜休、聚能之處。它還有助於提供一種遠離感,從那個視角觀察自己的作用。病人的病情惡化或死亡,並非是護理人員失敗的象徵。只要病人還活著, 你的責任是盡量改進他們的生存品質。當病人的死亡將至時,你的責任是幫助他們增進死亡的品質。

有一次,一位修習禪定多年的老人,在得知自己身患晚期癌症時,來向我的導師告別。他打算死在家裡,可是我的導師卻告訴他,留下來,死在寺院里。他如果回家,只會聽見侄兒侄女們為他的遺產而爭執,那樣可能使他的心處於不良狀態。因此,我們為他安排了一個地方,讓他的同為禪修者的女兒來照顧他。不久他的身體系統開始破壞,有時似乎他開始被痛苦所壓倒,於是我讓他的女兒對著他的耳悄聲重複禪定要點,念誦他愛聽的佛教經誦。這對他起到了靜心的作用,當他在某夜凌晨兩點離世時,看上去平靜安詳,覺知清晰。第二天他的女兒告訴我,她毫無悲傷遺憾,因為自己已盡了力,使他的死亡過渡順利。
如果病人與護理者都是禪修者,這個情形下,事情對雙方來說會容易得多。病人的死亡不等於護理者對其他患者的照顧能力的死亡。

我想討論的主題到此都已覆蓋。恐怕你們當中一些人覺得我的談話不那麼令人振奮,不過我的目的一直是為了有助於你們看清面臨的現狀──既對病人,也對病人的護理者。假如你對病痛與死亡這類事採取迴避的態度,只會更痛苦,因為你拒絕為自己妥善準備。只用當你把它們看清楚,明確懂得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堅定地抓緊你的優先選擇時,你才能夠超越它們。
不少人發現,絕症的診斷,使他們平生第一次清晰地審視人生,使他們對真正重要的事有所領悟。僅達到這種領悟本身,就可能使他們的人生品質大有增進──遺憾的是,他們必須到這個地步才能夠看清真相。但是,無論你的情形如何,我請你們對改善自己的心態盡量作出努力,因為等到一切離你而去時,那個心態能續存下去。假如你還沒有付出時間培養它,那麼它也沒有什麼可以回報你。假如你訓練它,善加照料它,它會數倍地報償你。而且,我希望自己已經闡明,禪定對於幫助你穩固自己的心態,使它超然面對來之一切,是一件有多種效益的工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