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釣」方式也應與國際接軌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7-9 2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7月9日     僑報

北京 王沖

  最近不斷升溫的釣魚島一系列爭端中,海峽兩岸保釣頗有看點。

  台灣幾名保釣人士搭乘「全家福」號漁船4日駛入釣魚島附近宣示主權。台海巡署得知后,立即派出5艘巡防艦艇全程保護,大陸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要求日本保證台灣保釣人士的安全。對台灣保釣勇士的行為,海峽兩岸都給予高度讚揚,筆者也認為此行為和這背後海峽兩岸的默契值得高度肯定。

  為此事興奮之餘,想起一件舊事。去年1月24日,《紐約時報》刊登一篇題為《在日本,這是我們的領土》的讀者來信,聲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援引歷史證據和法律條文予以證明。可寫信者不是普通讀者,而是日本外務省發言人佐藤悟。這封信,是對5天前《紐約時報》言論版文章「中國切尼的崛起」的反駁,該文主講中國的民族主義和中國崛起,其中有一小段提到了中日釣魚島爭端。

  看罷不禁「佩服」日本人工作之細、反應之迅速、應對策略之高明。

  首先,這需要精確、細緻的情報搜集能力,對各國重要媒體對本國的重要信息都予以關注,這一點很多國家都可以大致做到,但日本的厲害之處在於,一篇僅是提到釣魚島幾句的文章,也沒有放過。

  其次,這需要快速反應能力。媒體是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條不太準確的信息在經過傳播、轉載后,會變成「既成事實」,反應滯后就意味著讓謬誤流傳。因此,當有不利於自己或不真實的消息時,應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若閉門研究一段時間后再長篇大論的反駁,時過境遷,新聞成舊聞,說多少話也於事無補。

  另外,以「讀者來信」的方式應對是個高明策略,說明日本深諳美國媒體運作之道,知道美國報紙是獨立運作的,無需去找政府抱怨或抗議。日本選擇「讀者來信」的方式獲得表達觀點的機會,說明他們不僅了解美國媒體,還和美國媒體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否則,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

  至此,不禁要問,為什麼中國官方不會以「讀者來信」的方式在《紐約時報》上表達己見呢?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報紙長期以來是政府的喉舌,官方和本國媒體打交道時無需「溝通」,也不習慣接受媒體的監督和批評,因此,養成了相對比較簡單的工作方式。另外,在具體操作層面,中國官方也缺乏與西方媒體的溝通技巧。

  概括起來,中國的公眾外交也學會真正走出去。花錢登廣告容易,讓人心甘情願地刊登你的聲音難。其實,《紐約時報》登一篇中國的好文章,作用絕不亞於紐約時報廣場上的中國宣傳片。

  這方面日本就做得很到位。每年廣島、長崎紀念原子彈爆炸,向全世界展示他們是戰爭受害者,可中國紀念盧溝橋事變、紀念抗戰勝利卻全然沒有多少國際影響力。

  具體到保釣,也是一樣道理。除了和日本針鋒相對外,在國際場合也應有理有據地告訴全世界人民,為什麼釣魚島是中國的,而不是日本的。也就是說,保釣應該國際化。

  說這些話時,最好多準備些資料、數據,不要僅空口說這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方面,需要中國的智囊們盡心做些基礎研究,然後以淺顯的語言概括,然後,外交官、駐外記者、海外華人意見領袖共同發揮公共外交的力量,讓各國的精英們知曉、接受釣魚島屬於中國這一事實。

  (作者系大陸時評人士)

87

主題

1128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沙發
裘世石 發表於 2012-7-10 10:57 | 只看該作者
很多時候多說是無益的。祥林嫂說的很多,除了剛開始獲得一點同情外,結果有用么?一句話,做好戰爭準備,不一定用戰爭來解決一切爭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