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交鋒南海 中美力量「對抗」背後思維

[複製鏈接]

27

主題

42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受到警告 樓主
UN2012 發表於 2012-6-27 0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來,一直倍受關注的南海局勢風波難平。菲律賓25日在刊出「中國船隻撞翻菲律賓漁船導致1人死亡、4人失蹤」消息后,菲總統阿基諾三世立即出面降溫,稱事件尚在調查中,呼籲公眾保持克制。但一些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和越南人團體據報正發起抵制中國貨運動。而《菲律賓太陽星報》25日鼓吹,當仗勢欺人者已經對你左右開弓,回擊或許是贏得尊重的唯一方式。目前,南海風波難平一方面是東南亞各國的「興風作浪」,更重要的卻是美國這隻「大手」的推波助瀾。而面對自身經濟發展以及戰略需要,中國應該拋棄固有的防禦性思維,打破「不擴張」緊箍咒才有可能成為真正世界性強國。

中國應解放南海思想

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繁榮的經濟發展並沒有帶來穩定的周邊環境。反之問題越來越多而南海爭端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問題總是難解,其主要原因是我們過於保守的防禦思維與發展之間存在著一種悖論怪圈。當今,中國需要通過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來解決另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即「稱霸與發展」的問題。





中國南海艦隊(資料圖)

「不稱霸」是中共的既定國策,但如果「不稱霸」被理解為「不擴張」,就會成為一種「緊箍咒」,束縛海外利益的拓展。當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造就了中國人思維的防禦性。中華民族主體依賴農耕經濟生存和發展,既不想打擾周邊地區,也不希望周邊地區外來因素影響自己。這種防禦性思維不具有進攻性,而具有保守性和內斂性。

數千年來,縱然中國與周邊地區有過戰爭或軍事衝突,中國歷代王朝主要還是通過「朝貢」這種和平方式維持著周邊安全環境的穩定,以維護農耕經濟的持續發展。這種思維在維護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樹立起愛好和平的形象。

如今這種防禦性思維過於保守,嚴重阻礙著中國海外利益進一步的發展。其實,發展就是一種擴張。全球化就是各國利益在全球範圍內擴展的過程,也是各國利益相互碰撞的過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謀發展就不得不擴張,但擴張不同於稱霸。

因此,需要明確的是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和平與富強,而稱霸的目的是干涉與「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但兩者的相同點是都具有擴張性,發展是一種雙向互利性的擴張,而稱霸則是一種單向性獲利的擴張。既然發展也是擴張,那麼中國的海外利益拓展只要在保證其雙向互利目的的前提下,使用一些諸如建海外基地的擴張手段是必要的,這並不違背「和平發展」的宗旨。眼下只有打破「不擴張」的緊箍咒,中國才能加速從一個地區性大國向世界性強國轉變。

美國打造東亞美國牆

在南海風波中,美國這隻大手可謂是無處不在。美國和中國迥然不同。它們是兩個不同世界,兩種不同的威嚴動物:一個擁有不屈的勇氣,另一個神秘莫測。

27

主題

42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1
沙發
 樓主| UN2012 發表於 2012-6-27 06:55 | 只看該作者
美國是世界警察嘛,那裡需要就去那裡,也不管人家需不需要,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23: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