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注重密集禪修
馬哈希傳統鼓勵長期的密集禪修,建議禪修者至少能連續密集禪修兩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以便累積足夠的正念動能,獲得可觀的進步。禪修中的每日行程,是採取密集的訓練方式。傑克.康菲爾德在其《當代南傳佛教大師》一書中,曾如此描述此傳統的禪修方法:「在馬哈希的教法裡,每天持續十六小時的靜坐和經行交替練習,即使從未修學過的在家人,也可經由這種密集的安排迅速開發定力和正念。」透過行禪、坐禪、和日常正念的練習,馬哈希念處內觀禪法要禪修者充分利用一整日的時間,從清晨醒覺的那一刻起開始運用正念禪法,包括進食用餐、灑掃沐浴,一直到夜晚躺在床上入睡之前,都能運用方法嘗試保持正念不斷。
§4.4實用的禪修技巧
為了使初學的禪修者能夠容易進入正念相續不斷的狀態,馬哈希念處內觀禪法提供了一些實用的禪修技巧,包括坐禪的「觀察腹部起伏」,經行時的「分段觀察」,用於一切時的「放慢動作」和對身心現象「標記」。這些技巧成為馬哈希內觀禪法的鮮明特色。雖然馬哈希傳統對這些技巧都曾提出巴利佛典的根據,但是它們有時仍為其他人所批評、非難。對馬哈希傳統而言,「標記」、「放慢動作」等技巧,乃是為了輔助初學者,並非修行成功的必要條件。當這些技巧沒有發揮原本預設的作用反而成為干擾時,或當禪修進展到某個階段而不再需要它們時,禪修者可以選擇捨棄這些技巧,而僅關注正念是否持續保持在禪修所緣上。[9]
--------------------------------------------------------------------------------
*論文初稿發表於「禪法與當代台灣」研討會(2011年11月11-13日,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主辦)。
[1]關於當代緬甸內觀傳統的興起,詳見Houtman(1990),或參考溫宗堃(2005)。
[2]中譯本為《正念之道:念處經基礎修心手冊》。
[3]關於馬哈希西亞多的生平,見 Sīlānanda(1982)。
[4]依據Jordt的研究 (2007: 34-35),在1994年時,全緬甸已有332座馬哈希禪修中心。據估計,仰光的馬哈希禪修中心從1947年開幕至1994年止,參與禪修的人數總計約有1,085,082人。
[5]中譯本為《當代南傳佛教大師》第五章〈馬哈希西亞多〉。
[6]《內觀禪修方法》的英譯,目前已完成,即將在美國出版。此書的中文翻譯亦在進行中:一譯本將由筆者從上述的英譯本迻譯為中文;另一譯本則由曾國興居士直接從緬文譯為中文。
[7]關於此書的訊息,參見Jordt(2007), pp. 67-70。戒喜西亞多(USilananda)將書名英譯作Diary of Kammaṭṭhāna Sāyadaw。
[8]馬哈希內觀禪法相關的中譯書籍,見「附錄一」。
[9]關於馬哈希傳統的禪法的特色,見溫宗堃(2009)、何孟玲(2000)、傑克.康菲爾德(1997)、戒喜禪師(2005)、向智長老(2006)。
§5對歐美正念禪修運動的影響
馬哈希念處內觀禪法對當今歐美醫學、心理治療學界中「正念禪修」的發展,有顯著的影響。這個影響表現在這些世俗性正念禪修課程,尤其是引領此風潮的喬.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於1979年開創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
卡巴金1992年出版的著作Full Catastrophe Living所陳述的「正念減壓」課程,教導以「腹部起伏」為觀察目標的坐禪,練習行禪,並「標記」所觀察的身心現象,強調將正念帶入日常活動,如「正念的進食」(mindfuleating)。這些方法,顯然受到馬哈希念處內觀禪法的影響。[1]
卡巴金服務的麻州醫學院,和美國最重要的內觀修行團體,位於麻州的「內觀禪修社」(Insight MeditationSociety)相距不遠,而「內觀禪修社」所教導的內觀禪法,主要即是依循馬哈希和葛印卡(Goenka)的內觀禪法。
卡巴金常引用曾向馬哈希學習內觀的向智長老(ÑāṇaponikaThera, 1901-1994)的話,將「正念禪修」稱為「佛教禪修的精髓」(the heart of Buddhistmeditation)。他也將「內觀禪修」(insightmeditation)視為「正念禪修」的同義語,強調整個課程的核心目的乃在於培育能夠純粹地覺照當下身、心現象的「正念」(mindfulness)。[2]諸多的跡象,使Fronsdal作出了正念減壓課程其實是「以偽裝的方式,將內觀修行引入美國社會」的評論。[3]
近來,卡巴金博士亦明確談到其上座部內觀和韓國禪宗的佛教學習背景,並提及在醫療場域教導正念禪修,正是他在「內觀禪修社」密集禪修期間所獲得的靈感。[4]整個「正念減壓」的課程,也被卡巴金在私底下描述成「主要是內觀練習……帶著禪的態度。」[5]內觀禪修之於「正念減壓」的重要性,亦可見麻州醫學院正念中心現任主任桑多瑞理博士(Santorelli)在「正念減壓」專業訓練手冊裡關於教師資格的描述:「正念減壓所採用的正念禪修,十分近似上座部佛教傳統裡所教的內觀禪修。因此,我們強烈建議,有意教導正念減壓者要參加幾次此傳統的禪修閉關,即便他們已經立足於其他禪修傳統或心識訓練。」[6]
學者們曾明確指出,禪修在緬甸被當作治療疾病的方法之一,因修習內觀而治癒疾病的事蹟也時有所聞。[7]馬哈希西亞多即曾編有《法的醫療》(Dhamma Therapy)一書,記錄修習馬哈希內觀傳統的禪修者,由於內觀禪修而治癒腎結石、高血壓、腫瘤等疾病的個案。卡巴金將正念/內觀禪修運用於醫療照護體系時,《法的醫療》英文版尚未面世,然而其藉由正念禪修療癒身心的構思,卻也和馬哈希內觀傳統的實踐不謀而合。
§6馬哈希禪法在台灣的發展
相較於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台灣接觸馬哈希內觀禪法的時間稍晚。馬哈希西亞多本人雖然未曾到過台灣教授禪法,不過在1979年前往日本弘法的途中,曾因飛機延遲起飛,無法準時降落日本,中途降落台灣停留一晚,而在台灣留下淡淡一抹身影。
自1990年代起,台灣開始有馬哈希禪法的相關文章、書籍出現[8],也有少數人開始前往緬甸學習,或在台灣教導馬哈希內觀禪法,不過一直至2000年,未有馬哈希傳統的禪師到台灣弘法。2000年11月,馬哈希西亞多的上首弟子,恰宓西亞多(Chanmyay Sayādaw, 1928-)應邀在台北金山法爾道場指導為期一個月的馬哈希內觀禪修營。此應是馬哈希傳統的禪師,最早到台灣帶領內觀禪修的紀錄。
2002年桃園佛陀世界亦邀請了馬哈希西亞多的另一位弟子,時任馬哈希仰光教法禪修中心住持的戒諦臘西亞多(Jatila Sayādaw, 1935-)初次來台指導一個月的內觀禪修營。之後,恰宓西亞多亦於2003、2005、2006年多次受邀來台指導禪修。2005年時,亦為馬哈希西亞多的上首弟子之一,也是馬哈希西亞多去世後首位接任馬哈希禪修中心住持的班迪達西亞多(Paṇḍita Sayādaw, 1921-)派遣其學生盼那剎密西亞多(Paññathami Sayādaw, 1948-)來台指導禪修。班迪達西亞多本人則於2006年首次來台灣教授禪法,隨行而來的是沙沙那西亞多(Sāsana Sayādaw, 1935-)及盼那剎密西亞多。另一位多次受邀來台的馬哈希傳統禪師是般若諦帕西亞多(Pañññādīpa Sayādaw或稱Beelin Sayādaw, 1933-),他也是班迪達西亞多的學生。近三、四年來,班迪達西亞多及其弟子,每年皆受「佛陀原始正法中心」(MBSC)的邀請,來台灣帶領一至兩個月不等的內觀禪修營。[9]
除了上述多位曾經跟隨馬哈希西亞多的年長禪師之外,馬哈希傳統較為年輕的禪師,近來也開始在台灣帶領內觀禪修。如恰宓西亞多的弟子,馬來西亞籍的智光法師(U Nyanaramsi),即經常受邀來台帶領內觀禪修;班迪達西亞多的台灣弟子大越法師(U Gunodaya),也常在南投、屏東或台北帶領十日內觀禪。另外,親近般若諦帕西亞多學習的台灣籍宗善法師,也在推廣念處內觀禪法。
在台灣主辦馬哈希內觀禪修營者,向來是由少數幾人構成的小單位團體,組織規模不大。這些單位團體,包括有佛陀原始正法中心、南投靈山禪寺、南山放生寺、過坑內觀禪修中心、聞思佛學圖書館、清淨毘婆舍那研習中心,主事者多是漢傳佛教傳承的比丘或比丘尼,僅有佛陀原始正法中心的大越法師改披緬甸上座部傳統的僧袍。在這些單位中,佛陀原始正法中心期望全面移植馬哈希念處內觀傳統於台灣,是目前較具組織與規模的團體,在台北市、高雄市、高雄大樹鄉皆有活動據點。[10]
§7馬哈希禪法的傳入對漢地佛教的意義與展望——代結論
做為二十世紀正念禪法的重要傳承者,馬哈希西亞多所弘傳的禪修傳統,上承十九世紀以來緬甸境內的內觀禪修運動,不僅是這股運動的顛峰,並開啟了二十世紀東南亞上座部佛教及歐美佛教的內觀/正念禪修風潮。二十一世紀初,馬哈希內觀傳統正式傳入台灣以及中國大陸,標誌著這股源自初期佛教的內觀/正念運動的新里程碑。
就台灣佛教界而言,馬哈希內觀傳統的傳入有下列幾點意義。
(1)初期佛教的禪法新血:長期以來,台灣本土佛教被認為存在著禪法傳承中斷、混雜,修行次第不明的問題[11],馬哈希內觀禪法的傳入,實為台灣本土佛教僧團帶來一股源自初期佛教的禪法新血。
(2)在家眾禪修運動:由於台灣佛教普遍禪法不興的事實,佛教在家眾長久以來未被給與適當的禪修教育與長期培養定慧的機會,馬哈希內觀禪法的傳入提供給喜好禪修的在家眾一個長期修習定慧的難得機會,著實開啟漢地佛教在家眾禪修運動的序幕。
(3)佛教禪法進入非佛教圈的契機:馬哈希內觀禪法繼承《念處經》的教導,脫落了宗教的形式主義與文化障礙,因此能為歐美醫學界、教育界等非宗教式的正念練習所援用。乘著歐美正念禪修之風潮,在台灣教育界與醫界推廣去宗教色彩的馬哈希內觀禪法(或其他類似的禪法),將能利益台灣廣大的非佛教徒。
本文最後,總結馬哈希念處內觀禪法能在緬甸境內、其他上座部佛教國家乃至歐美廣為流傳的原因,從中思考其將來在台灣乃至大陸等地區的發展能否成功的因素。
考察馬哈希念處內觀禪法能在緬甸境內、其他上座部佛教國家流傳,理應歸功於:
(1)具足厚實的教理根據、完整的禪法教學;
(2)擁有眾多實修經驗豐富的禪師。而其所以能在歐美帶動西方佛教的內觀運動和醫療、心理諮商界的正念運動,除了(1)其具備完整詳實且易行的禪修技巧和「純觀乘」修法的特質,適合一般普羅大眾之外,亦要歸因於(2)承接這內觀禪法的歐美本土人士,如「內觀禪修社」的傑克.孔菲爾德、約瑟夫.葛斯坦,「正念減壓」的喬.卡巴金等,能夠消化、擷取此內觀傳統的精華,以適合美國本土社會文化和心理特質的語言與方式,來加以運用與傳播。
從馬哈希內觀禪法在東南亞、歐美流布的歷史來看,馬哈希內觀傳統將來是否能在台灣、大陸等地[12]生根、成長,乃至影響整個漢地佛教禪修方法的發展,端視兩地的紹承者能否在維持該傳統本有的優點——教行兼備的內觀傳統——之餘,尚能融入當地的佛教文化脈絡(而非單純複製、移植緬甸佛教文化),並適應現代人注重科學與實用的心理取向,發展出保留內觀傳統精華而又契合現代華人社會的弘教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