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海歸回國遇"水土不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5-17 22: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環球時報消息,近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周刊網站刊載了一篇卡羅琳·維勒的文章《中國海歸在學術潮中逆流搏擊》,文中分析了中國海歸的狀況。全文如下:

在美國待了22年後,知名神經學家饒毅在有威望的職位和幫助中國建立研發能力的感召下,於2007年歸國,此舉正值中國發起引進海外高層人才的「千人計劃」之際。

如今饒毅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還有一間以他名字命名的實驗室,這鼓舞不少人跟隨他的步伐。然而即便是他這樣有名望的「海歸」,歸國后依然水土不服。去年饒毅落選中科院院士后,表示不會再參評,並對中國高校中關係比學術更重要的現象表達了關切。在中國努力召喚海外人才歸國的同時,很多人在回國后發現承諾並未兌現。海歸們常發現很難建立人際聯繫和適應他們離開后巨變的中國。

很多歸國學者,尤其是那些與加拿大和美國有聯繫的教授,仍繼續保持與海外高校的聯繫。「兩邊國家都會受益吧。如果能保證國際化人才的來回穿梭,他們才會有新的想法和創意。」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表示。

被本土圈子排斥在外,還會影響到晉陞、保住職位和發表論文。至少個別人,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歸國者,最終以悲劇收場。 「老同學網路到處都有,不止是中國,但關係對晉陞的重要性在中國尤為突出。另外,若本土學者在晉陞上落在不懂規矩的『外來者』後面,也會引發前者的憎 恨。」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雷金慶說。雷也是一名海歸,他表示,很多學者選擇兩地奔波,保留兩邊的職位,保留外國的公民身份,甚至把家人留在海外。

儘管如此,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科研經費都在收縮之際,中國仍有機遇引起海外人才的興趣。哈佛大學一名化學和生物學系博士后說:「與其他地方相比,中國的學術氛圍還不錯。我了解到很多國家正日益減少對基礎科學的經費投入。但中國也有很多事兒讓我煩惱。」

72

主題

471

帖子

67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6
沙發
longang 發表於 2012-5-19 00:30 | 只看該作者
你的收入差不多,就應該潛心做學問,再求發展就是鬼話了,不就是追名逐利的代名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9

帖子

66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1
3
湖濱 發表於 2012-5-27 21:36 | 只看該作者
饒毅這樣的人回國已經得到了他在國外無法期及的好處,有點自知之明的話應該知足了。這類人根本就不是什麼正經做學問的人,一回國就想名利通吃,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4
lushao 發表於 2012-5-30 1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國的是極少極少數人的機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5
青貝殼 發表於 2012-6-24 05:50 | 只看該作者
其實海龜們誇大了"水土不服"的現象,主要原因是,他們老喜歡將西方國家來與國內相比較,就像我們剛到國外那時,買東西時老是在心裡換算成人民幣一樣。其實,就是中國國內不同城市的人在一起工作,也會有互相傾軋和排擠的現象,而國人已經習慣了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