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中國人

[複製鏈接]

72

主題

471

帖子

67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ongang 發表於 2012-6-21 1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名「中國專家」在俄羅斯工地被砸死(組圖)http://www.  2012-06-20 19:20:53  網  網記者日落長河綜合報道:據俄羅斯新聞網19日消息,俄車裡亞賓斯克州特羅伊茨克市一電站施工現場的塔式起重機倒塌,導致5名中國工人死亡,5人受傷。

20日的俄羅斯之聲則說,事故導致6名中國專家被坍塌的吊車砸死(同一報道中的另一種說法是「6名中國公民 —— 承包商僱員死亡」),另有5名中國工人被送進醫院就醫。俄羅斯檢方計劃對兩名中國建築公司的負責人提出起訴,罪名是違反安全操作規程。

6月18日,事件發生在車裡雅賓斯克州特洛伊茨克國家區域電站二期工程工地上。俄聯邦偵查委員會發布的公告稱,車裡雅賓斯克偵察機關正在就吊車坍塌致人死亡事件對黑龍江工程公司總工程師和副總工程師進行刑事調查。目前正在決定按照犯罪條款和選擇預防措施條款對建築公司負責人提出指控。

據新華網莫斯科6月19日電,中國駐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總領館工作人員19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中國黑龍江省火電第三工程公司承建的俄車裡雅賓斯克州特羅伊茨克電廠擴建項目18日晚發生的起重機倒塌事故已導致5名中國人死亡,另有5名中國人受傷。京華時報20日報道中的傷亡人數與新華網完全一致。

新華網說目前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中。中國總領館對此事高度重視,將全力做好相關領事保護和協助工作。

黑龍江省火電第三工程公司分公司外事經理付劍波18日對新華社記者說,目前善後工作正在穩步進行。初步分析認為,事故原因為吊車軌道斷裂,導致失去平衡而倒塌。

車裡雅賓斯克州位於烏拉爾地區以南,西西伯利亞平原西南部。東部和東南部與哈薩克接壤。

目前每年進入俄羅斯的中國人約為250萬人至500萬人之間,但長期在俄居住的中國人僅為50萬人以內。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謝·普里霍季科援引「相當可靠」的資料稱,常住俄羅斯的中國公民總數不會超過20萬人。


十月革命前,俄羅斯遠東地區總共有150萬居民,其中1/3是中國人。2002年10月《環球時報》的一篇報道說,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中國人問題一直是莫斯科某些新聞媒體炒作的一個熱門話題。有的說那裡有50萬中國人,有的說上百萬,甚至還有說500萬的。俄羅斯外交部公布材料說,遠東地區的中國人數量是10多萬。

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人除農耕、養殖、森林採伐和建築等行業外,主要從事個體商業活動,以經營服裝和日用小商品為主,也有做水果蔬菜批發的。幾乎每個遠東城市都有露天零售批發市場,市場的商品雖說不很精緻,但大都便宜耐用,中低收入階層的居民經常來購物。一些市場里中國商販佔了多數,人們習慣地將它們稱為「中國大市場」。

在烏蘇里斯克市(雙城子)市政府前,兩個中國工人正在給樓前的台階鋪大理石。市長助理和外辦副主任對中國工人讚不絕口:中國工人不僅活做得精細,而且特別能吃苦。要是俄羅斯工人,9點上班,整理工具就得半個小時,剛乾了一個來小時又去抽煙。中午他們要喝咖啡,吃點心。下午沒幹多長時間就草草收工了。而中國工人幾乎是從上午9點一口氣干到下午6、7點。


(中國人看俄羅斯的陰暗面:莫斯科之夜充滿黑暗、骯髒、淫穢、奇異、裸露、慾望和粗暴的性交易)

記者和工人攀談起來,原來他們是哈爾濱的一家建築公司的施工隊,工人全部來自黑龍江農村。隊里幾乎是軍事化管理,每天從住所統一乘車上下班,工作時間不許喝酒,回到宿舍不許賭博,至於找小姐更不用想了。一位工人說,第一這是紀律,再說就是允許的話也不會去。一個月才掙七八百塊錢,去一次等於兩三天的活白乾了。工人們說,住的情況還可以,四人一間房,但伙食不很好,一天到晚是海帶白菜豆腐湯,很少吃肉,自己想買點香腸又嫌太貴。想買棵圓白菜腌點鹹菜都捨不得,國內才四五毛錢一斤,這裡賣三塊錢。他們同當地居民的關係還可以,每天上班下班,不招災不惹禍。惟一的願望就是幹完活平平安安地早日回家過春節。

烏蘇里斯克外事辦公室副主任老包外表看是個地地道道的俄羅斯人,卻講一口流利的新疆味漢語。原來老包的父親是山東人,上世紀初來到俄羅斯,當時遠東中國人很多,據說烏蘇里斯克有一半人口是中國人。老包的父親與當地一位烏克蘭姑娘結了婚。上個世紀30年代末蘇聯和日本關係緊張,日本向遠東派了不少間諜,蘇聯人也分不清日本人和中國人,便把中國人全部遷到新疆,老包就出生在烏魯木齊。

60年代老包一家人才重返烏蘇里斯克。老包後來娶了個俄羅斯姑娘,現在已經有四個孫子孫女了。老包說,他前不久買了本中國小學一年級課本教孫女學中文,他想讓孫女長大後到中國留學。老包除了在外辦當副主任,還同中國人做生意,日子過得很不錯。

說起中國人在當地是否受歡迎,老包舉了個例子。他說,要是去俄羅斯的修鞋匠那兒,準會讓你一個星期以後再取。而中國鞋匠什麼也不說,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要錢還少。既方便又便宜,誰會不喜歡。當地個別居民對中國人有偏見,原因之一是中國人好露富,沒事總到賭場玩,買個麵包也要從口袋裡掏出一大把錢。看到中國商人身上有那麼多錢,俄羅斯人心裡不是滋味。老包說,中國人身上錢多不假,可是別忘了他們從中國帶進了很多貨物。

(俄羅斯警察如此粗暴對待中國人)

遠東經濟研究所所長米納基爾說,勞動密集型生產需要很多人手,而當地根本就沒有這麼多勞力。建築業、種植業等是與中國勞務合作的主要領域。過去一個工程會拖很長時間,現在不行了,工期越長銀行貸款利息越高。中國人肯付出勞動,工資相對較低,用中國工人可以加快工程進度。當地建築公司說已經離不開中國人了。當地農業也離不開中國人,有些活兒俄羅斯人根本就不會幹。比如說種西瓜,同樣都是種,俄羅斯人種就不結瓜,中國人種就結。

米納基爾認為,說服當地居民不要怕中國人是沒有用的,需要居民自己感受,這也是個時間問題。今天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居民比5年前更加平靜地接受中國人的存在,原因是5年前來的中國人讓俄羅斯人感到很不舒服,這些人層次低、沒文化、蠻橫,買賣過程中有許多爭吵,讓當地人很憤怒。現在來的中國人有所改變,變得更加謙和。當地居民注意到了這一點。只不過不知道是原來那些人變好了,還是來的中國人層次發生了變化。

過去這些中國人總是成群結夥地在街上走,大聲說話,不管其它人。當地居民生氣,說中國人在這裡像在自己家一樣。現在中國人與當地人在生活方式、行為特徵方面有很多共性,不過於顯眼。這裡畢竟是俄羅斯的土地,中國人自然要做出更多努力。他最後說:「如果你去別人家裡做客,自然要像別人希望的那樣做。如果想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那最好留在家裡,不要去別人家做客。重要的是要融入當地居民之中去。」

中國人複雜的「俄羅斯情結」

環球網認為,6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進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並見證多項涉及雙邊多個領域的合作協議文件的簽署,中俄關係進入了合作發展的新階段。

然而回溯兩國關係的歷史會發現,一路走來,雙方並不總是愉快的。俄羅斯曾經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種種劣跡,但不久就以老師和大哥的面孔出現,帶領中國走了一條不同於歐美的現代化之路。這條路走的十分艱難,而且方向也越走越偏,中國不得不進行反思,並開始走屬於自己的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心裡始終對俄羅斯有種複雜情結。中國人有時親切地稱唿它為「老大哥」,有時則斥之為「北極熊」、「大國沙文主義」、「蘇修」、「老毛子」等等。

(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

中俄兩國曾經抱團取暖,也曾經分道揚鑣,冷戰後,在西方的壓力下,中俄又開始重新調試兩國關係。進入新世紀,中俄關係迅速升溫,在戰略上相互協作,好得讓西方嫉妒。這也許就是經歷風風雨雨後,中俄兩國對現實世界所作出的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於1949年6月30日寫成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的這句話,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言。而這句名言也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發展走上「馬克思道路」的「主旋律」。而十月革命之後的俄國,邁進了蘇聯時期。從此,中國就漸漸地跟隨上了蘇聯的發展步調。有人說:「若沒有十月革命,恐怕中國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1949年建國之後,中蘇更是迎來到了十來年的「蜜月期」。在這個蜜月期,中國社會開始變得「蘇化」,中國人形成了濃郁的「蘇聯情結」。一個多世紀以來,無論是在軍事上、革命發展方向上、國家制度上、經濟上,甚至文化上,蘇聯都開始對中國及中國人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著名文化學者王康對此總結說:「我們的憲法是1936年的斯大林憲法……中國的軍事制度、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是來自蘇聯;還包括我們很多用語,書記處、政治局、紅領巾、少先隊、集體舞、列寧裝,等等,還有很多很多。」

有人評論說,「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人來說,俄羅斯就像一個幽靈」,「在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中,這個龐大的鄰國,就像一位親切的兄長,年復一年,他用意味深長的目光注視著我們的生活,電影、音樂、繪畫、文學、生活方式乃至世界觀」,「蘇聯消失了,然而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它是一個揮之不去的永遠的情結。」

1991年雖然蘇聯解體了,但「蘇聯情結」卻留在很多國人心裡。俄羅斯經過「休克療法」之後,逐漸恢復了體力,並重新透出大國的氣息,更重要的是,它產生了一位魅力四射的強勢領導人普京。普京不僅在俄羅斯被稱為「上帝給俄羅斯的禮物」,即使在中國,也成了很多年輕人崇拜的偶像。

俄國在歷史上一直具有強權的傳統,因此,很多人認為,強勢的普京出現在俄羅斯是應運而生的,也是俄羅斯這一傳統的體現。

對於今天的中國大眾來說,無論如何追捧普京,與當年對蘇聯的崇拜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再有俄羅斯情結,今天的中國人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崇拜」俄羅斯的一切及其領導人了。
更多精彩點擊:<a href='http://www.'>http://www.</a>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