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過度消費劉洋是一種社會病態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2126

帖子

738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春到人間 發表於 2012-6-20 0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2-6-20 09:17 編輯

吳龍貴         (2012-06-18 19:20:46  

17日傍晚,在「神女」劉洋老家的村子里,100多位鄉親、記者和劉洋的五爺爺劉天才聚在一起,在不斷的掌聲和歡呼雀躍中觀看了神九順利發射升天的直播。在祝福劉洋之餘,劉天才特別盼望她能回老家來看看。據劉天才說,他至今已經接待了約500名各路媒體記者了。(《新聞晚報》6月18日)

自從劉洋成為我國首位女性航天員的消息傳出后,「劉洋」這個普通的名字就迅速竄升為最火爆的新聞熱詞,當仁不讓地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而至「神九」飛天時間的臨近及發射成功,媒體關於劉洋的報道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從她的婚姻狀況到是否生育,從曝光其生活照到生長經歷的點點滴滴……有媒體報道,劉洋的五爺爺因為不堪媒體採訪,不得不躲到山上,這大概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防火防盜防記者」。

作為我國首位女性航天員,劉洋當然有報道的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著有關劉洋的一切都具有新聞價值,都有報道的必要。過度消費劉洋,無限挖掘劉洋背後的「故事」,首先折射出的是一種輿論導向的迷失和新聞價值觀的病態。典型人物的報道固然可以寫得更有趣、更人性化一點,但不能為了刺激眼球把它當成娛樂八卦。事實上,我能理解當地政府出於利益訴求而強調「做好宣傳劉洋的工作」,我所不能理解的是,全國這麼多媒體蜂擁而至,反覆地報道劉洋的那點私事——據劉洋高中的班長張鵬說:「有些記者老盯著『早戀』之類的事情追問」,這種報道的角度和赤裸裸的窺私心態,不僅讓讀者極度反感,事實上也是對劉洋個人隱私的不尊重。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何嘗不是「三俗」的表現?

媒體是社會公器,一方面要體現出社會責任感,無論是報道的內容還是方式,都應對社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媒體作為一個行業,記者作為一名專業人士,在報道的時候也應該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職業底線,而不是人云亦云,什麼熱就報道什麼,在消費別人的同時也消費了自己的公信力。然而在關於劉洋的報道中,我們既看不到社會責任感,也感受不到職業操守和素養,看到的只是公共資源的浪費,獵奇心態的蔓延和膨脹。

過度消費劉洋,還與這個社會的某種病態密切相關。一個標誌性人物一出來,立馬就進入「造星」甚至「造神」的模式。記者夜以繼日的的蹲守,500家媒體幾乎將劉洋老家的門檻踏破,不厭其煩地追問劉洋的生長經歷,說到底就是想刻意挖出點什麼神奇之處,以證明劉洋今日的成功乃是某種必然。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英雄迷戀症」,潛台詞是,是個英雄給你宣傳出來,不是英雄也能給你造出來。這是整個社會浮躁的寫真,也是社會過於功利化的表現——人們只能看到最風光無限的那一個。

以平常心視之,我並不認為劉洋是什麼英雄,也不認為她成為我國首位女性航天員有什麼可歌可贊的神奇之處。她的成功,固然有個人努力的成分,但更多則是的一種幸運。可以想象,有資格成為首位女性航天員的人選應該不少,劉洋的勝出也許只在毫釐之間;另一方面,則與我們航天事業的長足進步密不可分。而這背後,是無數幕後航天人的默默奉獻。社會資源對劉洋的過度傾斜,既是對這些幕後工作者的一種漠視,更重要的是傳遞一種錯誤的觀念:只有站在最前面的,才是英雄

我們社會從來不缺少對英雄的禮讚,缺的恰恰是對平凡的尊重。劉洋的背後,是無數普通航天人對專業的執著,一個奧運冠軍的背後,是許多陪練的辛苦付出,吳斌的背後,是無數次恪盡職守……世人沒有橫空出世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這些平凡的品質和平凡的人。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沙發
小辣辣 發表於 2012-6-20 10:07 | 只看該作者
對第一個女宇航員來說,這也很正常。不過不要太長時期就行了。這就是適可而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5: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