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抗戰中究竟出了多少漢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抗日戰爭,我們是戰勝國。然而,我們的勝利卻只能說是一場慘勝——據戰後統計: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期間(1937-1945年,還不包括1931年9·18事變後到1937年7月7日之間長達6年的侵華戰爭)中國有近1000多座城市被佔領,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總共達6000億美元(這些損失還不包括被日本強盜在戰爭中屠殺了的3500萬中國同胞的生命的價值),6000億美元,按當今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也就是將近50000億人民幣。當然,這還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損失,在精神層面,日本侵華戰爭對我們民族精神的荼毒,更是罄竹難書,影響深遠。
  
  據有關資料,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后,經過統計,除滿洲國以外所有駐華偽軍的數量被繳械的大約是118.6萬人,而滿洲國和偽蒙古軍當時有40萬軍警,再加上各省縣的偽地方武裝,所以目前廣泛流傳的版本中有逾200萬偽軍的說法。其實這裡還應加上整個抗日戰爭期間,被斃傷、俘虜和投誠的共有118萬餘偽軍,這樣算起來偽軍就有了300多萬。這個數量的偽軍幾乎超過在華投降時日本軍隊的數量—-120萬人的兩倍。這個日軍數量還包括在台灣和越南北部的的日軍,而這些日軍一般是不在抗戰實際作戰數字里的。漢奸不僅是偽軍,還包括偽政府的各級官員。這個數量不好統計,但其作用是極大的。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漢奸文人。如周作人之類。還有有學者曾對漢奸偽政權高級官員情況作過簡略統計:留日比例較高,在被統計的144人中,有留日經歷者54人,佔38%。
  
  任何一個國家在外族入侵之時,都會出現一些有奶便是娘的賣國賊,這不奇怪。奇怪的只是:為什麼我們這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會出現這麼多漢奸?這些漢奸是這麼煉成的?
  
  這或許可以從外因和內因兩方面來探討。就外因而言,首先是近代中國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上各自為政。這種被孫中山稱為「一盤散沙」的狀況,卻為外國侵略者對華推行「以華制華」和「分而治之」的政策提供了便利。面對日本的軍事壓力和利益誘惑,一些人可能就會選擇投降的道路。其次,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落後,人們生活水平的極端貧困對漢奸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很多下層漢奸迫於生計,而不得不為日軍服務。最後中國在對外戰爭中屢次戰敗,使國人中媚外、崇外、恐外的思想和民族自卑感有所發展,抗戰爆發后敵強我弱的現實,使部分人喪失了抵抗的信心。然而,這些外因,也只為抗戰其間漢奸的大量湧現提供了現實土壤,這些惡之花的五彩繽紛,還得尋其內部原因。
  
  大致說來,如果一個民族在戰爭其間,出現了大量以本民族對抗的所謂「賣國賊」,這就意味著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出了問題——換言之,這個民族是否有一個民族的核心凝聚力和精神支柱的問題。如果有這樣一個核心凝聚力和精神支柱,在民族危亡之際,國人就會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共御外侮而不屈;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凝聚力和精神支柱,國人就會分崩離析,認賊作父,甘願當亡國奴,甚至當賣國賊。這個所謂心凝聚力和精神支柱既包括了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價值理念,也包含著現狀的政治、經濟、社會形態給國人的影響。
  
  原本中華民族並不缺乏愛國的文化價值理念。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有國家和民族的觀念,國家和民族認同是中國人的基本道德信條和行為準則。自從夏商周以來,中國國家形態初步形成,中國人就堅持國家正統和國家一統的理想,不但「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而且華夷之區隔是很強烈的,在民族遭遇外侵的存亡之際,總有無數可歌可泣的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滿江紅》詞云:「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陸遊《示兒》詩云:「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都表達了這種強烈的愛國精神。
  
  然而,獨裁統治,吏治腐敗,人民生活水平極端低下,造成社會離心力的加劇,使政府缺乏親和力和號召力,為漢奸思想的流行打開了通道——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中華民國建立后,並未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安定和幸福,相反是軍閥混戰,人民塗炭,外強凌辱,國運日衰。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開始了并吞東亞的「聖戰」。抗戰一開始時是個什麼情況呢?據遲浩田將軍回憶,日軍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八個日軍士兵五支步槍,一挺機槍,趕著一個縣城數萬軍民棄城而逃。於是,連汪精衛,那個當年在同盟會時刺殺滿清攝政王被捕后寫下「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具有強烈民族氣節的人物,都當了中國最大的漢奸。
  
  在抗戰前後,不但一般社會成員好多對國家的觀念模糊,就是當時的統治集團和軍事集團,由於利益的不同,對國家的認同也是有諸多複雜的情況。從國民黨來說,先是「九一八」堅決不抵抗,將東北拱手相讓給日本;後來是公開宣揚「攘外必先安內」,堅決要先消滅共產黨和紅軍;後來在張學良、楊虎城兵諫后,蔣介石同意了與共產黨聯合抗日,但也搞了不少磨擦,甚至發動「皖南事變」,同室操戈,要消滅新四軍;汪偽政權成立后,蔣介石也沒有中斷和日本的曖昧的談判。從共產黨來說,也在抗戰中奉行保存實力、發展壯大的方針,毛澤東怒斥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是暴露了共產黨的主力」,引來了日軍對八路軍的圍剿。以後八路軍、新四軍基本是在敵後搞游擊戰,抗戰勝利后,共產黨的軍隊從紅軍僅剩的三萬人,發展到百萬之眾。
  
  要之,政治不清明,經濟不發展,社會不安定,必然會造成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國家認同趨弱——這就是抗戰中,漢奸大量湧現的根本原因。
  
  (文章原創於2009年10月)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