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身心靈整體健康從胎教開始

[複製鏈接]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6-8 0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身心靈整體健康從胎教開始


                                                                                               雷久南



  中國古老醫學對胎教有深入的認識,父、母親在懷胎前即開始做準備,調養身心,母親懷孕后更要注意生活起居,情緒心念也要保持安詳愉快,以便為成長中的生命提供最好的身心環境。◆

  西洋人有句話說:「推搖籃的人主宰世界。」一個人的健康和情感習慣在胎里和幼年期間塑成,這些條件來自父、母親身心的健康狀況和對胎兒的心態和情感。我們一些自小即有的感受、人生觀往往可追溯到母親懷孕期間的感受,我們的一些才能、言語所有的韻律都來自母親。現代醫學發現,嬰兒睡眠習慣都與母親懷孕時的習慣相同。心理學中,快速發展的新專業即是胎兒和新生兒心理學。◆

  指揮家布理斯.柏特(Boris◆Brott)在問及他對音樂的興趣來自何時,他回答說:「在出生前。」年輕時,他在練習指揮新曲子時,某些曲子他不學即會,尤其是提琴部分特別清楚,有次他和母親談及此事,她也很訝異,但在問過是那些曲子后,才知都是她在懷孕期間所練的曲子,她是拉提琴的音樂家。◆

  有位小學老師的孩子兩歲即會畫人,眼睛、鼻子、口的方位都很對稱,起初母親不能理解,後來想起她在懷胎期間曾多次向小學生口述畫人面的方法。◆

  父、母親和兒女之間的情感也是在胎兒期間建立。有位美國女士懷第一個兒子時,先生忙於學業,白天、晚上都不在家,孩子出生時先生也不在場,父子的關係很淡薄;媽懷第二胎時先生每晚都回家,睡前都會和胎兒談天,說說這一天的芝麻小事和晚餐所吃的,結尾時,他會說:「我們愛你,盼望著你的來到。」孩子出生時,先生也在旁,當他抱起嬰兒時,他自然的對孩子說話,嬰兒也睜開眼睛,聚精會神地凝視,然後微笑,顯然早已熟識,父子關係也一向親密。如果受孕不是雙親所歡迎的,對未來親子關係和兒女一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最大的影響。一位有四個孩子的媽媽問說,為何她的老二每天所做的都讓她生氣,我問她懷這個孩子時的心境如何,她說那年她不希望懷孕,因為她認為那年出生的孩子的生肖與她的相剋。她排斥的心情和所不希望有的關係反而塑造了兒子所作所為都使她生氣,證實母親心念創造的力量。◆

  聞尼(Verny)醫生在《胎兒的秘密生活》一書中提到一個新生兒,當母親想要喂她奶時,她便轉頭拒絕吸奶,但當其他人用奶瓶或母奶喂她時,她就接受,醫生好奇地問她懷胎時的心態,她說這個孩子是先生想要的,但她本人並不想要孩子。胎兒早已接收到母親的情緒,母女的關係一開始就不好了。◆

  加拿大的心理醫生安竺.費德馬(Andrew◆Feldmar)在一九七九年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研究對象是四位已**五次失敗的少年。他發現,這些**的行為都在每年的同一時候,剛好與他們的母親當年試著墮胎同時,這些少年所用的**方式都與母親墮胎相似,也許是藥物,也許是工具,這些年輕人一旦明白**衝動來自胎里的記憶,即不再有**的衝動;我曾遇到一位母親,她也曾試著墮胎而未成功,兒子現在二十多歲,也有**的衝動。目前年輕人**的例子相當多,是否與母親墮胎未成有關,值得進一步探討、預防。◆

  一九八八年,一份歷史性的研究報告總結瑞典、捷克斯拉夫和北芬蘭(分別為二十五年、二十年和十六年)三個國家的觀察,比較墮胎被拒的子女和對照組子女的成長過程。瑞典的研究發現,母親墮胎被拒所生下的孩子,其生理和心理問題較多學習能力較差,身體的成長在出生時就有差異;北芬蘭的研究對象為一萬二千位母親,十二%認為受孕不該發生,這些母親的孩子們的體重和身高在二十八天時都少些,早產的比例也高,嬰兒死亡率和各種殘障,如腦麻痹、智障也較高。分別在八歲、十四歲和十六歲的追蹤觀察,發現不受歡迎來到的孩子學習困難,言語表達能力差,低智能的也是一般的二倍。◆

  布拉格(捷克斯拉夫首都)的一項二十多年研究也發現,母親兩次要求墮胎被拒所生的孩子,在九歲時有高於一般的急性和慢性病,母親認為他們固執、不乖、脾氣不好,老師認為他們成績較差、同學也不喜歡和這些孩子做朋友。在十四歲的觀察,發現這些孩子功課更差,很多選擇休學,老師認為他們過動、不合群,他們本身覺得被母親排斥,與父、母親的關係更惡化。在二十三歲時,這些不被歡迎來到世間的孩子有更多的社會、犯罪問題,重犯的比例是一般的三倍,他們對生活不滿、擔憂、不開心,在愛情上容易遇到挫折,他們喝較多的咖啡、抽菸、喝較多的啤酒,接受精神病治療的例子也較高,對壓力的應變能力較差。這些人結婚生子時較易抱怨,婚姻不美滿,胞兒又在不被期待的情況下產生,他們與胎兒之間也難建立親密感情。我們可從這些報導中看出一代傳一代的情感藍圖,胎兒早期的情感環境形成一生的個性。◆胎兒形成的過程中,任何污染都會幹擾其稚嫩的神經系統及器官的成長,不論是化學藥劑或情緒,胎兒能感受到母親所吃的、喝的、呼吸的和所想的、感受的。母親吸菸時,胎兒會焦慮不安,因為尼古丁會讓胎兒不舒服而且胎兒也會害怕不知這不舒服什麼時候會產生。

  麥可.理伯曼(Michael◆Lieberman)醫生髮現,四個月大的胎兒對母親想吸菸的念頭會即刻起反應,心跳會加速,也能聽到聲音。某些音樂,如維瓦第(Vivaldi)會讓胎兒放鬆,貝多芬和熱門音樂則會使胎兒拳打腳踢,有位在錄音室工作的孕婦在為搖滾樂團錄音時,胎兒把她的肋骨踢斷。◆為了讓父母親們能提供胎兒身心最好的環境,聞尼醫生將心理學及醫學的研究結合,寫了本九月懷胎指南《滋養胎兒》(Nurturing◆the◆Unborn),第一個月,母親須安穩情緒,清洗負面的習性,並提高自信心,父、母親都可參與九個月的準備,與胎兒建立溫暖感情。藉著音樂日記、輕鬆的運動、按摩,加上心念的溝通,讓新生命有個完善的身心條件。胎教是建立一生整體健康的開始,父、母親們是主宰世界的最大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22: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