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建良善社會得靠底層平民

[複製鏈接]

72

主題

471

帖子

67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ongang 發表於 2012-6-5 0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迪: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5日00:09  環球時報
  重建良善社會,得靠底層平民

  劉  迪

  近日,杭州司機吳斌在駕駛大客車的過程中不幸被飛來的鐵塊砸中,但他以驚人毅力停穩客車救了一車人的性命,自己卻不治身亡。「最美司機」和前不久媒體報道的因救孩子而斷腿的「最美女教師」等平民中的偉大人物,讓我們反思這個社會的冷漠和不信任的時候,應該將重建良善社會的希望寄托在中國底層。

  誠然,今天的世界,不論東方和西方,人與人的紐帶弱化,社會缺乏互信,這已為世界通病。有人認為,權力與市場,嚴重腐蝕了今天的中國社會。筆者以為,我們中國底層普通市民之中,仍然存在傳統的美德、責任與信賴的基礎。上述事實也說明,中國社會底層存在廣泛而深厚的良善社會基礎。

  有人將良善社會重建的重任寄予我們的知識階層,但筆者不敢苟同。北大教授錢理群直言,現行中國教育制度培養出一大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批判的是某些知識分子向權力奴顏婢膝的現狀。這些年,教育制度過分注重知識灌輸而忽視人格成長。錢教授這番話也是讓我們追問在中國,如何恢復獨立人格的價值、社會彼此信任這個更為根本性問題。

  數千年來,中國能屢遭入侵而不亡,這有賴士大夫階級對中國主流價值的捍衛、傳承。具有高度歷史責任的中國知識階層引領了近代歷次革命。當年的知識階層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和獨立人格。

  現代國家建立之後,知識階層容易成為權力附庸、市場奴僕。國立大學成為培養知識權貴的基地。明治維新之後,東京大學成為培養官僚的學府。對此,一個來自地方的政治家創辦了早稻田大學,他認為日本不能成為官的天下,應該成為民的天下。他決定在這個大學要培養兩類人:一類是新聞記者,另一類是全國的村長。因為他認為,權力不能沒有監督,國家不能沒有基礎。

  今天中國面臨一個重建良善社會的任務,我們應把希望寄託於普通公眾,把更多的精力、熱情投放在基層。我們重塑中國地方,應該從中國的傳統之中汲取養分,培養公共精神。在這個方面現代社會資本理論值得參考。

  什麼是社會資本?美國政治社會學家羅伯特·普特南認為,社會資本是指社會組織的特徵,如核心價值觀、規範、社會信任及社會網路。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人們的互利協調、合作。他認為,社會資本其實就是一種道德資源。一個有效的政府,一個良好的教育系統、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一個很低的犯罪率,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這個社會的普遍信任、合作與廣泛參與。怎樣恢復、重建現代社會的社會資本?答案是推動民眾發揚真誠合作的公共精神。

  迄今中國改革取得的成就,是汲取了各個地方發展的經驗。今天我們面臨新一輪更大更艱巨的改革。但是,這場改革需要建立在一個全新的社會基礎之上。我們如要發揮地方活力,必須在基層培養類似吳斌這種具有公共精神的市民。一個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則意味著他並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孤立的個人,而是把自己認同於一個與他者聯繫在一起的共同整體,以維護和實現共同的利益、價值和秩序。只有這樣的人多起來,那麼這時候才再度回歸合作、互信互助的社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