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投資者為何害怕國際板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月2日,媒體報道: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發改委等八部門的《關於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市場一直關注的「國際板」已經有了官方定調,中國是否需要搞「國際板」已經無須討論,推出國際板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不出意外的話(假設沒有什麼重大利好的情況下),下周一A股會大跌!有人做過統計,只要出現某個金融界的領導人提到「國際板」,則股市就會大跌。這樣的事件已經發生了多次,無一例外,何況這次是國務院定調!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恐慌應該是預料之中的。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A股投資者談「國際板」而色變?問題出在股價上,我國的A股價格一直高於國外成熟市場,因此,一旦很多跨國公司的股票進入我國,A股必然下跌。

說到股價高估,大多數投資者都會憤憤不平:從6000多點跌到2400點,股價還高估?藍籌股的估值平均只有10倍多,已經創歷史新低了!

但遺憾的是,如果只跟我們自己比,股價的確已經跌得很多,估值水平也確實創歷史新低,但如果跟成熟市場比較,估值還偏高。儘管藍籌股已經接近國際水平,但藍籌股也並沒有明顯被低估,而占數量70%的非藍籌股的估價比國際市場高出了很多。

還有人以「肥水不流外人田」為由反對「國際板」,這個理由恰恰說明當前A股價格還是偏高。股票是否偏高,只要看看買賣雙方的感受就知道了:如果賣方感覺好,則買方一定是吃虧了。現在,任何一家公司股票上市成功就會搞慶功酒會,發行股票就如中了大彩,顯然,對賣股票的有利,投資者從上市公司手裡買入股票一定是吃虧的。因此,監管部門認為「罕見的高價發行股票」是有道理的。

既然A股價格偏高,那麼,讓股價回歸到合理的價位就是大趨勢,無論是否上「國際板」,股價都會回到它應有的價位。投資者應該看到這個大趨勢,否則,股價下跌的後果就會由自己承擔。

對於搞「國際板」的意義,我們應該用更長遠的眼光來分析,不能局限於股價漲跌這個狹隘的視角。筆者認為,國際板是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必需步驟,也是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環節。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